教师,何必让自己那么累呢

今天听了两节课,一节作文教学,一节文言文教学。收获颇丰。

说实话,我本人是不会上课的,但我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听别人上课,二是把别人的课拿来“评论”,为此,我倒得罪了不少人。我常以为,真正的教研是离不开像我这样“瞎说”的勇士的,说得更高尚一点,教研就应该有争论、有杂声、有不同观点,这样的教研才具有价值,或者说,在这样的教研环境中,授课者才能认清自己课例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修改、提炼出更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纵观两节课堂实况,其教学目标指向性是十分明确的,以学生为主一步步施教。教师在课堂中能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学流程十分清晰,至始至终做到循序渐近,把课堂推向高潮,把学生引向课堂深处,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那么,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一堂课把学生搞得如此累?把教师搞得这么累?反观课堂细节,不得不说,这两节课中教师教得特别累,学生学得并不轻松。究其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课堂效应。真正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如果一节课中,教师教得十分累,想必学生学得并不轻松,这样的课堂节奏必然是紧凑的,稍不注意课堂氛围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如此课堂,有趣么?

我们常思考: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效应是什么?或许,我们都会说:“高效,轻松,自然。”事实上,我们一再关注的课堂效应,往往在课堂上显得不堪一击,零乱、负重、呆板总会悄悄呈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针对今天我所听两节课,我想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作文课,当以训练学生写作为基础,如何训练?写作切入点是特别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容易产生写作动机?如何让学生笔下灵动?这是设计作文教学首先应考量的问题。今天所见证的作文课,严格说,并不理想,尽管达到了一定的训练目的,事实上,整个课堂没有深度,稳定性不强。也就是说,没有设计好这节课训练的重点在哪。“我爱——”这种半命题式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放在哪?我以为,应让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说话,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应该如何着笔(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详略得当等。作文本无定法,贵在下笔有意,有了好的立意,作文自然会水到渠成。

小学生写作文,切不可抬高标准,一篇随堂作文能做到立意新颖,紧扣中心,语句通顺,层次清楚,绝对算是佳作了。同时,小学生是善于想象的,只要想象合理,稍加引导,再采用合理的方式写出来,就是真情实感的作文。那么,今天所见证的作文教学并没有考虑到这些点:一是教师参与过多,把一个半命题作文生拉硬扯到一个命题作文(我爱我),如此一来,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把思维定性在“我”的框架里。二是教师开始用范文就圈定了作文的范围,简言之,教师的大意就是:同学们,你们就照着老师写的模式写吧(仿写),表面看来是仿写(小学生,应该训练仿写能力。)事实上,这一举动再次圈定了学生写作的范围。三是训练学生习作方法前后顺序不当。既然学生不懂得如何写,教师应该提前(或者用范文讲清楚应该怎么写。)告诉学生应注意的细节,当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写出来后,教师再重申写作技法,是不是显得有点“亡羊补牢”呢?

作文当以真情实感为重,学生敢写、愿写,善写,并且有写不完的素材,那么,这样的作文课就是成功的。同时,如果仅仅以学生能写成篇是不够,教师还得多想法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有了写作技法,学生再通过自己的语言来途述自己的生活(学习)。换言之,学生生活就是作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作文必然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生硬的,空洞的。

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今天,我所听文言文教学,教师在朗读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的,但是,效果呢?我敢说,教师教得特别累,学生朗读得十分疲惫,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什么?我以为,教师在朗读设计方面有所欠妥,朗读并不是没有层次感的朗读,而应该是有渐次性、递进式朗读,每一次朗读应该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引导学生走向新的台阶。切不可为了朗读而朗读,这样既费时,又无味。

针对教师所授篇目,今天这节课教师在放手方面做得不够好,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怕学生不懂,于是,教得太细致,导致学生产生疲倦感。这篇文言文并不难,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中释义是完全能够读懂的,教师何必如此反复强调,反复读呢?或许学生在一知半解状况下去朗读文言文时,我们能感受到一些韵律感,但是,当教师划定了节奏再让学生朗读,效果是不是真的好呢?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强迫朗读,学生朗读时显得有些生硬的感觉。

《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故事性很强,何不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字词、理解文本呢?开篇第一句就是中心句(其“聪惠”是关键词。)如果紧扣这句话,采用“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字面含义,学生联系文本前后,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的故事感兴趣,也能从故事中感知“聪惠”的深层含义。既学懂了文本的字面含义,又理解了文本的深层含义。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只当引子,时不时点拨,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走向文本深处。这样的教学教师很闲,学生很轻松。

写到此处,我仿佛觉得我像一个“评论家”,更像一个“谈匠”,至于对与错,我从来不在意,我发表我的观点,别人上别人的课,互不干涉,就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常审视课堂,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既然如此,教师,何必让自己在课堂中那么累呢?

2018.3.27日晚草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