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张派艺术论(7)---【张君秋独创剧目的艺术技法和审美】之三:《诗文会》

作者简介:

唐义刚,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

18岁时在安徽师范大学讲授《京剧艺术赏析》八堂课程。

1998年迄今在《中国京剧》《中国戏剧》以及网络发表戏剧评论文章30余篇。

2004年-2008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本科

2008年-2010年从事影视剧拍摄。

2010年迄今从事戏曲服装的研究和制作,创办采韵戏衣庄。

【张君秋独创剧目的艺术技法和审美】

3、《诗文会》

我认为,《诗文会》是张君秋先生编排的剧目中,唱腔最优美动听的一出戏。无论是【散板】、【摇板】【原板】【南梆子】【流水】【快板】【四平调】,无一处不精细,无一处不优美,它的创作虽然没有像《西厢记》那样丰富多姿,如饕餮盛宴,但是《诗文会》唱腔的美感和刻画角色极其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功能,达到了登峰造极。我们一直就强调:艺术除了美,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刻画角色,表现人物,要做到准确、精确、精妙、美妙。《诗文会》就是这么一出戏。

《诗文会》是一出轻喜剧,剧情场次很整,矛盾曲折,情节发展顺畅,由误解而产生矛盾,最终解开矛盾,但是从戏剧性这个角度来说,《诗文会》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编剧上还是有欠缺的,欠缺就在于没有“以错就错”,车步青和牛斯文制造出的戏剧矛盾,也就是冒充换亲的阴谋,正因为车静芳的自主面试选才郎,并没有得逞,也就是说使得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进行下去,就草草收场了,没有在矛盾中反转,使得观者总觉得欠缺尽兴,里面的谢瑛和顾子玉两位小生也没有发挥可能出现的戏剧作用,这是令人遗憾。我们可以从《凤还巢》和《楚宫恨》中可以发现类似的戏剧矛盾,而这两出戏都是将矛盾进行下去并且反转的。这是《诗文会》的遗憾,以期未来有修饰改动的可能。使得其更加精彩。

我们前面提到《诗文会》极其精彩的声腔艺术创作,下面提出重点唱段着重谈一谈:

【西皮导板转摇板】“飘香他与兄长背后言讲”——首句导板是人物的上场,声音由远到近,这种出场给观众有期待感,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对于人物的亮相光彩与否是很有帮助的,绵延的导板一直将人物车静芳送到台前。尤其是第二句“沈老伯讥笑我所作诗章”,没有当作一般的摇板处理,而是在“我”上作了顿挫音分割式的唱法,来表达车静芳内心的疑惑,节奏处理一下,就显得很精妙。

【西皮散板】“听兄言不由我花容惊变”——由低沉的“听兄言”转至中音区的“不由我”,再拔高唱“花容惊变”,表达人物心理情绪特别准确,由恍然大悟转到心有余悸,再到大惊失色,层次分明,可见张君秋先生进行过精心的设计。后面“沈姐姐人品才貌谁不称羡,但愿她配才郎不负淑贤”采用断点式顿挫音演唱,来表达车静芳惊讶之后的认真的反思和略带的自责。心里描述特别准确。

【南梆子】“果然是文情并茂绘影绘形”——这段南梆子的演唱技术难度很高,低音区特别低,高音区特别高,横跨一个八度,而且大部分旋律都在中高音区,唱起来很吃力,而张君秋先生的演唱却迎刃有余。“他比我”的“他”采用高音“2”,并且在这里唱腔由2/4拍转入4/4拍,这是车静芳在观看了谢瑛所写的诗文后,由衷地惊叹其才学过人,这一个高音就是车静芳被打动地心灵震撼,十分准确。再到“观其诗”的“诗”字,采用高音“5”的抛物线大弧度唱法,再次表现车静芳对人品诗文的喜爱之情,“牛相公必然是文质彬彬”的“彬彬”的拖腔,尺寸略加撤慢,用中低音区来表现,表现出车静芳内心对这个才子气质的揣度而陷入沉思的状态,实在是巧夺天工,“似与那牛相公提我婚姻”的“婚姻”,一个落板上,一个落在中眼,婚姻是车静芳特别要强调的事情,分开着重的表现,而使用低音区演唱,把车静芳欲言又止、独自盘桓的状态表达的十分贴切。“男大当婚女当嫁,古有名训”,张君秋采用排比唱法,把均衡节奏打破,插入字多腔少的节奏感,来调节唱腔的丰富性,尤其是后面的“但不知那牛生是何等之人”的“人”字的唱腔设计地确为上品:

https://m.tb.cn/h.4RI7vMZ

复制以上链接,然后打开浏览器粘贴,就可以进入“采韵戏衣庄”。能够让专业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北京专业规范、高质量的戏曲用品。

其中,半音“4”的使用,表现车静芳陷入对美好爱人的想象情思中,后面承接“3 21 23 56 56”是她思考的延续出对爱人的幻想,忽然出现高音“1 7”是车静芳忽然从沉迷的想象中觉醒出来,“6 1”表现出车静芳觉醒之后的回味,“3435 6561 5”小节的加快,表现车静芳回想自己刚才痴痴的想象爱人,内心感到的羞涩和兴奋。整个一句的人物情绪经历了:疑问—沉思—幻想—觉醒—回想—羞涩。如此丰富优美而极其细腻的精心处理,确实体现出张君秋先生和何顺信先生非凡的功力,这一句也是这段【南梆子】中最为精彩和出色的一句。

“可叹我二爹娘早年丧命”的“命”字的拖腔,也相当的精彩,旋律曲折,一唱三叹,表现出车静芳回想自己家庭的身世,无人主持婚姻大事的委屈和悲伤。

我们在聆听张君秋先生演唱这段的时候,通过旋律就可以感受到车静芳这个角色所有表演和情绪的外在表达,车静芳的形象就豁然竖立在脑海之中。

【四平调】“喜盈盈’——这段唱最为人们喜闻乐见,时常不长不短,更易学唱,便以传播,且唱腔优美,“喜盈盈”三个字,张嘴就是高音,旋律唱出具有抛物线状态的抒情美感,表达车静芳内心禁不住的喜之不尽的情绪,唱词的长短句安排,更好地让张君秋先生发挥了善于设计安排唱腔的长处,“愿今日得遇知心画眉郎,锦心绣腹、怀壮志、性温良、吟妙句、成佳章,凭我这一点,胜过那隔墙频奏凤求凰。”这些词汇的堆积,张君秋先生安排的错落有致,长短相宜,前呼后应,章法流畅。

而我着重要谈的是“喜盈盈”唱段的后面,和小生谢瑛的几句对唱,往往不大引起观众的注意,观众只注重听整段唱腔,而对零散的唱段却不太注意。这是不全面的。这段唱就是“只见她举止端庄明秀无比”一直到“真才子”,在处理方式上很特殊,由小生领唱第一句,胡琴为之伴奏,唱的是【吹腔】,车静芳接唱转为【二黄原板】,唱到“见此情倒叫我顿生猜疑”之后,小生和旦角的唱腔腔体全部再改为【二黄原板】的对唱。

这一段的对唱设计地确实有意思,小生演唱【吹腔】,旦角接唱【四平调】,【吹腔】用胡琴伴奏,自然过渡到【四平调】,毫无生硬之感,反而能充分地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在过去的传统京剧中是没有的。只有在《诗文会》中出现过,我们不免有一个疑问:这样的生旦对唱完全可以用【四平调】全部完成,为什么一定要让小生来演唱【吹腔】呢?

大家都知道【四平调】和【吹腔】均来自安徽地区,同属南方古老的戏曲声腔,所以在旋律的风格上非常接近,同时【吹腔】和【四平调】都可以表达一种闲静、安适、从容的环境和情绪。【吹腔】是徽戏中保留下来的声腔,受过昆腔的影响,但是属于板腔体,它和【四平调】【二黄】腔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吹腔】的旋律很少有激烈的情绪,常以温和平缓,闲适文静的旋律节奏示人,把【吹腔】安插在小生谢瑛的身上,一方面增加音乐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塑造谢瑛这个书生身临考场作诗的文雅气质,更主要是来表达谢瑛观察品鉴车静芳气质品性的内心状态,非常的合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温存而真诚的品鉴,才决定写下歪诗,揭露真相、愤然离去,为扭转全剧矛盾的关键点。是戏剧转折的重中之重。

车静芳则与谢瑛的情绪不同,车静芳一直采用的是主动的态势,选夫问题上比较强势,所以简洁明快【二黄原板】表现其内心活动很贴切,两种腔体正好能够在腔体上完美衔接,这就有了【吹腔】转【二黄原板】的表现方法。这种表现方法,在传统京剧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是张君秋和何顺信伟大的创造。

当谢瑛最终做出决定,不参与行骗车静芳的时候,两个人都改唱了【二黄原板】。情绪和态度不同,决定了使用的腔体不同。我认为这是【诗文会】创作上很了不起的地方。

张君秋、刘雪涛主演的《诗文会》

《诗文会》是一出轻喜剧,情节曲折,但是场次整洁,独立成章,由矛盾发生到深化矛盾,反转矛盾,再到最后的解决矛盾,一方面是弄巧成拙,另一方面是执着自主,所有人物的行动都围绕着车静芳的性格行为展开和进行,车静芳的所有唱段设计极其优美动听,可以说,剧中车静芳的每一句唱,每一个音符都深切地表达着角色的情感、内心活动、情绪变化。尤其是用音乐刻画心理活动,情绪准确而技法高超。所以演出《诗文会》就是用唱腔来表演,就需要深刻的体会车静芳的性格、脾气、思想。

《诗文会》需要优秀的丑角演员,如果没有几位好的丑角演员的衬托,事件的转化将会黯然无光。在这一点上,理念和程砚秋是一样的,需要戏中丑角特别出彩,才能衬托戏剧的气氛和主演的光彩。

请看下篇:【张君秋独创剧目的艺术技法和审美】之四:《秦香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