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逻辑混乱?只要搞清楚这五个问题就能立刻改善!

逻辑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有没有经历过如下这些情况:

  • 因为某些事跟别人吵起来,却吵了一大轮,谁也无法反驳谁;
  • 被别人挑衅,别人突然一句话就能让你哑口无言,很是憋屈;
  • 对某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总是很浅薄,站不住脚;
  • 说话经常前言不搭后语,就算已经前后矛盾,也意识不到;

不管你有没有上述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不能忽视逻辑思维的作用。

说话或做事'有逻辑',是一个人思维清晰的具体表现,缺失这种特质,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

那什么才是'有逻辑'呢?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结论,经得起验证

例如,由于今天是下雨,因此,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下滑。

我相信任何人看到这句话,都不会认为这句话是有逻辑的,因为前提跟结论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因果关系。

1,什么是逻辑的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而这个必然联系可以经得起验证。

如'天下雨,因此,路面被淋湿了'这句话,前者'天下雨',就是后者'路面湿'的原因,正由于这个原因,于是造成了'路面湿'这个结果。但是'今天下雨'跟'中国经济下滑'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呢?我们无法验证其中的逻辑。

只要前提跟结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也就是有直接的关联性,这句话就能够经得起验证。经得起验证,说明这句话就是'有逻辑'的。

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不会由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改变。一件事情的结果,肯定是由某些原因造成的。只要这个原因跟结果之间,存在先后的关联性--记住,是先后的关联性,那么这个'有逻辑',就是正确的。

为什么是先后呢?因为有时候你论证的形式并没有问题,好像很有逻辑,但因果次序错了,你的结论也就必然错了。

如'天下雨,因此路面湿'这句话,因为是下雨在先,地面湿了在后,所以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然而,'由于路面湿了,所以天下雨'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其实因果关系并不是十分明显,因为地面湿了,不一定是天下雨造成,也可能是路面被环卫车喷水淋湿了。

天下雨,室外的路面肯定会被淋湿,这是客观世界的物理现象,谁也无法否认;可是路面被淋湿,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未必是天下雨。

好比A从山崖跳下去,肯定死在山崖底下。问题是,A死在山崖底下,就能说明他的死是因为跳崖所致吗?这就经不起验证了,毕竟A死在山崖底下,未必就是跳崖所致,也有可能是刚好被人杀害在那里而已。

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原因推导出结果,有因必有果;你却无法反过来,简单地从结果,推导出原因。从结果推导出原因,那这个原因,跟结果未必有必然的关联性,顶多是具有可能性

如'女生穿着暴露可能会招致凶手的色心',然而这个可能性,也未必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很难验证,需要寻找更多证据去佐证,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了。

这样我们就知道,因果关系有三种特质:

1,客观性,原因和结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跟人的主观意志无关;

2,先后性,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原因导致结果;

3,复杂性,很多时候一个原因造成多种结果,或多种原因造成一个结果;

基于逻辑的这一特性,想要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在你得出结论之前,你必须先梳理这三种特质,看看自己的结论是否符合这种因果关系。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接下来再说说逻辑思维的基本构成。

2,命题的真真假假

既然'有逻辑'的思维,是指你得出的结论经得起论证,那么在学会如何构建自己的论证之前,你首先要掌握什么是命题。

命题就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认的东西,通常是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

如,每天有24个小时;太阳从东边出来;中国足球很烂等,都是命题的一种。这些命题,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就是假;不是假的,那就是真。

或者真,或者假,就是命题的特性。

'下雨会淋湿路面'是命题,只要这个命题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今天下雨,今天的地面也会被淋湿'这个命题,就能够被推导出来。

这种论证的结构,会把第一个命题称为前提,把第二个命题称为结论。前者给后者提供支持和根据。

可以说,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表达无懈可击,只要你的命题是真实的,而且推论过程也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很难被驳倒。

然而,这个世界有很多命题,暂时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去验证真假,当你运用这样的命题去作为你的前提,开始进行推论时,你很容易就会被对方捉住漏洞去反驳。

如,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鬼,所以吓着你的东西,肯定也不是鬼。

这个论证的前提,在当今世界,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明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即便结论是真的,对于某些人而言,也很难相信这句话是说得'有道理'。

再如,好人都不会活得很久的,所以没什么事,就别做好人了,否则你会命不久矣。

这句话的前提,只是主观推测,无法被证实,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荒谬至极。

如果想反驳对方,找出一些不长命的坏人作为例子,就可以给予还击。(当然,对方是出于好意安慰你,免得你因为做好人,而被不懂感恩的人气死,你就不要在乎逻辑了,情感因素更重要。)

所以在你尝试得出一个结论之前,你要想一想,你的前提是否可靠,能否推导出结论。

如,穿着暴露的女生容易被有歪念的男生打坏主意(前提),所以(结论)某女生被奸杀,是因为她穿着暴露。

很明显,这个推论完全没逻辑。因为被奸杀的原因,未必就是穿着暴露,因果没有直接的关联性。所谓“直接的关联性”,就是A一定会导致B。如果A只是有可能导致B,而导致B,还需要其他A1,A2等条件,那么直接说A会导致B,就过于主观武断了。

但是,当我们运用这些不确定的命题作为论证的前提时,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你会认同这个前提,却未必认同由这个前提推导出的结论。为什么?

这就涉及概念的定义了。

3,定义的问题

概念,是我们大脑思维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通过一个个概念具体表现出来的。

当我们出生后,看到一个女性不断照顾我们,对我们呵护备至,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个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就有了'母亲'这个概念。

概念是通过词语传达出来的。

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词语表达,这就是一义多词;而不同的概念,也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达,这就是一词多义。

而命题,就是由概念组成的句子,如'优秀的人都很努力','把事情做好,是成功的前提'等,这些命题就是由不同的词语组合而成,其表达的概念也不同,最终命题的意思也是不同。

问题来了。

当你跟朋友说:'优秀的人都很努力的,所以想要变得优秀,就必须要很努力。'然后你朋友说:'乱说!努力又不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很多人都很努力啊,但最后还不是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你们两人就此争吵了很久,谁也无法说服不了谁。这种现象,是不是跟我们在日常生当中的无意义争吵很相似?

之所以谁也无法说服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因为大家对于'优秀'的定义不一样。

对于你来说,对优秀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是指有能力,而自己又可以从这个能力当中,建立某种被认同的社会价值。那这种优秀,谁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例如积极的志愿者,负责任的环卫工人等。

而对于你朋友来说,优秀就是不仅仅是指有能力,还要有钱有地位,例如马云、王思聪之类的名人,他们才能称得上优秀,那么这种优秀,单凭努力,也许就很难获得这么一个类似的结果了。

当你们对于'优秀'的定义无法达成统一的标准时,任何争辩,都只是浪费时间。除非你们就'优秀'这个概念,进行过相关的讨论,取得共识,达成统一的辩论标准

所以就算你认同'穿着暴露的女生,会增加被奸杀的风险'这个前提,那么你也不会认同,'女生坐滴滴被奸杀是因为穿着暴露'这个结论,能够从这个前提推导出来。

因为露个肩膀,都能够称为'暴露',那岂不是夏天里所有穿短袖短裤的女生,都应该会被奸杀?

很明显,这个结论很荒缪的。女生被奸杀,只能说是凶手的问题,反过来指责受害者,无异于把受害者有罪论,扩展到所有情况上,犯下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所以,同一个命题,你们持有不同的意见,就是因为对同一概念的定义标准不一样。

在辩论之前,懂得对讨论的话题保持同一性,是基本的素质。如果你们对于讨论的概念无法达成一致,就不要浪费唇舌去争辩了,这只是'鸡同鸭讲'。

当下一次老板跟你说'把事情做好,会给你加工资'时,先不要开心,先弄清楚'好'的具体定义,怎么样才算把事情做好,否则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老板却不加工资,那你就感到憋屈了。

4,组织你的论据

好的论证,关键在于论据。

既然某个原因,肯定会导致某个结果,那么想要让自己说出来的话能够被论证,你必须提供一个很好的论据,来说明这个原因,肯定会导致这个结果,构成因果关系。

例如你跟朋友说:小姨妈这家餐厅很好。在那里吃饭很便宜,吃满100元就会有折头,而且东西好吃,服务又周到,我向你推荐。

你觉得小姨妈餐厅很好,这是一个结果。造成你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那里吃饭便宜,服务又周到。

整个论证形式就是:

前提:因为,在小姨妈餐厅吃饭会有折头,而且东西好吃,服务周到;

结论:所以,这些因素让我感觉这家餐厅很好,我向你推荐。

这只是简化后的论证形式,完全的形式应该是:

前提1:我去小姨妈餐厅吃饭有折头,东西又好吃,对我服务又周到,我觉得很好;

前提2:小明去小姨妈餐厅吃饭有折头,东西又好吃,对他服务又周到,他也觉得很好;

前提3:其他客人去小姨妈餐厅吃饭有折头,东西又好吃,对他们服务又周到,他们都觉得很好;

结论:所以你去小姨妈餐厅吃饭,肯定也有折头,东西也会很好吃,对你的服务也会周到,你也会觉得很好,我推荐你去。

这就是归纳推理的表现形式,而'吃饭便宜,东西好吃,服务又周到',就是'我推荐你去吃'的论据。

论据,也是由命题组成。如果作为论据的命题,只要它能够经得起验证,那么最后你得出的结论,也会经得起验证。

然而论据,有很多种类,诸如'数据性论据','历史性论据','视觉性论据','事实性性论据','类比性论据'等。

上面例子的推论,给出的论据,就是类比性论据,因为我做这事有这种感受体验,所以你做这事也会有这种感受体验。

那么这个结论,是不是就是正确的呢?未必。问题就出在,这些类比论据当中,存在着'主观'的成分。

因为纵使一百个人觉得小姨妈的东西好吃,服务周到,然而你却不喜欢吃这些东西,对他们的服务不感冒,你也不会得出'这家餐厅很好'这个结论。

所以它作为论据的命题,依然有存在被否定的空间,那么以此得出的结论,只存在某种可能性,就是逻辑学所说的'或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如果你要反驳对方,这就是切入点。当然,在日常生活,除了杠精,谁会这么无聊,抓住一点点的漏洞,去拒绝朋友的'一番好意'呢?

朋友跟你说:'这部电影很好看,特效强大,剧情饱满,赶快去看吧!'

然后你就跟朋友杠起来了:'你怎么定义好看?特效强大,剧情饱满,就能够说明这部电影好看了?况且,什么是剧情饱满?标准是什么?你觉得饱满,万一我不觉得呢?如果我买票看了完之后,发现根本不好看,你陪我电影票的钱吗?'

如果你真的这样子做,我只能说,你脑子有问题了。

但这也说明一件事,在你开口表达之前,对词句的斟酌很重要。

5,表达的精确性

学习逻辑思维,不是为了跟别人玩语言游戏,而是为了提高自己思维的清晰度,尤其对于说话来说。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说话可以随意一些,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然而,当你对某些特别的事情,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为了避免祸从口出,被人捉住痛脚,或者为了避免自己的言谈伤害到别人,在你把话说出来之前,你必须考虑到你语言逻辑的精确性

就如“天下雨,路面会湿”这句话,表达也不算太准确,因为天桥底下这种有遮盖的路面,就不是不会湿了吗?

所以,调整后的精确说法,应该是“天下雨,大部分室外的路面都会湿”,有了定语的限制,表达就更准确。

思维的不精确,会导致语言的表达也不精确。

好比你失恋了,你就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好男人'。别人会反驳你:'你把你爸当什么了?亏他养到你这么大!'这就不好玩了。

又如,你朋友认识了一个渣男,然后被劈腿,于是你觉得所有劈腿的男生,都是渣男,这就是从结果反过来推导原因。问题是,这个男生劈腿去认识其他女生,难道不可以是被劈腿的那个女生,首先出轨,导致男生受不了才这样做吗?之后女生散播谣言中伤男生呢?

如果你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那么你说出来的话,就很容易伤害到那个原本已经受到伤害的男生。

所以,任何时候,在开口之前,先思考你一下,让你得出这个结论的论据,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可信性有多高?

只有这样,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让你变成一个思考更加犀利的人,说起话来也会头头是道,有条不紊。

(0)

相关推荐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一)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逻辑的力量单元的第三部分,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本节课我们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补充隐含前提,保障论证可靠. 第二,运用间接论证,丰富论证方式. 我们先看隐含前提,教材上有这样一 ...

  • 批判性思维-因果论证和因果解释

    -- 共1100字 / 阅时3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批判性思维应用时经常混用的理由和原因进行了一些区分介绍. 这期文字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因果论证和因果解释做一些说明. 01. 我们可以 ...

  • 逻辑考试常见的18种套路

    虽然逻辑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经仔细研究和面比较历届考题,发现大部分试题类型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从中可以断定逻辑试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套路,中公考研在这里把历届考题按题目的表现形式或解题方法划分为 ...

  • 解题的哲学思考——原因和结果

    选自<高观点下全国卷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研究三部曲> 一.哲学阐释 原因和结果亦称因果关系,是揭示客观事物或现象前后相继.相互作用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在一定条件下,原因和 ...

  • 戒酒三天后,漳州男子竟手脚颤抖、说话逻辑混乱,甚至攻击人

    30多年来 漳州芗城区的吴先生 几乎每天都要喝1斤米酒 前段时间 他决定彻底戒酒 不料才戒三天身体就出现了异样 -- 吴先生说,他的饮酒史有30多年,喝的基本上都是自酿米酒 ,度数接近普通白酒,每天1 ...

  • 搞明白这五个词牌,基本就会填词了

    前言 昨天回到了一个问题:想学写宋词,有哪些好的词牌? 老街推荐5个词牌,可以试着填一遍,基本就了解填词的基本知识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词这种形式,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填词,未必一定是宋词. ...

  • 私生活逻辑混乱的“最强”逻辑学家

    这书出版时,塔尔斯基已死二十年,又不是特别公众的人物,没什么禁忌.塔尔斯基本人酒色俱沾,料多且猛,而作者安妮塔是第二次为朋友写传记,经验丰富,再加上所罗门浅入浅出.穿针引线地介绍些塔尔斯基的学问,使这 ...

  • 搞养生,五禽戏,练起来!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创编者为华佗.据史料记载,当时江河泛滥,湿气较重,许多人关节不利,于是古人想出了"乃制为舞""以利导之"的锻炼方法.这种模仿 ...

  • 学生思维逻辑混乱思考------

    想到思维逻辑混乱这个问题,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不由自主就会想到自己的学生,而想到当下的学生,面对当下这些思维逻辑有点混乱的学生,我的心里是有点复杂,有点觉得很不舒服.心里总会升腾起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

  • 搞懂这五个问题,你会更懂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只有春茶吗? 答:唐宋茶业生产水平有限,所以基本上只在春季採制新茶.因此诗人们笔下赞美的新茶,也就无一例外都是春茶.但是现如今,新茶的范围可就不局限在春季了. 例如闽南乌龙,就既有春茶也有秋 ...

  • 葡萄霜霉病,精准狙击还是坚壁清野,先搞清楚这五个问题

    第一个.葡萄上霜霉了,用什么药能打住? 答:没好药,就算有也不确定是否有抗性. 1.摘几片最重的叶片喷药,干了后看毛退不退,如果不退说明抗性重,该配方淘汰:如果退了,说明药管用. 2.必须控制湿度,全 ...

  • (启书有益)在疫情防控指挥部搞事情的五十天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会和很多人一样,拥有一个跨度两个多月.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 那么,<启书有益读<水浒>>系列,应该不止十万字.甚至<启书有益 ...

  • 解读徐朝阳道歉长文:逻辑混乱、前后矛盾,但yamy并不无辜?

    7月21日上午,原火箭少女成员Yamy在社交平台发长文,并配了一段录音,直指被公司老板徐明朝在内部会议上当众羞辱,录音中徐明朝不但说Yamy丑,还说她穿衣服像刺猬.有病,最后还说Yamy对自己认知有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