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年谱简编(18)上元元年(760年)四十九岁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转折点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这一年他开始入仕,是一个叫兵曹参军的小官,但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杜甫从此以后走上奔波之路。先是被叛军困于长安,相机逃出奔行在凤翔,长安收复后任左拾遗,不久又被贬到华州,因仕途不得意和生活艰难,辞官西去天水,同年十月赴同谷,十二月赴成都。现在,成都府的春天来了,诗人开始在浣花溪营建他的新居(《卜居》)。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诗中所表现的如此轻松愉快的心情与去年简直有了天壤之别。原来诗中沉痛悲哀的心情都已了无痕迹了,我们似乎看到诗人神采飞扬起来了。诗的风格也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他的人生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找定了这么一个好地方,诗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他的表弟王司马来看他给他送来搭建草堂的资金。朋友们也帮了很多的忙。从萧实那儿找来了桃栽;从韦续那儿找来了绵竹;从何邑那儿找来了桤木栽;从韦班那儿找来了松树子栽;又到韦班那儿要来了大邑瓷碗;到徐诣那儿找来了果栽。杜甫把朋友们的情谊都一一的写进了诗里。他的草堂终于搭成了(《堂成》): 背郭堂成阴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目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杨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他的心情确实是好起来了,证据是在这段时期,他写了数量不少的充满了乡野气息的诗作。虽然在住在陇西山村时期和住在同谷山谷时期都有不少这类泥土气息浓郁的作品,但现在的作品明显要比以前更加的清新淡雅悠闲,如果以前表现出的是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现在的作品表现出的是一种难得的闲适之气了。此风味,是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那种超然物外的格调在老杜的诗中是很少见的,而这个时期,我们也能看到那种风致的惊鸿一瞥(《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过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在这平和安宁的日子里,他和朋友的往还也变得少了些,过来草堂做客的人中,杜甫也是自有分寸。像《宾至》这首诗,就能让人品出略带傲气的客气,谦卑中也含着不屑,虽难以考察时写给谁的,但可以判断来的是达官贵人。也许是由于杜甫的诗名来拜访他,杜甫也会与之周旋,表现得含而不露,但内心却无多少的真正的热情。 幽棲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日子闲闲易过,从乱离中逃出来的杜甫分外的珍惜和享受这段安定的时光,与家人在一起过着粗茶淡饭的乡间生活(《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又何求? 这些充满家居乐趣的诗句让我们认为诗人真的改变了他对世界的观感,但其实是不是的,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依然会在他笔端流露出来,他的小家是安定的,但他的故乡呢?想起了长安想起了洛阳,“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云山》)。那里战火仍在燃烧,他的弟妹们呢?“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遣兴》)。这里虽然曲江清流,但怎么能抵消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最无奈的,分分钟,我们年华老去。“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遣愁》)。故乡可能已经回不去了,“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归不得,归路恐长迷。”。只要听到北方的一些一鳞半爪的好消息,都会钩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如果就想着这些,就不是伟大的诗人了,杜甫的胸怀总是比诗人们更加的博大,对人民的关怀也比诗人们更加深切。虽然年华逝去,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也一直埋在心底,一直没有消失过。无论是在饥寒交迫的山中,无论是在疲于奔命的途中,又或者是像现在一样过着安定的生活的时候,希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依然是很强烈,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写马就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题材。年轻时候的马是豪气干云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渴望效力君王,一展才学。“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尤思战场利。”(《高都户骢马行》)。而在被别到华州的时候,心中的郁勃难伸之气也是曲折的通过描写路边的病马表现出来,“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见人惨淡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瘦马行》)。但高高在上的君王是听不到一个小官的哀诉的,杜甫只能走上了流亡之路,现在在成都的和风丽日下,年轻时的理想又探出了头(《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韦候别我有所适,知我怜渠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志向使他在游历武侯祠的时候感到壮志未酬的深深寂寞。诸葛亮是儒家文化中的成功人士。儒家的观念中,人有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流传至今;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最终出师未捷,但那是时运不济,非战之罪;最后星落五丈原,历代受到蜀中人们的敬爱。现在,杜甫来到了武侯祠,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生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岁月中,武侯祠是凄清的,祠前武侯手植的那棵柏树长的葱茏繁密,但来祭祀的人是很少的,台阶上草色青青,黄鹂在树丛中自在的雀跃鸣叫,他为了蜀国付出过那么多,人们怎么能忘记他呢?杜甫的内心一定是百感交集的。 附录: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杜甫作品: 上元元年春 成都 《卜居》 上元元年春 成都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 上元元年春 成都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上元元年春 成都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上元元年春 成都 《凭何十一少府邑桤木栽》 上元元年春 成都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上元元年春 成都 《又与韦处乞大邑瓷碗》 上元元年春 成都 《诣徐卿觅果栽》 上元元年季春 成都 《堂成》 上元元年 成都 《蜀相》 上元元年季春 成都 《梅雨》 上元元年 成都 《有客》 上元元年 成都 《宾至》 上元元年 成都 《狂夫》 上元元年初夏 成都 《田舍》 上元元年夏 成都 《江村》 上元元年夏 成都 《江涨》 上元元年秋 成都 《野老》 上元元年 成都 《云山》 上元元年 成都 《遣兴》 上元元年 成都 《遣愁》 上元元年 成都 《杜鹃行》 上元元年 成都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上元元年 成都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上元元年 成都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上元元年 成都 《北邻》 上元元年 成都 《南邻》 上元元年 成都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上元元年秋 成都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上元元年 成都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上元元年 成都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上元元年秋 成都 《赠蜀僧闾丘师兄》 上元元年秋 成都 《泛溪》 上元元年秋 成都 《出郭》 上元元年秋 成都 《恨别》 上元元年秋 成都 《散愁二首》 上元元年秋 成都 《建都十二韵》 上元元年秋 成都 《村夜》 上元元年冬 成都 《寄杨五桂州潭》 上元元年冬 成都 《西郊》 上元元年冬 成都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