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笔记:望山行

梁东方

不知不觉地,从平原开始抬升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在爬山了。

这是山前平原上的地理特点决定的。之所以不知不觉,是因为道路已经硬化,而建筑也遮挡了视线,人还以为依旧在街道上,至多不过是在向山而行。

这时候,如果能找到一条车少人少的小路,周围少有建筑,漫步向上,浸入自我的思绪之中,同时迎接不断到来的山路景物,在喇叭花和荆条略带酸辛的颜色与味觉拱卫下,爬山的时候应该有的那种静和美的好感觉便如期而至了。

在城市化的汽车时代里,在这样难得的缝隙里重拾过去徒步望山而行的乐趣,依然有让人一路都向往着神祇一般的兴致高昂。

石井村的冒股泉水在穿村而过的石井河边哗哗哗地喷涌,白色的浪花落到满是鹅卵石的河道里,马上就归于清澈的沉静,欢快地向着下游的城区而去。

泉水的奔腾标志了出了地势,路走到这里,倾斜向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确。沿着小河沿着石岗渠向山里走,已经有了城市里没有的清凉清新的意思。

高远的视野里,窑上村、栈道村所在的西山横亘的山脊线,让人立刻想象到平行地走在上面的时候,是可以俯瞰现在的自己所在的平原的。这种想象可以充分调动人对山的向往,让人既享受着当下,也更向往着过一会儿就能实现的未来。在周围少有道路的过去,这样山谷里的村庄联通着身后无穷的山脉,又面对着不远的平原的位置,应该属于很好的栖居之地。早期先民依山而居,凿窑洞安家,一代代人俯仰天地的生活,于这样宏伟的地理形势里依然可以想象。由是可知,鹿泉的泉在白鹿泉,也在石井,在其从平原到山地的过渡地带的地理形势。

在城市化的钢筋水泥越来越有将大地覆盖住的趋势的时代里,于这样的地理形势里望山而行,让人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回归自然。山麓上自然的气息已经重新盖过了人类的建筑缝隙里的味道,安静之中原始的成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庞大的山体连绵起来形成的沉静,依然可以治愈人心。

而走到了这样的地方,在树下喝水,做笔记,呼吸好空气,这便已经是最好的旅行所要实现的全部目的。至于登上视野里的山脊线,那已经属于额外的惊喜了。

在路边的一片开阔地带休息,是岸下村的卫生所。栅栏里面,丛生的木槿正与一片蓊郁的碧绿之中盛开着红色的花朵。卫生所前面的广场平平展展,这样的平平展展在地少石多的山村里就是最大的资源。如果能在这里工作,便有充分的理由住在这样的地方。这是我们看到好地方的生活工作场景的时候的一种近乎自动的想象,在这样的想象里可以实现我们头脑里有,但是一直未能实现的理想。

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路边出现了开着白色花朵的芝麻,芝麻很喜欢山坡地,既在山里,脚下还有土,这是它们的遗传谱系里的密码。不是说只有这样结出的果实才富含各种矿物质,而是说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生长得茂盛、愉悦。

公路钻山洞之前,已经到了最高处。四周山峰耸立,植被覆盖,还有专门的停车场。有人驱车到山腰公路的这最高处,支了桌椅在最靠近悬崖的位置上唯一的阴凉里,面对四周的山野和山下的平原。按说这意思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围桌而坐的一男一女的高声大嗓却很煞风景,让人意识到他们居高临风的雅致选择遮挡不了他们依旧是俗人的事实。

人在大自然之中应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微妙就不说了,如此令人侧目的高声连走在远远的山道上正在享受难得的山中安静人的都被惊到了。这两人不是一起来的,一个开车,一个骑车,如此高声似乎是为了证明,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光明正大,经得起任何人谛听的考验。这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状态,在高高的山上,仅有的一男一女一直在高声。这样的高声先是会吸引人注意,然后就会因为被厌恶而再不愿意多看一眼。他们也许就是要的这个效果:用高声来隐蔽自己真实的存在。

这是望山行到了山的高处以后意想不到的一出,它将平原上的人们对山的想象拽回了平原上的庸常之中。但是空气是好的,视野是好的,山行过程本身也依旧是令人回味的。

山已经是这个时代里仅有的没有被人类完全占领的大自然遗存,它还给数不清的花草树木山石泥土保留着亘古以来的原始风貌;进山走一走,从始至终都肯定是一种享受。

至于人类的林林总总,在庞大宏伟的山系之中,不过蕞尔小者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