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在五脏系统中的运行规律
五行在五脏系统中的运行规律
五行学说在其应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医学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五行”生克胜复、相乘相侮之理,在中医中被广泛运用。五脏系统的建立、对天人相应的阐释、对五脏生理联系的认识、对五脏病机转变的辨析、诊法辨证的确定以及立法遗方的指导等,均与五行理论有直接联系。
五行相生与五脏相生。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血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血才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能。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杆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行相克与五脏相克。心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亢烈。肺属金,心屈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淸肃太过。肝属木,肺厲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淸肃,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唐道士施肩吾的《钟离传道集》以钟离权和吕洞宾师徒教学问答的形式,反映了完整的道教内丹养生教育思想。“唯人也头圆足方,有天地之象,阴阳升降,又有天地之机。而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若以五行相生,则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生者为母,受生者为子。若以五行相克,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克者为夫,受克者为妻。以子母言之,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以夫妻言之,抒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肾者,心之夫,肝之母,脾之妻,肺之子。肝者,脾之夫,心之母,肺之妻,肾之子。心者,肺之夫,脾之母,肾之麥,肝之子。肺者,肝之夫,贤之母,心之妻,脾之子。脾者,肾之夫,肺之母,肝之妻,心之子。心之见于内者为脉,见于外者为色,以寄舌为门户。受肾之制伏,而驱用于肺,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肝则盛,见脾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肾之见于内者为骨,见于外者为发,而两耳为门户。受脾之制伏,而驱用于心,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肺则盛,见肝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肝之见于内者为筋,见于外者为爪,以眼目为门户。受肺之制伏,而驱用于脾,盖以夫妇之理如此;见肾则盛,见心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肺之见于内者为肤,见于外者为毛,以鼻穴为门户。受心之制伏,而驱用于肝,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脾则盛,见肾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脾之见于内者为脏,均养心、肾、肝、肺。见于外者为肉,以唇口为门户。呼吸定往来,受肝之制伏,而驱用于抒,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心则盛,见肺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此是人之五行,相生相克,而为夫妇子母传气,衰旺见于此矣。”“一气者,昔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生膀胱。是其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而在二肾。且肾,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因气上升以朝于心。心,阳也,以阳合阳,太极生阴,乃积气生液,液自心降,因液下降以还于肾。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矣。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矣。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n月之往复。五行,名之数也。论其交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生气。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灵根坚固,恍恍惚惚,气中自生真水。心源淸净,杳杳冥冥,液中自有真火。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黄芽,合就黄芽而结成大药,乃曰金丹。金丹既就,乃曰神仙。”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cx/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