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面临危机时》

「战友美文」“百年树人”“兹事体大”!“广及”社会,涉及“人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少人操心、揪心我(郭 磊)最为佩服的是资深记者退休的高丽华的“举重若轻”,大道理寓于事例中,把原本的“枯燥”讲得娓娓动听——

胡彦伟 摄制

《当孩子面临危机时》

文/高丽华

图/网络

写这篇文章前,有两种现象萦绕心中不能释怀。

一种现象是很多自杀出事的青少年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十多岁,正是叛逆期,逆反,又三观未成型,不谙世事,于是,就会犯错,会惹麻烦,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计后果。

有个美国的视频,爸爸和十多岁的儿子吵架,一气之下把手枪放桌上说“去死吧”!哪知话落一转身的功夫,“呯”的一声,儿子已举枪自杀。

另一种是家长的过激导致悲剧。去年武汉那个初三学生因违反校纪被老师喊去了妈妈。妈妈在学校走廊里,愤怒地扇儿子耳光,妈妈下楼时,儿子纵身从高楼跳下。

监控视频中,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妈妈,对着个头比自己还高的儿子“啪啪”地扇耳光毫不手软,结果一出手成千古恨。

视频有个细节,就是很多同学在窥看。十几岁的孩子正是自我认同感和尊严感形成的关键期,被妈妈这样当众教训羞辱,他的尊严王国轰然坍塌。

花蕾一样的鲜活生命瞬间消失,让人痛彻心扉,以至有人呼吁“不要与十多岁的孩子过于较劲”。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施教又不伤害孩子?

也许这个案例会给我们启发。这是前不久的一档“今日说法”电视节目,虽是在说法,却于法理之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父亲在10岁的儿子遇到危机时值得称赞的处理步骤。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重庆王先生的高档奥迪车被严重划伤,经调取停车场监控,39个小时内只有一个十岁的叫欣欣的男孩接近过这辆车,于是男孩的父亲被片警叫去问询。

面对众多围观者和警察,这位父亲没有太追究真相,也没有责怪孩子,而是当场拿出3500元给车主,先把儿子从众目睽睽中解救出来。

回家后和孩子沟通,选择相信孩子,给危机中的儿子信任和安全感。然后与民警分析案情,找出了诸多疑点,希望查清真相。

真相大白,划痕不是欣欣所为,父亲谢谢儿子的诚实,儿子也在危机中得到了成长。

这当中值得一提的还有片警邹兴华,他在盯着39个小时的视频反复看了两天仍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依然不放手,而是调整思路,又从奥迪车进停车场之前查起,发现这辆车在驶入一个地下停车库时车身就有了划痕,终于还了小欣欣清白。

民警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来办一件小案子?邹兴华认为,案子是小,对孩子却事大。他在十多岁时也曾被大人冤枉过,至今难忘耻辱,他深知真相的价值关乎到孩子的清白,关乎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成长。

心理咨询师刘娜评价这件事的意义并不在于欣欣最终被证实是无辜的,而在于大人们面对危机事件对孩子的接纳:孩子的问题,大人都有一定责任;对错固然重要,但陪孩子从经历中成长更重要。

深以为然。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会面临许多危机,这位父亲和片警的故事引领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和理智,把危机变成孩子成长的礼物。

“每一个失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善管教的父母。” 愿天下父母能多多反思,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学习成长也必须跟上。

(编者注:最后特别说明一下,首图用了摄影家战友胡彦伟摄制的图片未征作者意见哈——貌似与文不怎么“搭”但有一个寓意就是关注教育孩子的“放”与“收”——这又是个大话题,请思考把握好“度”

  • 摘录部分老领导老战友“赞评”—— 赵连平:丽华,当孩子面临危机时,写的好。尤其是最后一个处理划车的典型,父亲,民警都该夸。这篇文章,对于那些有十几岁孩子的家长,看了一定会受益匪浅!于天松:丽华教育孩子很成功,此文既是体会,也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育孩子确是一门科学,心急吃不得热豆付;生气,不仅欲速不达,还能出大禍。怎样把不太懂事,不太听话的孩子育好,真不容易。高绪平:丽华,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教育处于危机中的孩子更需学问!千万不可怒火冲天、拳脚相加,那样只能火上浇油、适得其反!文中列举的正反事例,让人深受启迪!给你点个大大的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