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辛甘化阳,可治喉痹——慢性咽炎医案一则
鞠某,男,46岁。2008年4月28日初诊。
主诉咽痛、咽干3~4个月。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半月前见某医院广告中宣称可以“根治”慢性咽炎,遂接受治疗1次(射频治疗)。治疗后咽痛、咽干不减,反增心慌、头晕。纳食、睡眠尚可,大小便调。检查:咽黏膜暗红肿胀,咽后壁见一处创面,表面覆盖白膜。舌质淡暗,舌苔水滑,脉沉细。证属心阳不足,痰饮内停。治以补心阳、祛痰饮、利喉关为法,方用桂枝甘草汤加味。处方:桂枝9g,炙甘草9g,姜半夏9g,茯苓12g,射干15g。3剂水煎服。
2008年5月1日二诊:药后心慌、头晕明显好转,咽痛、咽干稍减。咽后壁创面尚未平复。上方加桔梗9g,蒲公英12g,生蒲黄(包)9g。3剂水煎服。
2008年5月4日三诊:诸症渐平,饮水少时尚觉咽干。咽后壁创面已愈合,咽黏膜渐转淡红。舌苔转薄白,脉现缓象。上方2日服1剂,接服4剂。
药后无不适,停药。
按:金元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咽喉牙舌诸病,皆属于火”。咽干咽痛,从火论治,相沿成俗。本案患者就诊时,咽痛、咽干明显,患者深以为苦。心慌、头晕乃追问而得,尚未影响患者生活。但笔者意识到后两个症状在本案中有重要意义。结合症状发生前曾有“火疗”(射频治疗)史,且伴舌苔水滑,遂想到了《伤寒论》中火逆伤阳之变症。处方很似半夏汤方加味。半夏汤方即由桂枝、炙甘草、制半夏三味药各等分组成,治疗“少阴病咽中痛”。但本案咽中痛并非“少阴病”,本方也非半夏汤方加味,而是桂枝甘草汤方加味(桂枝甘草汤原方用量是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伤寒论》中桂枝甘草汤方主治发汗过多所致“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即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中用量为桂枝一两,甘草二两),治疗“因烧针烦躁者”。可见“火疗”可损伤心阳而致心悸、心慌,治疗主方是桂枝甘草汤,出现烦躁可加龙骨、牡蛎。本案病情正好符合“火疗”损伤心阳而致心悸伴头晕,因此用桂枝甘草汤为主方。
舌苔见水滑,考虑阳虚饮停(也考虑与前服寒凉药过多有关),故加半夏、茯苓合桂枝温化痰饮。咽痛、咽干明显,咽部尚有“火疗”创面,不除外痰热可能,加一味射干清化痰热以利咽。二诊时心慌、头晕明显好转,可证心阳不足之证确凿。进一步参用中医外科法修复创面而愈。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