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丰县教师“绝笔信”一点就爆的原因是什么?

一篇题为《这封信发出时,我和丈夫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丰县派出所副所长罗烈,教育局丁攀,这个世界的恶,你们占了一半》的自媒体文章刷屏网络,成为话题焦点,这可能是继2016年《盛世中的LY》《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之后在最短时间引爆全网的舆情,而且还是从只有1篇文章的公号发出,需要针对性说说。

文章切中了“诊治孩子失明”“被逼用自杀鸣冤”“赴京上访”“遭受打压”等多个话题点、情绪点,主角代入、情感联想占据了目前整个舆论的绝对权重,已经形成了针对丰县派出所、教育局巨大的舆论压力,不过当地的反应还算及时,没有拖到第二天、第三天,但不要乐观,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要分析这个舆情,需要先将其中已经关联讨论的话题点逐个剥开剖析。

首先是“赴京上访”,这是个极具讨论性的话题点,这里面既有“真的有冤要鸣”,也有“借上访要挟牟利”,一旦选择的评论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和判断就可能完全相反,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引起争论争吵,甚至于互相对骂对攻。

李秀娟前往北京,真的只是想带被同学无意伤害致失明的女儿看病,还是借带女儿看病去国家信访局维权上访,因为目前仅是自媒体“徐州民声”公号的一家之言,还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说到“赴京上访”,大多数人都会往“被逼无奈”“沉冤要鸣”等想当然的情感上联想,已经成为一种舆论惯性,但实际情况可能有些复杂,不能简单地用“谁对谁错”进行评判。一是上访动机。除了部分访民真的是被逼无奈进京信访鸣冤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访民是想借机让属地政府以利益好处劝返,进而获利,这部分访民大多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的利益补偿或超过法律标准,或超出合理范畴,让当前整个信访上访的生态变了味,已经形成了“劣币驱良币”的恶性循环,大大背离了公众对信访的传统认知。二是制度设计。为尽量避免越级信访上访造成的无序,国家层面会出台一些关于赴京上访的考核机制,地方便会派人对老上访户、职业上访户进行截访和劝返,特别是在“两会”这种对外记者全程开放的敏感节点,很容易被西方媒体抓住把柄,制造各类误导性舆论议题,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三是手段方式。一般来讲,对“赴京上访”人员,尤其是在重大时间节点前往北京的,地方常常会使用劝返、带回等方式减轻在京压力,常常饱受各方诟病,特别是对“寻衅滋事”这个“万能框”,这也是舆论对地方处置“赴京上访”充满争议的关键。

其次是疑似遭到“打压”。舆论自带情绪补偿特征,即现实遭遇多大的不公,舆论便会针对性给予多大的反弹补偿,从全文描述情况看,至少就目前而言帖文给舆论造成了“被教育部门处分打压”“遭到派出所人员殴打”等强烈的受欺凌印象,因此公众在转发、分享、评论文章时,便会反馈性地对李秀娟一家遭遇释放出非常强烈的同情、不平、愤怒等情感认同,持续同向累积,不断相互影响,源源不断让舆论产生参与传播的动力。另外,文章开头配以李秀娟一家美好的全家福照片,与标题所称的“恶”及文中大量细节描述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反差,从另一个角度放大了舆论的情感补偿。

最后是标签影响。近年来,涉教师、警察、孩子等群体舆情呈现高发态势,舆论关注度大、话题讨论性强,而这些自带话题光环的标签在这起事件中同频共振,出现曝光率及关注度的反复叠加,令整个舆论讨论充满了许多针对职业是非对错的争论,后续存在被人为裹挟攻击警察群体、政府部门的负面风险。建议后续当地部门在发布通报时不要过多过频地提及当事人的职务,避免舆论被带入攻击特定职业、特定职务的遐想误区,产生政治化的转向偏离。

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我对这个只有1篇文章的公众号,却能在发文当天刷屏全网的舆论路径存在疑点,加上文章首段就留下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等现有细节,我认为发布者的真实心理状态还是希望于有关部门后续的线下解决。

基于这些考虑,事件的真实情况应该没有一些网民传播的那么严重,文章呈现的信息应该也不是事件的全部,因为但凡存在寄希望于通过舆论方式寻求解决路径的动机,发帖人在发帖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将一些不利于自己的细节隐去,而对一些有利于自己的细节加以渲染和强化,以达到最大限度获得舆论关注的目的,这是一种情感本能。总之,作为关注这个事件进展的网民,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后,等到各方信源呈现相对全面、充分时,再下结论也不迟。

对于丰县当地,结合个人现有的舆情分析和舆论判断,认为后续检查组在回应舆论关切时,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回应要点。要把回应重点放在“教育局给予李秀娟处分的理由是否充分”“涉事民警是否存在非法殴打”“现在李秀娟情况如何”等针对性问题上,并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线下处理。二是回应方式。这事关联太多话题,触及太多情绪,仅仅使用网络通报已经无法有效回应各方质疑,可考虑以对话中国之声这类权威央媒、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进行集中回应,讲清事件原委。三是回应技巧。(略)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

  • 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

    热搜传媒: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是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于企业和鸣人而言,发生的情况居多,当舆情发生时,对于企业而言,很容易陷入舆论的漩涡难以脱身,给企业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形象带来严 ...

  • 舆情可以这样玩?—“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七

    舆情可以这样玩? 石显专权后,担心逼死萧望之这样的大儒,天下舆论不平,就推荐当时的经术名家贡禹为御史大夫.贡禹随是明经洁行的人,但石显对他有恩,他也感念,因此元帝面前对于外戚和宦官专权,他绝口不谈,舆 ...

  • “跪式窗口”舆情应对为何网民不买账

    近日热播大剧<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跪式办事窗口"有了现实版,14日有网友在网上上传了几张图片,郑州社保局办事大厅一窗口柜台设计"不高不低",让办事 ...

  • 舆评丨女教师打过孩子,副所长就蒙冤啦?

    听我一言,用"女教师曾打过孩子"来为副所长带人关押女教师的行为鸣冤叫屈,不仅不明智,还容易在后续舆论讨论中产生反效果. 所以,在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转评<" ...

  • 舆评丨江北突发爆炸,网上反馈正面的原因还有哪些?

    如果事发地的舆论氛围不好,本地网民就会更多地以嗜丑.猎奇.扒粪等负面心态进行跟风围观,势必会给现场处置.后续救援及社会舆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一旦在网上成势,就容易陷入越来越负面的"恶性&qu ...

  • 舆评丨山东齐鲁晚报公信“反噬”的惨痛教训

    万万没想到,上篇刚刚点赞支持山东临沂蒙阴快速处置后,紧接着会以严厉谴责角度来就齐鲁晚报不当报道一事来发表舆评. 但该讲的还是要讲,我坚信"好客山东"有直面问题.改正问题的勇气,同时 ...

  • 舆评丨上海车展特斯拉过激维权事件处置建议(二)

    果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联播等权威党媒连续发声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等监管部门集中表态的压力下,特斯拉终于因为个别高管的侍权傲慢而付出了声誉代价,而在我看来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 中国对所有跨 ...

  • 舆评丨“媚日”大V登上讲台讲坛的深刻教训

    讲台讲坛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重要阵地,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根本性问题,主讲人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主讲内容等情况,都要经过十分严格的前置审查报备,特别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 这 ...

  • 舆评丨要注意防范全民力挺华为鸿蒙主流舆论伴随的潜在风险

    自昨日晚间华为正式官宣HarmonyOS操作系统问世消息以来,随着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央媒及各大商网推转传播,鸿蒙话题持续刷屏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热门话题. 分析认为 ...

  • 舆评丨以宁波鄞州为例探索“网红宁波”城市宣传新路径

    自近年来宁波城市形象宣传工作被摆到越来越重要位置以来,微博.微信.抖音.西瓜.火山.B站等新媒体平台上涉万象汇.印象城.东部新城.东裕夜市.十里街区.和丰纱厂旧址老街.万象城摩天轮.梁祝公园.前童古镇 ...

  • 舆评丨“H&M”们反华的背后

    昨晚,瑞典知名企业H&M因恶意捏造我新疆"强迫劳动""宗教歧视"等政治迫害议题,"停止使用"新疆生产棉花引发全网愤慨,被推上话题热点 ...

  • 舆评丨要谨防被“逐利营销”带偏中方强硬回击美方挑衅舆论方向

    这两天,面对18日安克雷奇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方代表的蛮横无理.肆意施压,杨洁篪那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以视频.文字.字幕.弹幕等各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