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仁义,何必曰利

曰仁义,何必曰利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④,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⑤,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⑥,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⑦,弑其君者⑧,必千乘之家⑨;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⑩,不夺不餍①。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解】

①子:对人的一种尊称,和现在称“先生”差不多。梁惠王:即魏惠王,名萦(yīng),公元前370年即位,公元前334年死。魏与韩、赵三家春秋时本是晋国的大夫,后来逐渐吞灭晋国其他世族,三分晋国,到公元前403年,东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他们为诸侯,史书多是把这一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魏惠王因避秦兵威胁,从安邑(今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王本是天子的称号,但随着周室衰微,战国时,魏、齐、秦、韩、赵、燕、楚也都称王。

②叟(sǒu):年老的男人,这里是对长老的尊称。

③仁义:仁,爱,重在思想;义,宜(指应做的事),重在行为。

④大夫:周代官制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⑤庶人:古时候称小官吏为庶人。

⑥上下:指从王到庶人。交:互相。征:取,求。

⑦万乘(shèng)之国:古代兵车一辆称一乘,国家的大小强弱可以根据拥有兵车的数量来衡量。万乘之国,指拥有兵车万乘的国家。

⑧弑(shì):古代臣杀君、子女杀父母叫弑。

⑨千乘之家:古代卿大夫大都有一定的封邑,这种卿大夫统治的封邑称之为家。有封邑当然也有兵车。卿大夫的封邑大。拥有兵车千乘;卿大夫的封邑小,拥有兵车百乘。

⑩苟为:如果真是。

⑪不夺不餍:夺,篡夺。餍(yàn),满足。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什么有利于我国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讲利?有仁义也就够了。

“大王说,有什么有利于我国;大夫们说,有什么有利于我家;士和庶人们说,有什么有利于我自身,(这样)上下交相追逐私利,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能出兵车万乘的国家,谋杀那个国家的君主的,必然是能出兵车千乘的卿大夫之家;能出兵车千乘的国家,谋杀那个国家的君主的,必然是能出兵车百乘的卿大夫之家。(卿大夫)在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乘,在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乘,不能说不多。假如真个是轻义而重私利,那就非闹到篡夺君位的地步是不能满足的。”

“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而对他的君主有所怠慢的。大王您也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讲利呢?

【雪峰先生曰】

这里的“仁”指的是思想,倘若放开儒家一家的局限,那么可以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之大。我们常说做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其实也是可以讲到仁。有思想深度的人,自然不会遗弃双亲。我们暂且不提养儿防老,且说说一个人的成长:“依赖——独立——成就——回归——依赖”的循环之下,对于至亲是如何做的呢。

这里的“义”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常说“知行合一”,其实我们也可以说“仁义合一”,其实两者不过是名不同而实相同罢了。一个讲“义”的人,自然在处理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方面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相对中和的标准。

最后一句,讲仁义,不讲利。其实这句话看似有点道貌岸然,但深思作为亚圣的孟子,说这话,他其实何尝不知道,类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只是他更是超越这一层。“不曰利”不是所谓为了沽名钓誉而让自己的物质财富无端流失,而是在抓住了主要矛盾——仁义的前提下,可以把次要矛盾先放一边而已。

(0)

相关推荐

  • 说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今有一句很流行的名言,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据说这句话的来历是形容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已经成为国与国相处的根本性原则.因此,当谈论两国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常常引用 ...

  • 《孟子》导读(二)——梁惠王章句上(1-2)

    一.梁惠王章句上 1.何必曰利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 ...

  • 孟子为什么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

    新民报系媒体: 新民网    新民晚报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白子超                                       ...

  • 重温《孟子》有感

    作者|杨世珍 宅在家里,重读<孟子>又有新的感受,进一步领略了孟子的人格定位.人生理想.政治主张.政治抱负,以及对帝王将相.高士名人的评价,可以说褒贬有度,一针见血.孟子的一起遭遇引起了我 ...

  •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孟子阐述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义利之辩强调的是不能唯利是图:认识孟子阐述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民 ...

  • 语音版《孟子》赏析(12)仁义而已矣

    <孟子>赏析(12)仁义而已矣 --第三单元 义利之辨 第一节 各位网友,第二单元"论人性本善"讲完了.孟子肯定人之性善,一是着眼于人与禽兽的区别.他认为,人有&quo ...

  • 赖公传世水法先贤曰:水之祸福应速,山之祸...

    赖公传世水法 先贤曰:水之祸福应速,山之祸福稍迟.水亲朱崔,缠玄武,绕靑龙,包白虎,为养阴之水.要回旋,要到堂,要上阶,要拱背,要弯抱,要囊聚,皆水之吉也.书云:逆水一滴,胜于万派.山嫌粗恶,水爱澄清 ...

  • 母亲的嘱咐:一曰工作、二谈婚姻

    晚上九点半,刚下班的母亲就打来电话,问是否要准备休息了.我很惊讶地说,还早啊,平时都是十二点. 接下来,和母亲聊了40分钟,三句话不离我的问题,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 一曰工作: 二谈婚姻. 之前的我, ...

  • 老君《西升经》曰:伪道养形,真道养神。通...

    老君<西升经>曰:伪道养形,真道养神.通此道者,能亡能存.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又曰:凡人之哀人,不如哀身,哀身不如爱神,爱神不如舍神,舍神不如守身,守身长久,长存也.故 ...

  • 舒大刚丨仁义·礼乐·忠信:荀子求实的价值观

    仁义·礼乐·忠信:荀子求实的价值观 舒大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教授. 本文转载自<荀子研究>第一辑 摘要 ZHAIYAO 家的核心观念,自孔子"仁智勇",至董仲舒形 ...

  • 紫曰 | 一文看懂全部和田玉产地,这些产玉的地方你知道吗?

    关于和田玉(广义)的产地,好像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到处都是此类科普文章,众说纷纭,鉴于这种情况,紫珑斋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一份全网最全和田玉(广义)的产地.产状信息,与大家共同分享. 国 ...

  • 佛曰: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有原因

    多少故事,是你看看见的重复,多少鸡汤,是你抓不住的良药,多少心思,画错了生命,一个人,承担一种语言,一个故事,承担一种手法,描述千姿百态,经历千辛万苦,有人丧失未来,有人丧失现在. 语言的藐视,心情的 ...

  • 佛曰:路再难,也要坚持走完

    九九八十一难,少一个不满,多一个太苦,多少委屈,在于人心,多少忍耐,在于微笑,人生只是弹指一瞬,放下,也是慈悲,善良也是安康,何必多心,何必贪心,坚持自己的路就好. 活着就是幸福,做人何必多心,何必礼 ...

  • 佛曰: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多少人,只是偶然再见,多少路,只是离别之情,人生多少的关怀,只是一个人的留恋,只是一个人的酸甜,回首人生,谁谁命运,谁是机会,只是一个人的坎坷,一个人的聆听,繁华与热闹,只是苦衷. 命运的微笑,说不出 ...

  • 最仁义的一位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救下了近千人性命!

    傲柔娱乐2021-05-03 11:25关注最仁义的一位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救下了近千人性命! 文/历史大基地 喜欢有温度和深度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大基地!要说古代谁的权力和地位最高,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