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到底出在哪?偌大一个欧洲,竟培养不出一个互联网科技巨头
提到互联网巨头你能想到哪些呢?谷歌、苹果、微软、华为、腾讯等等公司,不过你发现没有全球最为知名的互联网巨头绝大部分都在美国。而且好像欧洲还没有一个非常知名的互联网巨头,这是不是有些很奇怪呢?
要知道欧洲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文化汇集的中心,当然后来出了美国这么一个特殊个例,不然之前世界西方文化的中心一直都在欧洲。欧洲作为一个巨大的联合体由27个国家联合组成“欧盟”,虽然现在有的退出了,但是整体还是一个联合的整体。
欧洲当年从工业时代起不管是工业技术还是科学技术都是领先于全球的,经济实力更是异常强大,世界老牌豪强德、英、法、意仍位于世界前列。整体实力是毫不逊色于其他大国的,毕竟根基非常深厚。
但为何没有在欧洲出现一个顶级的互联网巨头呢?不像其他国家一样都有其代表的出现,像美国说起互联网巨头苹果、谷歌、微软、脸书等企业赫然矗立,提到中国就有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
而且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深圳都是科技巨头的聚集地,但是欧洲却很少有自己本土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以柏林为例虽然很多美国互联网企业都在这里建立了数据中心和研发机构,可是这终究都还是美国的。
很多人或许会疑问为何诺达一个欧洲版图,却连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能够进入到全球排名前20的榜单?你看看前段时间发布的全球互联网公司排名前二十强,美国以11家跃居第一,我们国家紧随其后占据9席,而欧洲的却没有一家进入前20名。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语种太过多样反而成为掣肘
“互联网”一词顾名思义就是要做到互通有无,这是区别于传统企业最大的地方,要有沟通的基础才能够发展下去。可是你去看看欧盟的官方语言有多少种,文字又流行了多少种?基本上每个国家和国家之间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尽管一些离得近的国家有些相同的,但还是存在很多的差异。
你想德国和瑞士、西班牙和意大利虽然语言和文化相近,但是听下来依然很容易令人费解。举个最显著的例子,一个广东人和广西人交流尚可,但是你让广东人去和东北地区的人交流,那无疑是增加双方的困扰,所以为何我们国家必须强制推行普通话,就是为了交流的。
二、市场容量有限
以国内的阿里、腾讯等为例,无一不是先将国内的市场吃下之后再向外慢慢扩张的,只有现在这个行业形成近乎垄断的趋势才能发展壮大。要想壮大自身需要人口、资源最庞大的基础储备,才能供自身发展。
而欧盟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也不过8000万,还不如我们国内的一些大省,仅凭如此的消费者基数是很难形成一个互联网大企业底蕴的。阿里之所以能够成为如今的庞然大物,光是淘宝上的用户就好几亿,几乎所有的商家都是为其助力的。
而且就算在本土发展起来了要去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就得往周边国家进军,而欧洲市场就是必须要拿下的。
但是现在美国、中国企业都在欧洲扎根下来,而且还早早地就开始布局更远,想要“虎口夺食”无异于二次创业。而且在这个创业阶段受困于语言、用户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导致进步缓慢,再面对外资品牌的排挤那么这些新兴的企业更没有能力反抗。
更别说那些人口更少、国土面积更小、科技实力更弱的那些国家了。
三、 本土政策差异
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知道在二战中欧洲也是一个主要战场,受到伤害也多。战后欧洲地区基本上都奉行高福利高税收的政策,这样一来使得不用那样的拼命努力也能活得下去,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小。
而且欧洲本来经济实力基础就很雄厚,一般人生活待遇也不会太差,再加上各方面建设基本上都已经趋于完善了,就更少有人会选择去重新创业冒险了,导致新兴的势力更加稀少。
而且欧洲的人力成本很高,税收也很吓人,这样的创业环境使得欧洲这些互联网小企业更不能和美国、中国这些大企业竞争了,毕竟不管是从实力还是经济层面都难以抗衡这些老牌巨头,成长起来更难。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欧洲虽然各方面都不弱,但是却难以培养出一个巨型互联网巨头,而且有这么多外国互联网入驻进行竞争,本土的互联网企业要想博出位实在是太难了。
无锡创元传媒:四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