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取士时代,那才叫“一考定终身”!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前些年高考的时候,大家老爱说一句话:“一考定终身!”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学文凭就意味着好的出身,好的工作,而对于普通工人和农民的子女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翻身改命的机会,所以,高考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而时至今日呢?
由于就业途径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大力兴办,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高考已经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了,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都不一定能有很好的前途。所以,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而历史上真正一考定终身的时代,是在科举取士的封建社会中后期。什么叫科举取士?
就是古代皇帝通过考试的方法从民间选取贤能之士来帮他治理国家,考题当然由皇帝来定,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皇帝觉得:高手在民间,开个玩笑,人才是不分出身的,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限制了平民的晋升之路,朝政始终掌握在士族阶层手中。这本身并没有问题,因为士族就是为皇帝效力的。
但久而久之,皇帝发现一个问题:士族老是为自己着想,把平民逼到了绝境,这样一来,平民没法活了,只有铤而走险,推翻重来,这个游戏就没法玩儿了。
而士族不管游戏规则怎么变,他们总是处在中间两头吃,吃了上家吃下家,最受伤的就是皇帝。于是,皇帝们就想了个办法,不能任由士族们为所欲为,就想和平民们联合起来限制士族,这样,就诞生了科举制度。
这是笔侠的个人看法,比较粗鄙,希望大家海涵。
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平民就找到了晋升的通道,他们将隆重登场,走向中华政治舞台的中央。
科举考试真的那么重要么?重要,因为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贵族阶层对政治的垄断,也架起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的桥梁。
阶层对于古人来说重要么?重要,因为那将决定你的人生。
古代虽然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哪次流血牺牲不是老百姓最遭殃,而哪次太平盛世又不是老百姓担起沉重的赋税?朝廷那么多官的俸禄哪来的?军队支出哪来的?大户人家的丫鬟家丁哪来的?富人的三妻四妾哪来的?劳动在第一线的苦力哪来的?
还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总结得比较到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平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有通过科考一条路,于是便催生了我国古代一批又一批寒窗苦读的书生。因为只要一旦高中,他们就将踏入贵族的阶层,过上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你说这是不是一考定终身?
然而,科考取士的比例犹如沧海一粟,又岂是每个学子都能如愿以偿?所以,你就能理解爷爷辈儿和孙子辈儿几代人同时赶考的盛况。
但,总算是上天给底层人民开了一道希望的口子,平民们看到了翻身做主的希望,这种希望就像一颗强大的种子,将在未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民主的时代即将到来。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