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足少阴肾经的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涌泉】

足少阴肾经第1个穴,位于人体足底穴位,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释字:涌者,《说文解字》:“腾也。”泉者,《说文解字》:“水原也。”

涌泉穴,五腧穴的井穴,五行属木,其性从酸味,其用为敛精收气。涌泉顾名思义,泉水不断地涌出。足心是四肢末端,六经连接南北,四末为六经的最北端,经云:“阳受气于四末。”六经的北端分为手足,足心为阳藏阴长之端,手心为阳长阴藏之端。总之,四肢末端是阴阳相互转化的部位。涌泉穴是阳藏阴长的地方,阳藏入阴,该穴性从酸味,收敛肾之精气,滋补肾阴,阳藏水中。临床上涌泉穴的主要功能是潜阳安神、补水藏精等。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因阳亢不降所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

【然谷】

足少阴肾经第2个穴,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释字:然者,《说文解字》:“烧也。”《文刘绩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谷者,《说文解字》:“泉出通川为谷。”《韵会》:“两山间流水之道也。”《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疏》谓山谷中水注入涧谿也。”

然谷穴,五腧穴的荥穴,五行属火,其性从苦味,其用为坚精藏气。然谷顾名思义,燃烧的山谷,古语云:有水为溪,无水为谷。在这个山谷中能够与之平衡的就是其在内的苦味,苦能坚阴,所谓坚阴也就是藏精,该穴可以防止精气耗散。如果肾精闭藏,少阴中的火得以控制,使之热而不浮。临床上然谷穴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表现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多梦、头晕头痛等阴虚相火妄动的症状。然谷配伍行间、太溪等穴,功能相当于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然谷穴配合其他穴位还可以清利下焦湿热,下焦的湿热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肾阳虚。第二,是肾阴虚。下焦的常态是肾的阴阳平衡,肾阳藏于肾水中,所谓肾阳藏于水中就是肾精收藏于水中。当肾水不足,不能藏精,就是所谓的肾阴虚,肾精化气太过,表现为上焦有热,下焦相火外泄,膀胱营养不足,与下焦水湿结合而成膀胱湿热证。当肾精过于耗损而成肾阳不足,肾水过盛,下焦虚寒,膀胱气化不利,邪气入于膀胱成湿热证。因肾阴虚而成膀胱湿热证,临床选用然谷穴配足通谷穴,藏精,清利膀胱湿热证。肾阳虚而成膀胱湿热证,临床选用复溜穴配委中穴,温阳利尿,治疗膀胱湿热证。

【太溪】

见本章第二节“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复溜】

足少阴肾经第7个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2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释字:复者,《说文解字》:“往来也。”《广韵》:“返也。”溜者,《马观瀛涯胜览》:“弱水三千,舟行遇风,一失入溜,则水弱而没溺。又发也。”《管子·宙合篇》:“减溜大成。《注》减,尽也。溜,发也。”

复溜穴,五腧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其性从辛味,其用辛温发散利水,使肾气得以恢复。复溜顾名思义,往复流动而且又有发散的功用。该穴为金穴,味辛主温散寒湿,助精化气,补足肾的阳气。临床上针对肾阳虚的病例多与太溪配伍,其他经脉的经穴大部分都位于骨上,很难得气,唯有复溜穴位于肉之会,易于得气,擅长补肾,是临床中不可多得的补穴。《黄帝内经》中还特别提出复溜穴在补肾方面的作用。《素问·调经论》:“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骨节有动。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阴谷】

足少阴肾经第9个穴,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释字:阴者,《说文解字》:“水之南,山之北也。”谷者,《说文解字》:“泉出通川为谷。”

阴谷穴,五腧穴的合穴,五行属水,其性从咸味,其用软坚和缓,精化气与肾水藏精保持平衡以到达肾藏精之目的。阴谷顾名思义,山谷属阴的部分,其意与“水之南,山之北”相仿。由于其性软坚,临床上可以治疗五脏积聚的病症,取其软坚散结的功能,《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子叫做肾著(着)汤,主要功用治疗肾气被湿气所束缚的病症,表现为腰痛重,如坐水中。阴谷穴配伍太溪、足三里、阴陵泉、商丘等穴位也有类似的功用。又因为此穴为合穴,有平衡肾水与精气的功能,可与其他五腧穴相配伍以调和及促进该穴的功能。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