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为什么不肯增援锦州?流传最广的说法肯定是错的

说到辽沈战役卫立煌不肯让廖耀湘增援锦州的原因,就肯定有人要说,卫立煌是共谍。卫立煌在增援锦州这个问题上,确实是态度消极,这不假,但要说是因为他是共谍,这就比较扯了。反倒是国军方面一直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辽沈战役的失败。如果他真是共谍,又何必等到1955年才返回国内?

卫立煌在抗战期间确实帮助过八路军,到过延安,对毛主席深感佩服,在指挥滇西反攻的时候,还对五十三军的师长王理寰说过,共军能团结一致,吃苦耐劳,国民党派系林立,各谋私利,国民党一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

这确实都是事实,但也仅此而已,没有更进一步的联系和想法。毕竟在辽沈战役之前,国共双方的天平确实已经开始倾斜,但国军还说不上大势已去,美国大选候选人还在准备继续加大对国军的支援力度,卫立煌即使对共军有好感,也不会完全倒过来,还是会选择观望。

卫立煌为什么拒绝增援锦州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是卫立煌本人虽然是接替陈诚来指挥东北国军的,但他到了东北,就和常公发生意见分歧,失去了常公的信任,所以常公才把范汉杰派过来,就是给他掣肘。范汉杰一到东北,就和卫立煌闹,搞分权,企图在锦州另搞一摊,脱离卫立煌的控制。两人矛盾很深,所以从卫立煌的角度看,范汉杰被包围,这是自己作死的结果,咎由自取,他作壁上观就可以了。

其次,虽然卫立煌带过中国远征军,东北的部队他都是比较熟悉的,但真正熟悉而且能够指挥得动的,其实只有五十三军,别的中央军嫡系部队都不会听他的。比如廖耀湘,只是在反对放弃东北这个问题上和他一致,利用他来对抗常公。

但如果卫立煌和廖耀湘发生争执,廖耀湘不听他招呼,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廖耀湘被困在大虎山一带之后,卫立煌第一反应是让廖耀湘速速退回沈阳,廖耀湘就坚决拒绝了,反而是郑庭笈直接和卫立煌联系上了,准备退回沈阳。廖耀湘最后也是发现南逃的路被堵死了,才准备回沈阳。至于卫立煌的命令,也是为以后甩锅留下余地,万一常公责问起来,就说是卫立煌同意了的。

从当时的态势上看,廖耀湘并不反对增援锦州,但他认为直接走辽西走廊,会被围点打援,所以他坚持先南下,走南线西进,这样比较安全。卫立煌在这个问题上也和廖耀湘保持一致,因为从战术上看,辽西是水网地带,不利于大兵团运动,万一被包围,进退两难。因为这时候卫立煌和廖耀湘都搞不清楚,解放军打锦州到底是钓鱼,还是真要攻下锦州?南京也搞不清楚。

常公为什么坚持要让廖耀湘西进,增援锦州呢?而且不断催促,甚至特地派顾祝同、杜聿明去督促廖耀湘西进,锦州都已经被攻破了,还是要坚持让廖兵团西进,和华北侯镜如兵团会合,反攻锦州呢?

其实按廖耀湘回忆的交代,常公早在1948年初就有放弃东北的意图,这时候让廖兵团西进,并不是真的要去打锦州,而是和侯镜如兵团会合,然后退到华北,放弃东北。在廖耀湘拒绝增援锦州的时候,常公特地到沈阳开会,并且私下找廖耀湘谈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廖耀湘才勉强同意出辽西。

卫立煌为什么也要和廖耀湘保持一致呢?其实就是拉拢廖耀湘。因为卫立煌在东北,并没有自己比较信任的嫡系部队,东北的野战部队基本上全部编入了廖兵团,他基本上就是个光杆司令。所以,只有拉住廖耀湘,他才能有话语权。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明知廖耀湘只是拿他当挡箭牌,他也还是多次和廖耀湘保持一致的原因。

那么卫立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他到东北之后提出的想法是,收缩战线,聚集兵力,死守重点城市,然后编练三十万部队,再图反攻。这个计划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想过一些办法的,比如找美国人来商量能不能协助空运物资,到沈阳郊区考察能不能种高粱,等等,都是在做准备。因为他早就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了,他想的就是在这里,用他十四军的老部下,再拉起一支队伍来。

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要能守住沈阳,拖延时间,给他编练部队争取时间。如果廖兵团出辽西,无论是真的被消灭在辽西走廊,还是按照常公的想法,退入关内,卫立煌在沈阳就待不下去了。所以,他仍然希望廖兵团待在沈阳,不要出辽西,也不要去去关内。

退一步说,即便锦州被解放军攻占,只要廖兵团还在手上,他无论是和解放军谈判,还是准备撤退,都还有本钱。如果廖兵团走了,只剩下五十二军和五十三军两个军,沈阳只有五十三军一个军,他力量就太小了,沈阳守不住,谈判本钱也太小了,不会拿到一个好价钱。

所以,虽然廖耀湘同意出辽西的时候,卫立煌并没有阻拦,但在大虎山被阻之后,他就试探着让廖耀湘退回沈阳,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不想让廖耀湘离开沈阳,去增援锦州的,他也不同意廖耀湘说的走南线,出营口直接跑路的想法,他的想法还是先稳住沈阳,可进可退。

城市里剩女为什么越来越多?农村的光棍也在也越来越多

国军为什么喜欢摆一字长蛇阵?

要是不说,谁知道这说的是国民党呢?

李宗仁为什么说白崇禧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从他去台湾就能看出来

云南颉抗中央多年,最终还是没躲过蒋介石的连环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