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

原文标题:从苏步青的题词谈起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他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长达七八十年,对数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

1985年,苏老为《小学生数学报》创刊题词:要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必须掌握两条:一条是配合小学数学课本,适当地有目的地添上一些引人入胜的内容,使少年学起数学津津有味;一条是根据少年思考灵活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  的资料,为将来独立思考打基础。这两条概括起来,一条是激发学生兴趣,一条是促进学生思维。同时也指明了操作的方法:“添上一些引人人胜的内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也就是必须通过数学练习来达到。特别又指出,不能随心所欲增加内容,而是要“配合小学数学课本,适当地有目的地”、“循循善诱地”添上。

一位大数学家对小学生如何学好数学讲得如此明确透彻,具体详尽,实在令人敬佩。这段题词不仅是写给小学生的,也是写给小学教师的,并且对如何编写小学数学课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常挂在教师嘴上的,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呢!

学校最大的弊病是造成学生厌学。记得有一位外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得讨厌数学。”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为什么不是把学生教得考“零”分呢?因为考“零”分还会有挽回的可能,换一位教师可能会有所改变。如果“讨厌数学”了,他看到数学书就头疼,见到数学符号就害怕,他还怎么继续学习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呢?这就害了孩子的一生。

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外在方面,主要凭借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特别重要的是对学生多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内在方面,主要是依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可能采用趣味题、游戏题、智力竞赛题,使学生在“练中生趣”、“苦中作乐”。

这两方面应该以“内在”为主,正如苏老所说:“添上一些引人人胜的内容,使少年学起数学津津有味。”可是有些教师却以“外在”为主,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花大量时间从生活情景导人,讲故事做游戏,大讲中外数学史,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数学练习,这种“去数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发展思维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可是有些教师始终没有醒悟过来。值得注意的是,应把“必要的反复练习”与“题海战术”区别开来,不要把多做练习都扣上“题海战术”的帽子。

现在课本中的思考题和打“*”题,就是苏老说的“少量动脑筋的资料”。这类题目要注意搜集,然后归类应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供了一道一年级的思考题(书中称为“谜语应用题”):

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的这边运到对岸去。不能同时把三样东西都运过去,也不可以把狼和山羊或者山羊和白菜一起留在河岸上。只能够把狼和白菜一起运,或者每次只带一个“乘客”。来往运送的次数不限!应当怎样把狼、山羊和白菜都运过去,才能使这些东西都安全到达呢?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也列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只有两个客积分别是4升和9升的容器,怎样从一条河中恰好取出6升水?

学生解答这类问题会乐此不疲,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所以,一定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这个问题早在三四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已经指出:凡是自然的事情就无需强迫。水往山下流是用不着强迫的。假如水坝等等阻止水流的东西一旦移去之后,它就立刻会往下流。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儿去飞行;樊笼开放之后,它就立刻会飞的。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关丽的曲调,它们是不必督促就会去欣赏的。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还是有教师不肯去做呢,主要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省力方便,驾轻就熟。学生会不会、懂不懂是学生的问题,与我无关。因此,我们不能把一切罪过都丢给“应试教育”,以掩饰自己因循守旧,不思改革的过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