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带你去写生:教堂崖(Cathedral Gully)
在新西兰取景的新版电影《花木兰》,取景地之一在南岛中部的黏土崖,实际上在距离凯库拉不远的格尔海湾,也有这样一处酷似的地貌,名字是——教堂崖。
天舒忍不住想带着你去将这个隐秘的地方画下来,就是因为它比较特别。
戈尔湾在一号公路附近,如果你是从基督城出发向北的,就是穿过怀帕拉山谷,右手边的东海岸方向。路旁不远就有个小村子,冬天也没几个人,或许夏天会多一点,从村子往海边开,愿意的话也可以选择徒步而行,大约开车十来分钟的样子就来到了海滨,这里跟东海岸其他寻常的地方区别不大,只是在一些粗制滥造的铁丝上缀着一些石头和贝壳,看得出来偶尔有些闲得蛋疼的家伙在此出没,石头上经常写些似是而非的誓言,反正估计时候很多都不认帐的,如果都按照誓言办事,这个世界得天天雷鸣电闪。
海边有个标准的洗手间,建议你去一下,因为接下来爬到悬崖上保不齐会吓尿了。手洗干净之后(其实洗不洗倒也关系不大了,因为呆会儿你还得匍匐前进呢!)继续开行两分钟,就到了一个简易停车场,旁边竖着块牌子,写着“Cathedral Gully”字样,咦?为什么与介绍的“Cathedral Cliffs”不符呢?难道新近改了名字觉得“沟壑”一词比“悬崖”更好听?
这个地方可以粗浅地看到教堂崖的外观,然后更加深入的地方就被围栏给隔起来了。围栏的意思显然就是不要翻越,否则后果自负,所以天舒在这里也郑重告诫大家,千万别翻过围栏,随便看看就得了,围栏那边站都站不下,低矮的灌木划过脸颊,不穿一件冲锋衣几乎都要被挂在树上,脚下也没几寸地方,站也站不直,腰也没法伸,戴眼镜的更不好办,随时眼镜都会丢,要是是刚刚下完雨,那些黏土还非常滑,万一踩空了下边就是万丈深渊,偶尔还有气不过的飞鸟尖叫着来袭,制造紧张气氛什么的,所得的结果无非就是找到其他两个更好一点的(当然也是更危险的)立足点拍摄两张照片,图啥呢你说,所以啊,劝都劝了,天舒也算是尽力了。
不要翻越围栏!!!
好了,继续说风景,教堂崖属于黏土砂岩,大致的意思估计就是比较松软,因为它不是大块的岩石,所以暴雨啊,狂风啊,(这里海风非常大!),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自然原因,都会长年累月对这些土崖进行冲刷塑造,经过经久不息的雕琢,至少到现在就形成了非常像教堂之中的管风琴的模样,这里上一张管风琴的图给你参看。
据说这种地貌叫做“荒地侵蚀”,记得在南岛的中线也有这么个类似的地方,就叫“黏土崖”(Clay Cliffs),位于奥玛拉玛附近的一个私人领地中,那个还经常被印到明信片上去呢,不过比这里更不容易到达,需要从8号公路开到小路上去,大约十五公里进入一个私人牧场,每部车交五块钱赞助费,然后开到不能开就要拔腿步行,经过辛苦的攀爬才能到达附近,为了省鞋子,人家都是航拍一下得了——爬着实在太辛苦了!
而戈尔湾这个就简单多了,这里海拔不高,下边就是层层渐推的雪白海浪,这里可是很不错的冲浪海滩,所以条件好了很多,风景极美,整个造型呈现着金黄颜色,与背衬的湛蓝海水相映成趣,如同一幅大气而雄浑的图画,之所以把你拉过来写生就是这个原因,非常好的图画素材呀!
根据天舒的经验(悲观人生经验),这样的景致往往极为脆弱,不信你过两年再来看看,保证很多管风琴的柱子都已经塌落了,更何况这里距凯库拉和基督城都非常近,你懂得,那俩地方都曾经以地震出名,这种天然岩柱能够存在多久其实非常难说,还是那句话,好景要趁早,且看且珍惜,如果你实在画不下来也拍不妥当,印在自己的心里也是一种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