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章 非命中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

墨子说:“凡发表谈话、写文章的原则,不可以不先树立一个标准。如果言论没有标准,就好象把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即使工匠很聪明,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现在世上的真假,不能得到辨识,所以言论有三种法则。”哪三种法则呢?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怎样求言论的本原呢?用天帝、鬼神的意志和圣王的事迹来考察它。怎样推究言论呢?用先王的书来验证它。怎样把言语付之实践呢?用它来作为标准。这就是言论的三条标准。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亡。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人耳目之情,知有与亡。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然胡不尝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也。

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命是有的,有的认为命是没有的。我之所以知道命的有或没有,是根据众人所见所闻的实情才知道有或没有。有听过它,有见过它,才叫“有”,没听过,没见过,就叫“没有”。然而为什么不试着用百姓的实际来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民以来,有曾见过命的形象,听过命的声音的人吗?没有过的。如果认为百姓愚蠢无能,所见所闻的实情不能当作准则,那么为什么不试着用诸侯所流传的话来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民以来,有曾听过命的声音,见过命的形体的人吗?没有过的。

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那么为什么不用圣王之事来考察呢?古时圣王,举拔孝子,鼓励他事奉双亲;尊重贤良,鼓励他作善事,颁发宪令以教诲人民,严明赏罚以奖善止恶。这样,则可以治理混乱,使危险转为安宁。若认为不是这样,古时侯,桀所搞乱的,汤治理了;纣所搞乱的,武王治理了。这个世界不变,人民不变,君王改变了政令,人民就容易教导了。在武王时就得到治理,在桀、纣时则变得混乱。安宁、危险、治理、混乱,原因在君王所发布的政令,怎能说是“有命”呢?那些说“有命”的,并不是这样。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传流矣,今故先生对(怼)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杰)大夫,慎言知(疾)行,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姓。故上得其居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沉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僇之中,不肯曰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虽昔也三代之穷民,亦由此也,内之不能善事其亲戚,外不能善事其君长,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

现在说“有命”的人说:“并不是我在后世说这种话的,自古时三代就有这种话流传了。先生为什么痛恨它呢?”答道:“说‘有命’的人,不知是三代的善人呢?还是三代的残暴无能的人?”怎么知道的呢?古时候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说话谨慎,行动敏捷,对上能规劝进谏君长,对下能教导百姓。所以上能得到君长的奖赏,下能得到百姓的赞誉。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声名不会废止,流传到今天。天下人都说:“是他们的努力啊!”必定不会说:“我见到了命。”所以古时三代的凶暴君王,不改正他们过多的声色享受,不谨慎他们内心的邪僻,在外则驱车打猎射鸟,在内则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政事,大量从事无用的事,对百姓凶暴,使下位的人不敬重在上位的人。所以国家空虚,人民亡种,自己也受到刑戮的惩罚。不肯说:“我疲懒无能,我没做好刑法政事。”必然要说:“我命中本来就要灭亡。”即使是古时三代的贫穷人,都是这样说。对内不能好好地对待双亲,在外不能好好地对待君长。厌恶恭敬勤俭而喜好简慢轻率,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至使有饥寒冻馁的忧患。必不会说:“我疲懒无能,不能勤快地劳作。”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穷。”即使是三代虚伪的人,也都这样说。粉饰“有命”之说,以教唆那些愚笨朴实的人。

久矣!圣王之患此也,故书之竹帛,琢之金石。于先王之书《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阙(厥)师。”此语夏王桀之执有命也,汤与仲虺共非之。先王之书《太誓》之言然,曰:“纣夷( 虐)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僇其务,天不亦弃纵而不葆。”此言纣之执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有于三代不(百)国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国亦言命之无也。于召公之《执令》亦然:“且(徂)!政哉,无天命!惟予二人,而无造言,吉不降自天,自我得之。”在于商、夏之《诗》、《书》曰:“命者,暴王作之。”

圣王担忧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所以把它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在先王的书《仲虺之告》中说:“我听说夏代的人诈称天命,宣布天命于世,所以天帝痛恨他,丧失了他的军队。”这是说夏朝的君王桀主张“有命”,汤与仲虺共同批驳他。先王的书《太誓》也这样说,道:“纣很暴虐,不肯侍奉上帝,抛弃他的先人的神灵而不祭祀。说:‘我有命!’不努力从事政事,天帝也抛弃了他而不去保佑。”这是说纣主张“有命”,武王作《太誓》反驳他。在三代百国书上也有这样的话,说:“你们不要崇奉天是有命的。”三代百国也都说没有命。召公的《执令》也是如此:“去吧!要虔敬!不要相信天命。只有我俩而不能相互诫勉吗?吉利并不是上天降下的,而是我们自己得到的。”在商夏时的诗、书中说:“命是凶暴的君王捏造的。”

且今天下之士君子,将欲辩是非、利害之故,当天有命者,不可不疾非也。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也。

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想要辨明是非利害的原因,对于主张“有命”的人,不能不赶快批驳。主张“有命”的人,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反对他们。

(0)

相关推荐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上天降下人民百姓,其中有作为君主的人,也有作为师傅的人,惟独值得一说的,他们帮助上天玉帝宠爱人民. 赏析 这句话深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

  • 《吕氏春秋》卷2仲春纪5功名诗解民之所走行义利民

    由其正道,功成名就,不可得逃,犹表与影, 若呼与响.善钓出鱼,十仞之下,其饵香也; 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臣服之, 君德厚也.泉深鱼归,树盛鸟归,草茂兽归, 人主贤义,豪杰归之.圣王不务,归 ...

  • 《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 6·29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 ...

  •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9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议礼""制度""考文"是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 ...

  • 一本写基层反腐的政治小说:江南往事29章

    图片来自网络 全文写满200章完结 点击此目录看全部章节 第二十九章 列席 但是,秦潼一说话,就发现办公室并没有人在做记录. 现在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小女生在端茶送水. 秦潼就有些奇怪地问分管办公室的常 ...

  • 《黄金策》29章出行

    <黄金策>29章 出行 人非富贵,焉能坐享荣华,苟为利名,宁免奔驰道路? 然或千里之迢遥,夫岂一朝之跋涉? 途中休咎若个能知,就里灾祥神灵有准? 父为行李,带刑则破损不中:妻作盘缠,生旺则 ...

  • 王维传(第29章)

    第29章 授予官职 玉真公主静室打坐完毕,听说岐王和王维在亭中煮茶,也悠然地寻了过来. 岐王看见公主面朝他们走来,就起身迎了出去,热情相邀道:"持盈,摩诘方才煮了一壶好茶,你也快来一起尝尝吧 ...

  • 老子《道德经》:第29章解读,“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取:为,治. 为:指& ...

  •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29章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29章

  • 【缠论解析】第29章,转折的力度和级别,建立缠论结构思维的基础

    【缠论解析】第29章,转折的力度和级别,建立缠论结构思维的基础

  • 2021.5.29晏非日记

    ​2021.5.29晏非日记 听到王师傅母亲昨晚去世的消息,我打过去电话,快六十的男人依然在电话那头哭得恓惶,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我的母亲,我对照顾母亲多有愧疚. 单位组织的百人合唱团参赛,夺得第一名.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