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印度维多利亚卢比的分类及版别研究
众所周知,英属印度维多利亚时期的1卢比银币制造时间长达40年,由加尔各达、孟买和马德拉斯三家造币厂先后生产了共计20多亿枚,由于多方面原因形成了100多种不同的版别。面对如此庞大的银币数量和如此众多的制造版别,如何区分和收藏,不能不说是个头痛的事情。笔者一直热衷于对英属印度时期硬币的收藏与研究,近年来通过收藏实物,收集钱币网站的图片以及翻译了部分钱币专业书籍及网站资料,对这一时期的卢比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类;纠正了一些过去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有了进一步的收获,现将这些卢比的特征与区别、纪年和分类方法以及细节版式,详述于后。
大英帝国在十八世纪稳定了对印度广大区域的控制以后,又分别于1816年、1846年、1861年多次发动殖民战争,逐步将其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于1849年侵占了印度全境,印度沦为其殖民地,管辖权由英属东印度公司改为大英帝国直接统治,称英属印度。1876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取得了印度皇帝的称号,此后历任英王均世袭印度皇帝称号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
1862年开始以英国的名义在英属印度发行流通硬币,1卢比银币上原来的维多利亚女王无冠头像改为带冠胸像,两侧铭文未变“VICTORIA QUEEN(维多利亚女王)”;背面月桂枝花环(图1)改为缠枝花叶环绕的面值“ONE RUPEE(一卢比)”、属地名“INDIA(印度)”和发行年份,去掉了东印度公司的铭文“EAST INDIA COMPANY”和乌尔都文书写的面值(图2)。银币直径在30.5~30.7毫米之间,标准重量仍为11.66克,成色为91.7%。
图1
无冠头像
图2
带冠胸像
一、正面的版式
根据面文的不同,可分为二种大的版式:1877年以前银币上对维多利亚的称谓是女王,右侧铭文为“QUEEN”,1877年以后对维多利亚的称谓是皇帝,右侧铭文改为“EMPRESS”(图3)。前者生产了8亿多枚,后者先后生产了15亿枚左右。因正面铭文及胸像的不同,版别可分为三类五型:
一类一型(A1型),右侧铭文为“QUEEN”,字母小,排列紧密,胸像身短,女王服装前侧装饰栏第三格中的小花在右侧,衣服胸前有3又3/4个格,整体文字及图案远离边缘马齿(图2)。
一类二型(A2型),除右侧铭文改为“EMPRESS”,其余同上(图3)。
图3
1877年之后
二类(B型),右侧铭文为“QUEEN”,字母大,排列松散,胸像身短,女王服装前侧装饰栏第三格中的小花在左侧,衣服胸前有4又1/4个格(图4)。
图4
三类一型(C1型),右侧铭文为“QUEEN”,基本同A1型,仅区别在女王铭文胸像接近马齿,皇冠顶端最为明显,衣服胸前有3又1/2 或 3又1/3个格(图5)。
图5
三类二型(C2型)铭文改为“EMPRESS”,其余同上(图6)。A1型和A2型、C1型和C2型在《世界硬币标准图录》中被统称为A型和C型,事实上这二者的铭文差异是最明显的,应分别单列。A型和C型二种胸像被长期广泛采用,而B型胸像在1874年以后则未再被采用(图7~9是三种类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6
图7-9
二、背面的版式
根据背面图案上方中心花叶的不同,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版式:
一型(Ⅰ型),中心花叶为三层竖列,呈弯曲开放状(图10)。
二型(Ⅱ型),中心花叶呈封闭花朵伞型,中心有条状花蕊(图11)。
三型(Ⅲ型),类似于Ⅰ型,但三层叶片不弯曲呈宝塔的形状,较为紧短(图12),仅在1862年出现,有2种版别。
四型(Ⅳ型),类似于Ⅱ型(图13),但左下方的玫瑰花差异明显,Ⅱ型的花是左右不对称,Ⅳ型的花是基本对称,西方钱币收藏者称这种类型为“玫瑰花变异”,存在于孟买造币厂生产的 1879到1882年卢比上(图14~15是二者玫瑰花差异局部放大图)。一型从1862到1901一直被使用,二型1885年以后没有再使用,其它几种仅在某些特定年份被采用,比较少见。花叶二型还有2种变异型:其一(Ⅱa型)基本同上,但在“ONE”的“E”方向和“RUPEE”右上方的叶子中多一个菠萝状花蕾(图16~17是二者的局部比较放大图),仅在1862年出现,有2种版别。其二(Ⅱb型)基本同上,但在部分花和叶的处理上有许多小的差异,仅在1878年出现,有1种版别(图18~19是二者的局部比较放大图)。以上二种在《世界硬币标准图录》分别被称为“Ⅱa”型“Ⅱ”型变异。
图10——13
图14——15
图16——17
图18——19
三、年份为1862年(女王时期)的版别
据资料显示,从1862年开始制造卢比到1874年,这期间由于受到各方面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内三家造币厂生产的卢币年号均为“1862”。那么如何区分哪枚卢比的具体生产年份和出自那家造币厂呢,于是造币厂在雕刻模具时采用了在背面增加和变动珠点多少和位置的方法来予以区别。珠点多少和位置的不同就成了该枚银卢币的身份证,有了这些标示符,就能准确地知道它的生产年份和出自哪个造币厂,对控制银币的制造质量是非常有效的。据统计,在背面上方中心花叶下边的珠点有1个点到3个点三种,而下方中心大花上方的珠点则有1个点到12个点十二种。
根据背面上方中心花叶下的珠点(图20为上1个点)和下方中心大花上方的珠点(图21为下2个点)不同,可有40余种组合(图22是下8个点)。它们的组合是非常有趣的,如上2点是1864年孟买造币厂的产品,而下4点则是1866年生产的。这些珠点集中出现在1874年以前的卢比上,1875年以后仅有零星出现,多在下方为1个珠点(图23)。后来这个珠点就演变成了孟买造币厂的制造标记,被广泛运用在乔治五世以后的英属硬币上。目前这一时期已经确认的版别有42种(详见表一)。
图20——23
四、造币厂的不同暗记
不同的造币厂在不同年份生产出的卢比都是有区别的。最初的区别是在银币的直径大小上,如马德拉斯(Madras)造币厂的产品直径最大;后来采用上下位置的珠点组合,1877年以后逐渐采用字母暗记的方法。如孟买(Bombay)造币厂用大写字母“B”作为暗记,暗记字母分为阴文(凹下)(图24~25)阳文(凸起)(图26~28)二种,通常标注在背面上方中心花叶最下面一层叶子的根部,和一、二、三型花叶有多种组合。在1887和1888年有字母“B”是水平反向的很有意思(图25),在1884年还有一种阳文B在下方中心大花下的小叶子上的比较特殊(图28)。加尔各答(Calcutta)造币厂用字母“C”作为暗记,阴文“C”一直标注在背面下方中心大花下的V型小叶子中央(图29),变化较少,仅和一型花叶组合。马德拉斯造币厂仅在1862~63年度参与生产卢比,此后就停止了制造,数量较少。而孟买、加尔各答二家造币厂除了1894~96年度和1899年停止生产外,一直不停的在大量生产制造,数量惊人。(在确定造币厂暗记时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在卢比出厂时这些标记很清晰,但由于流通或磨损的缘故,要想正确地辨认暗记有时还是要有良好的光线和借助于放大镜,因为这些暗记实在是太精细了,请看局部放大图)。
图24——27
图28——29
五、1874年到1901年(皇帝时期)的版别
由于面背的多种组合以及造币厂标记的存在,造成了这一时期卢币的版别非常繁杂。正常的年份如1890、1891等仅有二家造币厂生产的二种版别,但在某些年份则要复杂的多,如1883、1885则有五种版别之多。目前这一时期已经确认的版别有80种(详见表二,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未完全确认的版别用“?”号注明)。
综上所述,据不完全统计,英属印度维多利亚时期的1卢比银币已被确认的就有122种不同的版别。为了方便查阅,这些卢比的详细特征都集中在以下二表中,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按表索骥,来尽快地丰富您的收藏;若发现您有下表中没有登录的新品,也可以予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