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发烧,再谈“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

中医书友会第1971期

I导读:“对川崎病一无所知,却治愈了川崎病,非我有何德何能,乃医道之功也”,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原理掌握好,随境而变,才能执一而御百。这是中医学最大的精华,最需要传承的精华!

无形科学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医学

作者/郭博信

川崎病治验后谈中医的科学特色。

2008年10月30日,笔者应患者之邀赴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诊治一位3岁患儿。患儿名叫刘XX,因发烧已住院6天,经输液打针,一直高烧不退,院方诊断为川崎病。说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疾病,建议转院北京。

患儿家长王XX因其姐姐的不孕症被我治好,她虽已买了次日的飞机票,但临行前还是想请我这个中医试一试。

诊见患儿高烧40°C,身上有些许皮疹,淋巴结肿大,并不停地咳嗽,口唇红肿干裂,舌质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略带紧象。询之患儿发烧前曾流清涕,遂以外束风寒、内有蕴热痰饮论治。处方:

麻黄5克,桂枝6克,白芍6克,干姜3克,细辛2克,生半夏10克,五味子6克,杏仁10克,生石膏60克,滑石粉10克,桑白皮10克,柴胡10克,甘草3克

此方即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三方加减化裁而成,嘱其4小时服1次。

次日患儿家长打来电话,言患儿服药后体温降到36°C。但因已买好飞机票,又怕患儿病情复发,还是决定赴京。

11月6日,患儿家长领着活蹦乱跳的孩子来谢,言在京期间患儿一直未发烧,经有关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不需治疗。

或问:你一个纯中医,何时研究过川崎病?坦白地说,作为一名中医,我殚心竭虑以毕生之精力也只能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其中的一小部分,甭说没有时间研究川崎病,在这之前我连听都没听说过川崎病,真可谓孤陋寡闻。

事后我査有关资料,才知道所谓川崎病是日本人川崎富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是目前导致小儿后天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免疫机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病因尚未明确,诊断缺乏特异性”等等。

就是说,川崎富只是发现并详细地描述了这个病,并没说该怎么治疗,因为病因不明嘛!

虽然我对这个病一无所知,但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是解决症状的医学。

川崎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烧,我按中医的理法方药退烧,其是川崎病或不是川崎病,我都是这个治法。我根本不是参考川崎病来用药的,这就是纯中医的思维。烧退了,川崎病的主要特征没有了,哪来的川崎病?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日本汉方医学》这本书里说的一件事:

那是1947年,联合国驻日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当局发出要求禁止针灸、按摩的通知,此通告犹如一股旋风,给当时的日本针灸、按摩界带来了很大骚动,时称“麦克阿瑟”旋风。

当时在日本有识之士的领导下开展了“救亡图存”的运动。

其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曾经留学过欧洲的西医学博士板仓武,亲自拜会了驻日军队公共卫生福利部的萨么斯准将。他从学术角度力陈针灸治疗的优点,指出:“西洋医学是决定病名的医学,不是治疗的医学;而东洋医学是“证”的医学,随证施治,所以是强调治疗的医学。”

萨么斯准将听了这句话,认为大开眼界,似有同感,于是针灸的保存终被认可而取得了合法的“身份”。

我不得不佩服60多年前这位日本西医学博士板仓武对中医竟有如此的真知灼见,不得不佩服并非医学专家的萨么斯准将竟如此地明白事理。

是啊!中医若非是“强调治疗的医学”,何以流传千年而不衰?何以能流传全世界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这不仅是我们中医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饶有兴味的是,那些反对中医的人也承认中医有疗效。

已故山东中医学院教授老中医李克绍写了篇题目是“学医、行医话当年”的文章(见《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回忆他当年学习中医的经历。颇为滑稽的是,他之所以决心走上中医之路,是受到反对中医者的启示。本来他年轻时是个小学教员,因其叔父患热性病被庸医误用药加剧病情致死,才立志改行学医。

由于无人指导,他盲目购买的第一本医书,是浙江汤尔和翻译的日本人下平用彩著的《诊断学》,这本书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西医书。汤氏是反对中医的,他在这本书里有这么几句话:“……吾固知中医之已疾,有时且胜于西医,但此系结果,而非其所以然。徒以结果与人争,无已时……”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中医治病,有时胜过西医,但这只是治疗效果,而所以取得这些效果的道理,中医则讲不出来,既然讲不出道理,只用治疗效果与人争辩,那是不能说服人的。

李老看了这段话,才发现连反对中医的西医也承认中医治疗的效果有时要比西医好,他们之所以反对中医,只不过因为中医治好病却说不出“所以然”的道理。

这真让李老有如醍醐灌顶:当人患病在垂危时,“结果”和“所以然”究竟哪个重要?医者应以救人为第一,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习中医。

我们不要小看汤氏这个“所以然”理论,这是所有反对中医者的一个“杀手锏”。

余云岫就认为中医治好病是“偶合幸中”,说不出“所以然”的科学道理就是“封建医”、“旧医”,要执业就必须接受改造,学习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病理、药理、微生物学等等知识。此貌似科学之主张流毒甚广,至今仍使许多学者不能释怀。

数日前我还在新闻媒体上听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说:“现代医学已经研究到基因组了,中医还是得和现代医学结合。”类此腐儒之见,翻开中医书刊报纸,比比皆是。

无怪乎有的中医说自己之所以要拼命学习西医,原因是“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着”。这不正是汤氏“所以然”论调的翻版吗?

我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哪一个人在患垂危病时要选择可以明明白白知其病之“所以然”死去,而不选择不能“糊里糊涂”的活着!

可是汤氏竟然愿意选择前者,但不是指他自己,而是别人——病人。他宁可弃中医之有效治疗的结果于不顾,也要让病人知其“所以然”而死去,方“可告无愧”(汤氏语)。呜呼!如此则“救死扶伤”之医学宗旨焉在?医德又焉在?

中医能治好病,自有中医的道理,中医自知其“所以然”。汤氏言不知其“所以然”者,是他自己不知中医之“所以然”的道理,非中医不知其“所以然”也。

就上述我所治此川崎病为例,我据此患儿之脉证,疏以解表化饮兼清肺止咳,并主以大剂石膏以退高热,增滑石粉引热从小便而出,加快退热之速度,以解燃眉之急,故见效如反掌间。

不管你西医叫川崎病,还是叫肺炎,我中医见有表证就得解表;见有高热就得退热;见寒热夹杂,就得寒热药并用,如是等等相机用药,不管你西医叫什么病名,我中医阵脚不乱,方能力克难疾。

而此例川崎病尤以高热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决,次要矛盾(皮疹、淋巴结肿大)即迎刃而解,川崎病亦不翼而飞。盖此时患儿在服药后已由不自然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而一个自然状态的儿童,哪来的川崎病?

对川崎病一无所知,却治愈了川崎病,非我有何德何能,乃医道之功也。我不过稍知一点医道之理而已,且非但治川崎病,吾治一切病均如是。

不管疾病谱如何变化,中医永远是以辨证论治这一法宝来战胜疾病的。

川崎病是现代医学病名,而且是最新的医学病名,现代医学至今也找不到他的病因,但我却用1700年前张仲景《伤寒论》上的方子给治好了。这就叫以不变应万变,而以不变应万变的医学就叫做医道。

中医从几千年前流传到现在悠久了吧,但几千年前我们祖先说的阴阳五行和现在中医说的没有两样;我们从年轻初学中医学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到耄耋之年所说的没有两样,中医的道理变化了吗?没有变!因为它是医道,大道无形,无形是大道,大道久远,天不变道就不变。中药还是那个中药,汤头还是那个汤头。但是你几十年前的应用和几十年后的应用就大不一样了,懂得一点中医道理到应用自如,那得下几十年的功夫。

所以百姓们找中医看病总是喜欢找老中医,就是这个道理,不是这个老中医既懂中医、又懂西医,不是这个老中医会说英语、法语,也不是这个老中医背的中药、汤头多。就知识总量和全面而言,我看远不如今天的中医大学生、博士生。就连一代宗师蒲辅周、岳美中在这方面也远不如今天的中医大学生、博士生。但是他们对中医道理懂得深,汤头还是那个汤头,中药还是那个中药,到了他们手里就变得活了,辨证论治就准确了,疗效就好了。

所以老中医人老了,但却并没有落后于中医的发展形势,反而引领着中医潮流。因为他们的经验没有过时啊!

中医是医道,历久弥新。中医也是代代相传,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前浪并没有死在沙滩上,他永远让后浪仰望。

为什么中医同仁们尊称张仲景是医圣?圣仅次于神,那是永远存在的。

张仲景虽然去世1700多年,但他仍活在中医人心里,而且时时在指导着你怎样去治病救人,他能指导你一生,你一生都得向他讨教,你一生都在和他对话。“其人虽已殁,千古有余情”,这不是圣人是什么?尊称他是圣人,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古人还称张仲景是“亚圣”,因为他不是中医的第一个圣人,他也是“勤求古训”学来的,他前面还有圣人。我们现在知道的那就是神农氏和《黄帝内经》,也就是中医经典。可谓千古垂范,堪称万世师表。历朝各代名医,皆是在道法自然理论的发挥运用上曲尽衷肠,留芳添彩。

道法自然,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中医的科学性,是中医所以能治疗西医治不了病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治疗疾病的最高智慧。

西医就不一样了,西医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是针对人得病的医学,我们称其为医术。

医道不变,医术却不停地在变。从医疗器械到药品,不停地在变,新的名词或技术出来,旧的名词或技术就被淘汰,甭说青霉素自发明才80年就翻了100倍,有的抗生素才问世3年就被新一代抗生素所替代。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彤说:“自1835年西药登陆中国,总共有7000种西药,但目前只有1000余种尚在临床使用,其他6000种都被淘汰,这个淘汰过程还在继续。”那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呢!

被称为西医之父的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年至公元前377年)提出的“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黏液、黄疸和黑疸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他的这个学说早就被西医弃之不用了。现在的西医没有人再研究和运用他的这个学说了,因为这个学说已经“死在了沙滩上”。但是人们还是称其为西医之父,为什么?因为他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尊敬他,称他为父,但不能称其为“圣”。因为他只是作为西医起源的一个标志,而不能和现在的西医对话,现代的西医也不会再向他讨教。

但我认为,希波克拉底有一个观点是非常可贵的,那就是他认为医师所医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这个观点真和中医的道法自然有点接近呢!可惜他只是有这个现在看来正确的观点,并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远远偏离了这个观点,利用不断更新的高科技手段对疾病“穷兵黩武”,早已将人置之度外。可谓:“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惫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你看尽管抗生素无数倍的往上翻,而细菌病毒似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战越勇,抗药性越来越强。现在已出现了“超级细菌”,杀它不死了。不唯如此,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亦相当大,为什么在美国买一支抗生素要比买枪还难?因为其危害太大了嘛!

美国每年有12万5千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使之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中风的第四大杀手,抗生素恐怕是首当其冲。然而,据专家估计,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可能是世界第一,这是要殃及子孙后代的灾难啊!

中医为什么没有抗药性问题?几千年前到现在都是那么用,甚至今天用药的剂量比古人还小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中医是道法自然的医学,他针对的不是杀死细菌病毒,而是用药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怎么能有抗药性问题呢?

一万年都不会有!中医的道理一万年也不会变!不管现代医学的疾病谱如何变化百出,中医永远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何等高明的医学!

(0)

相关推荐

  • 小儿川崎病治案

    200年10月30日,笔者应患者之邀赴山西省某大医院儿科病房诊治一3岁患儿.患儿名叫刘ⅹ×,因发烧已住院6天,经输液打针,一直高烧不退,院方诊断为川崎病.说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疾病,建议转院北京. ...

  • 医道如仙道

    各行各业都会出人才,而且可能会出很多的人才,譬如说两千年来,出了无数的画家,出了无数的书法家,出了无数的建筑家,出了无数的音乐家,出了无数的电脑黑客,出了无数的武术家,出了无数的巨富商贾,出了无数的英 ...

  • 如何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重建中西医科学文化认同是关键

    中西医并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要使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而重建中西医之间的科学文化认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

  • 李克绍教授谈学习好中医之绝窍

    李克绍(1910-1996),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著作有<伤寒解惑论>.<伤寒论串讲>.<伤寒论语释>.<伤寒百问 ...

  • 中医让你稀里糊涂的活着,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

    中医让你稀里糊涂的活着,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

  • 从一例吐食、吐水、发烧,谈中医的思维方式

    看这个病,分几步走: 第一步:初步印象 微信说:小儿出门回家后,吃奶喝粥都吐. 第一印象:"喜呕",这是一个小柴胡证.但看舌苔水滑,是一个寒症,又不象小柴胡汤证,会不会是一个五苓散 ...

  • 从两例皮肤病,谈中医祛湿法

    中医书友会第261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相信大家读完这两个病例,对湿性皮肤病的治疗就有思路了.宋老师讲课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看病这么简单吗?大家感受一下~(编辑/王超) 从两例皮肤病 ...

  • 再谈中医不传之秘

    导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本文作者闻听熊继柏教授<中医治疗要辨证论治>讲座有感,写下此文,固本正源,再谈中医不传之秘,苦心孤诣,用心良苦,希冀同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全国 ...

  • 再谈中医不传之秘辨证论治

    导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本文作者闻听熊继柏教授<中医治疗要辨证论治>讲座有感,写下此文,固本正源,再谈中医不传之秘,苦心孤诣,用心良苦,希冀同参.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全国 ...

  • 再谈中医虚实关

    振荡导读 今年最后一次课程,希望虚实是最后一次讲,这次能把这块内容理解掌握.年前没有语音的讲课,也就没有整理成文字,以语音的方式发篇文章,小编偷懒一次哈.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来年再会. 内容大纲: 一 ...

  • 以永太科技为例,再谈日线厂字模型关键点

    散户如何提前挖掘氟化工的龙头永太科技? 蓝字文章是在6月7号发的,主要内容写了永太科技从选股角度散户如何去挖掘,写完之后在6月8号到6月11号永太科技涨幅20%,有同学发来了疑问,对于选出来的这种图形 ...

  • 调中|再谈中医

    大家好,感谢您听到我,这里是南针品针汇读书频道.本期先把<黄帝内针>这本书放一边,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中医? 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几千来可以说受尽波折,有人歌颂也有人唱衰.有 ...

  • 脓疱疮按感冒治?宋柏杉再谈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

    中医书友会第111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相信大家读完这两个病例,对湿性皮肤病的治疗就有思路了.宋老师讲课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看病这么简单吗?大家感受一下~(编辑/王超) 从两例皮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