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过度消费,你怎么看?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问答
面对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过度消费,你怎么看?
回答27有用109
最近爱人和我聊天说,班组的同事才22岁,大学刚毕业未婚,但是已经有了6万多的债务要偿还。
我听了觉得很不可思议,我知道提前消费,而且自己也有,但是在经济的可控范围。
爱人说现在高中生都可以借花呗…而且因为面子问题不想和身边人说,于是窟窿越来越大,债务越积越多。
駱駝 :如果我们没有做好为自由而战的准备,那我们可能会失去自由。
提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情况,的确已经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借了很高额的贷款,像滚雪球一样,最后形成无法偿还的债务。
在我看来,过度消费的背后是内在的匮乏。一个人自我力量不够,自我价值感低,内在匮乏,就很容易通过外部条件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记得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位女大学生,只是为了换一部最新款的手机,就去进行了裸贷,最后不仅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还被迫去提供性服务。还有很多类似的新闻,比如为了买名牌包包借高利贷,还有人真的为了买iPhone去卖肾。
这些新闻听起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难道外部物质条件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认为,对于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来说,这的确是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物品代表的是自我,他们只能通过昂贵、高档的物品来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也向人们证明:“我是存在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存在感,那么无异于死亡。
消费给人带来的好处还有缓解压力感和焦虑感。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情绪性进食”,就是指人在有焦虑不安的情绪时选择用进食的方式来缓解情绪。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产生快乐和满足的感受,另一方面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去面对痛苦的感受,注意力得以暂时转移。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是很明显的,比如直接的影响是身体健康,过度进食造成的肥胖、肠胃功能失调等;长期以这样的方式缓解情绪,还会形成依赖,形成过度饮食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情绪性进食,仅仅是暂时逃避了面对情绪而已。
过度消费也有类似的心理因素。当一个人感到压力,产生焦虑情绪的时候,通过购物是可以缓解这样的感受的。
但是外在物质很难填补内在的匮乏和空洞。在购物的时候,可以暂时给人带来刺激和愉悦,然而情绪还是会在适当的时候浮现出来。除了面对,似乎没有捷径可走。
我们该怎样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1、首先需要明白,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都是向内求的,外在的物质再丰盛,也无法填补内在的不足。
如果一个人感到没有价值、没有存在感,那么就尽可能的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吧。去探索自己内心到底需要什么,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满足自己。
当一个人内在有了力量,自我的稳定性足够了,有了较为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那么他自然就不会去在意物质上是否富足,对金钱的渴求也不再那么强烈。因为他已拥有了足够的精神食粮。
据说苏格拉底在临终前,他的弟子问他:“老师,您还有什么遗言吗?”苏格拉底说:“啊,我还欠了人家一只鸡没有还。”
苏格拉底一直在传播他的思想,也有很多学生,但是他是不收学费的。他一生清贫,临终前连一只鸡都无法偿还。
然而,这样清贫的一个人却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那么他富有吗?我想,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富有的,只是他的富有并不是通过物质来彰显的。
2、作为父母,需要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我们也不能刻意去给孩子制造匮乏感。
现在有很多类似于挫折教育、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都是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和制造延迟满足,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不会是抗挫折能力和延迟满足能力的提升,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挫败和匮乏,不仅欲望越来越大,而且缺乏内在在力量。
水满则溢,当孩子被足够的支持和满足到了,他自然会有力量来抵抗挫折,有能力去等待。因为他的内心是富足的,他不会担心自己失败了就无法再站起来,也不会担心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直无法得到。
然而这样做,也并不是要父母一味的去满足孩子,这需要父母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实际的能力去做。
如果父母可以真实的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去满足孩子,那么孩子往往是可以接受的。父母不需要一边付出一边指责孩子,也不需要在给予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有多不容易,要孩子感恩,父母只需要保持真实,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如果父母可以尽己所能的给孩子爱,并且能够尊重自己的内心,那么孩子自然会拥有内在的力量,也会回馈给父母以爱。
梵音阁:1星优质答主
过度消费现在几乎是种常态,几个年轻人打开手机,有几个是不还信用卡的,几乎没有。
适度的消费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正常满足,但消费主义文化席卷之下的过度消费,却带上了不容忽视的弊端。因为消费社会的特征是制造欲望,不断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消费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人的欲望,被物质包围的人消费的已经不再是物品,而是符号背后的价值,甚至与身份认同和心理安全联系在一起。
比如有的年轻人家庭并不富裕,却要父母借钱买时尚的电子产品iphone等,因为怕在同伴面前落伍丢人,怕被排斥。然而时尚产品更新换代的超级速度,是人们永远望尘莫及的。因此只有不断地追新逐异,才能安慰一颗恐慌落后的心。
于是,越消费越不满足,越不满足就越要更进一步地消费——这就是过度消费产生的心理机制。对待这种机制单单只靠批判“虚荣心”是很无力的,因为它和整套的价值观念有关。
消费主义对人的腐蚀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它常常披着时尚美丽的外衣,让青年们在多元的消费选择中获得一种自由支配的假象,其实恰恰丧失的是青年们的主体性。
要想避免被消费,就要识破消费主义美丽外衣后的真用心、真面目,坚持人格的独立和发展,追求精神的价值和性别的平等。
克服过度消费的3个策略:
1、明确必要支出;
找出你绝对不会放弃的四个消费领域,可大可小。
看看那些有商议余地的消费项。
2、改变购物习惯
(1)只用现金。把借记卡和信用卡放在你够不着的地方。这将自动给你的支出设定上限,控制冲动消费。
(2)独自购物。与朋友们一道购物会有同辈压力,哪怕很轻微。独自购物,或者与比你更为节俭的人一起购物。
(3)改变购物时间。
(4)花小钱。
如果你必须买些东西来缓解焦虑,那就买一些小物件(并且不可食用)。
(5)“饥愤”时勿购物。
当你感到饥饿或者愤怒(“饥愤”)时,绝对不要去购物。感到疲惫或沮丧时也是。
这需要一些练习,但是克制消费的清晰策略将会使购物更加愉悦(而非焦虑)。
3、了解信用体系,合理使用信用卡
过度消费、过度借款、在有需要时依赖信用卡,这些都很容易,太过容易了。如果你经常有信用卡欠款,那么是时候勇敢大气地面对了。总体来说,债务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代价昂贵,尤其是当你用借款来买一些你最初并不是真的想买的东西时。
当我们在经历了过度消费后,能够把过度变成适度的时候,我们便能把消费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的理性和充满快乐。
钟灵毓秀 :1星优质答主
题主你好,对于为什么现在许多的年轻人有超前消费的行为的这个问题,十分值得探讨。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是未婚,按理说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开销才对,但却因为提前消费背负了6万多的债务,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得知高中生都可以用借呗和花呗,有的甚至因为面子问题不和身边人说,导致债务越积越多。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购买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十分支持手机支付这种付款方式,再加上现在的购买种类繁多,购买物品的各类APP也繁多,满足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购物需求,同时也弱化了付款的感觉,对于追求方便的年轻人来说,购物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越是没有难度的事情就越容易让人去做,不知不觉中就会买很多东西。
但是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来说,除却父母给予的零花钱外,就很少有其他经济来源,想要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网络上那些低门槛的借钱平台就给他们提供了借钱的渠道,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上传一些自己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得到足够多的费用。
对于还没从事工作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意识到赚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来得容易去得也很快,债务就这样越积越多。甚至有一些没那么成熟的年轻人常常有炫耀或攀比的行为,或者因为面子的问题等等这些原因,他们没有和家人说,无人正确的指导,最终也会导致年轻人的债务增高。
【引导年轻人的消费观十分重要】
在学校或社会中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明白这些轻易得来的消费,在以后仍然是要归还的,让年轻人衡量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保持好平衡,避免过多的超前消费。同时可以鼓励年轻人尝试兼职,让他们体会挣钱的不容易。
【更加完善贷款平台的制度】
平台在贷款前是否可以有个完善的评估呢,适当的提高贷款的门槛。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行为能力的学生,更要加强管理。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关于超前消费,最好还是这些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以及自己的支付能力,如此才能避免走入过多的超前消费。
笑笑 :心理作者,2星优质答主
题主说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年轻人的提前消费更厉害。
过度提前消费的人,可能会更注重外在价值。比如说,想通过买一个名牌包包、名牌手机来获得他人的认同。
对于他们来说,外在价值获得认同更重要,至于如何还钱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偿还巨额债务。
直到有一天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超过了他们的偿还能力,就可能会做一些不恰当的事情,对自己和家人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对于年轻人,如果学校能够普及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会好一些。
题主爱人的同事已经欠债6万多,给题主一些小方法,通过题主爱人转达给这位年轻的同事,希望她可以走出债务困扰。
①没有还清债务之前,不要再提前消费。
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不要再购买超过收入能力的产品。
②把微信和支付宝绑定的信用卡解绑。
现在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线下购买商品,基本上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正是因为我们绑定的信用卡,让我们没有感觉到现金的支出。
把信用卡解绑,购买商品时只用现金支付,就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现金支出,买商品时就会犹豫一下,是不是必须要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③账单分期还款。
给6万多的负债,办理账单分期,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分多少期,每个月还多少钱。工资发下来,就先把分期还上。时间久了,6万多的负债就会还完。
④找一份兼职。
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想想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如果喜欢写作,就可以给一些公众号平台投稿;如果喜欢画画就可以教画画;如果喜欢美食,就可以分享美食攻略……
钰姝:希望能温柔世界,也给自己肆意生长的时间。
【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过度消费】
1.其实我一直觉得社会很多时候给我们灌输的,都是如何过得更“精致”的消费观。
我并不反对活的精致,比如在自己的生活中注重一些小细节的浪漫,注重自己所处环境的卫生干净等等,其实都能够算是精致,但现在的精致更多的是物质堆砌成的假“精致”。
就比如女生护肤当中的眼霜、颈霜,内容物和我们平常所用的面霜相差无几,但是因为它介绍的效用更加有针对性,就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我们越是使用针对性的东西、拥有更多的步骤就会越精致或者让自己看起来更好。
还有所谓的“补水”陷阱:通过使用更多的面膜,可以让自己的肌肤“喝”饱水。但实际上皮肤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防御和排泄器官,很多化学物质通常是渗透不进去的。之所以敷完面膜看着饱满皮肤光滑,只是你的角质层被浸湿软化了而已。
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能够让你变得更好的消费陷阱,促使你买那些所谓能把你变精致的东西,提前得到更好的生活体验。
2.还有一个就是“鸟笼效应”的利用,也就是所谓的凑单满减。
鸟笼效应由来是我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鸟笼,那么我们下一步就一定会想要去拥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鸟,让鸟笼作用充分发挥。
就像我们很想买一样东西,如果在它的基础上,再购买一些东西达到阈值,你就能够获得一个凑单满减,你会怎么做呢?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购买第二件第三件我们原本不需要的,去获得那个所谓的利益。
人们总是更欢喜获得,更厌恶失去,而凑单满减玩了一个认知欺骗的游戏:你买另一件东西本来等于失去,但他给了一个欺骗性的外衣,就是你买了它从而获得一个利益,偏偏这个利益经常需要更高的额度才能得到可观的获得。
好像是你占了便宜,最终确是你买了很多你可能更本不需要的东西,花了超出预算的钱,所以总在过度消费。
【纠正个人消费观和控制消费冲动很重要】
1.追求精致并不是什么错,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进行消费。能够满足个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能够达到使自己精力充沛,有条不紊的生活状态就已经很好了。
2.购买的东西还是需要控制在自己真正需要的,而非一时兴起。
可以适当给自己一段冷静期,比如在浏览购物网站的时候,将一件自己很想要的东西加入了购物车,不妨放他几天,如果几天之后对这件东西还有很强烈的想要购买的欲望,那么说明这件东西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消费是必要的,但消费在华而不实的冲动中就容易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