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星(第102期)/冉卓然:写作的时候,永远要与所描述的东西保持一个清醒的距离
冉卓然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大三本科生,《贝克街的亡灵》获第二届星火杯优秀奖。
冉卓然: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我阅读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是《三体》,也是《三体》打开了我对科幻的探索之门。阅读《三体》是在高一的时候,它打破了我原有对科幻小说晦涩复杂的印象,让我一下子觉得原来科幻是这样有意思的书啊。科幻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在宏大未知的设定下探索渺小人类和世界的联系。
冉卓然:灵感当然是来自《福尔摩斯探案集》啦,这是我人生阅读的第一本课外小说,这次创作很大程度上是想致敬福尔摩斯的。没错,我一开始想好题目的时候,就打算把“我”写成“亡灵”了,但是最后的转折还是被终审大佬们批得体无完肤,可能是我铺垫的不够好吧。想不到你看的这么仔细,我用“监视”的意义和你说的完全一样,作品能被人理解实在是欣慰高兴得想哭。
冉卓然:有评委说科幻和推理的结合是很难的,因为不知道哪些科技哪些手法是能用的,我也认为是这样的,如果要在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未来写本格推理,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这次用了一个把所有科技屏蔽掉的屋子的设定来写推理,尽可能的减少科幻对推理的影响,但在屋子外面仍然是科幻的未来世界。相当于用一个分界线来巧妙地隔开科幻和推理,却又不影响其分开表达和联系。利的话应该就是能制造更多悬念更能吸引人,弊的话就是局限性大,一不小心就写成科幻推理两败,比如我这篇。
冉卓然:写人一定离不开生活里多观察多思考,找到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去描写,适当运用修辞。语言神态描写,我个人觉得语言描写一定要简洁,不要让你的角色说废话,神态描写要注意写变化,神态的变化往往暗示心理或者环境的变化。说这么多,我也是个老理论家了,哈哈,其实我自己的描写都写得很差,希望以后的创作里能好好精简锻炼写好人物吧。
冉卓然:村上春树曾写道:“写作的时候,永远要与所描述的东西保持一个清醒的距离。”我认为那个“清醒的距离”就是我们要做到的语言简洁朴素,并不是把形容词副词修辞等修饰的话全都删掉就是简洁朴素的语言,而是把握这种距离感,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我曾在知乎上读过一句对没有距离感的拙劣文笔的评价,印象很深,写的是:“他们没有克制,他们竭尽全力了,他们还是那个鸟样。”我被这句话触动了,因为我之前就是想竭尽全力,照顾到方方面面地去写,写的很烂。现在我知道了,好的文笔应该学会克制,难的不是写什么,而是不写什么。
冉卓然:说实话我没读过太多科幻作品,要是举出罗辑、章北海等《三体》里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意义也不大。科幻文学,科幻文学,说到底科幻也是文学,我个人特别喜欢余华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这里不推荐某一部作品,而是揪出一段话供大家欣赏:“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冉卓然:我最开始创作科幻小说要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科幻协会及其组织的科幻征文校赛,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平台去追一个梦。基本没有参加过科幻展览之类的线下活动,如果要参加的话,期望是科幻小说线下颁奖的活动吧(狗头)。
高校科幻:您写作是会特意安排时间来构思吗?还是随机想到什么就碎片化地记下再加工?有没有过想到了好素材却不知道怎么写开头的情况,您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