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学习型家庭”才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有一些东西,我们经常会忽视,但暗中却会很大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比如一个家庭的教育“系统”,或者叫做“能量场”。

很多人将家庭教育比喻为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操作系统,电脑有再强大的应用软件都没法运行。

但事实上我们往往忽略这个“操作系统”。当进入学校,我们安装的只能是一些“应用软件”。结果就是要么装不上去,要么就运行的质量非常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底盘”,是最应首选、最有能力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系统”。

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家庭?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形成一种对于系统,对于我们自己看不见的却时时刻刻在左右我们的心智模式的一种觉察,一种幡然醒悟。

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能够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心智模式。比如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受一种什么样的意念在支配,我做这个行为的时候背后有什么东西在驱使,我正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当中,之后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反省,而不是简单地形成一种机械的、直接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层面,家庭就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这样的学习型家庭,可以说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也应该是一家人终生陪伴的最好状态。

什么是学习型家庭?
有的家长觉得学习型家庭,就是全家人在一起看书和写字,这是窄化了“学习”。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学习型家庭更是一个氛围,一个场,一种习惯。我们具体总结了学习型家庭的一些维度,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1. 家庭管理,把“硬通货”变为“软通货”
一个家庭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中国家庭通行又管用的是硬办法,或者叫“硬通货”。父母的权威、孩子的任性、个人的情绪、非理性的干预等等,都可以改变我们的家庭行为。这些东西确实存在,但学习型家庭的管理是把“硬通货”变软,要智慧而习惯性的做三件事,这三件事要比硬办法在这个家里更管用:
首先“讲道理”。不是指唠唠叨叨无重心,喋喋不休讲大道理;而是面对每一个分歧,学会坐下来,相对正式地聊一聊,把问题看清楚,把常识理清楚。道理不要讲很多,但一定要讲透。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要马上解决。一生能够和孩子一起在关键点上理透几十个道理,一家人就能够举一反三进入无数的领域。
其次“搞创作”。这是指共同为家人面临的重要难题,头脑风暴,把每个人的视野、知识、想法都跑出来供参考,然后一起讨论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个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家庭管理原则。
还有“相互发现”。家庭中因为每个人处的位置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很难做到完全理解对方。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心理预期。每个人只能看见事情的一面。当分歧发生时,去探究对方为什么坚持自己的想法,你可能会发现他深层次的思维逻辑,肯定他合理的思维部分,再重新更完整地认识这件事,讨论后达成共识。
2. 绝对信任,让家庭总是“透明态”
好的学习型家庭,彼此信任是前提,所以我们要做到每个人的每件事几乎都被知晓,彼此之间没有秘密。
您可能会觉得很难做到,但是如果长时间坚持与家人孩子开诚布公讲述家庭状况,就可以消解很多秘密,达到彼此的知晓和理解。
这对孩子也适用吗?所有的研究都告诉我们“绝对适用”。让孩子知晓父母几乎一切事情,一切困境,会让他看见生活、家庭、社会、工作、学习的复杂性。在这种复杂的场景中,爸爸妈妈正在努力面对、解决,他也要在这种复杂的场景中展开理解,达到自我的内在平衡。这是学校教育不能给的,或者给得不那么充分完整的社会教育。
3. 家庭成员彼此互为“建设性”
所谓建设性就是家庭成员在资讯获取、思维角度、习惯养成等方面,要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优势互补,甚至在工作和学习上也是如此。
整个家庭要形成一种客观平等的讨论,把不同视角聚集在一起,得到一个更完整的、更综合的视角。
4.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人生“目标感”
家庭成员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久而久之,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势,这个态势让每一个人都期望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5. 创造一切条件“多读书”
一个家庭最美的样子,应该是大量阅读,相互分享,让彼此都变得更“厚”的样子。每个家庭成员阅读之后的互相分享成为一种习惯。这个习惯让家庭中每个人“相互知道”,家长知道孩子们爱读的书、喜欢的东西,孩子也知道和同龄人在一起根本不知道的成人世界,在他们面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很多问题时,思考也更全面。
6. “爱扎堆”

爱扎堆,一家人没事就扎在一块,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彼此了解越来越深。在整个过程中利用一切条件真实相处,彼此让对方介入自己的生活与世界。孩子欢迎家长进入他们的生活,父母也欢迎孩子进入自己的世界。

7. 在自己最关心的事务上“互相利用”
“尽管用”应该是学习型家庭出现特别多的一个口头禅。家长和孩子彼此最关心的事务上彼此相互帮助,有时候是帮助孩子解惑,有时候是解决家长的问题。
抵达学习型家庭的四个路径
我们该怎么来建设这样一个家庭?哪些东西有利于孵化这样一种家庭生态的?我们自己的家,哪些还需要适度调整一下?我们总结了四个路径。
抵达学习型家庭的一个做法是沟通
沟通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断消除沟通障碍。人与人之间,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的沟通障碍很大,不可能完全没有沟通就达成共识。每个家庭可以形成定期沟通的习惯,比如每周六用两三个小时深度沟通。
在不断消除沟通障碍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趋同认知维度。有时虽然我们有相同的决定,但对事情认知维度不一样,在同一个层次上的理解会让家庭感到一种共鸣、共振的愉悦。
因为家庭的认知维度相近,所以能尊重观念上的差异。事实上,无论进行多少沟通,毕竟是不同角色,所以观念的差异永远存在,但这种差异不是坏事,很多事情大家一起讨论,相互补充观点,尽管最后依然有差异,但它可以使家庭成员对这个事情认知更完整。
第二个做法叫建立人生目标
父母的人生目标常常比较明确和清晰,但是让孩子寻找人生目标太难了。父母怎么帮孩子建立人生目标呢?第一是兴趣“挖坑”。围绕他的兴趣,给他一个可执行的路径,然后和他一起做起来;第二是耳濡目染,让他知道一个有目标的人生是饱满、愉悦的。第三就是让整个世界都成为你的教材,第四就是勇于挑战试错。给孩子去经历的机会,让他去经历挑战试错。
第三个做法是超越困境,把每一个困境当作一次升级学习的机会。
每一次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身体力行地全力面对需要做的事,放下埋怨,看见成长。
最后一做法,就是培养一个共同习惯:把很多事情做成一件事情。
一家人的共同习惯可以节约出很多时间,把事情做得简洁。这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复杂的世界规律折叠在一个简单好用的解决方案中,让别人能够看见、理解。
最后来总结一下,一个家庭究竟怎样启动开始、持续推进,最后长时间保持一种学习型状态呢?
这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能量”比较高的人,他们面对生活、问题、困境都是积极的,然后他能去影响家里其他人。
为什么要举办一场学习型家庭论坛?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我们经常感到要全家努力做出改变,很难。如果说想几个月或者一年就达到学习型家庭的状态,当然有点难。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家长并不是没有改变的意识,而更多是缺乏恰如其分的方法,所以,何不将众多学习型家庭的样子呈现出来?这些家庭曾面对的情景、走过的弯路、吸取过的教训,以及他们达到目前状态的方法和路径,都值得更多家庭学习和借鉴。

所以,我们从孩子、家长的视角,让一个家庭不同角色的世界碰撞在一起;又跳出家庭视角,从学校、专家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应该如何和社会更好融通,从而我们都彼此看见,彼此听见,彼此了解。

我们想通过这场论坛,推动更多家庭从普通状态变成优秀状态,再变成一个积极面对社会,有目标意义感的卓越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学习,也在让整个教育系统变得越来越和谐和顺畅。

这场论坛的内容有哪些?

本次论坛,我们两天时间,设置了五个不同的板块:
“孩子说”:论坛邀请不同年段与背景的12名学生,分享他们所经历的学习感受、成长故事,为与会者呈现新时代学生的真实群像,并看见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家长说”:来自不同职业、拥有不同心法的10位“成功家长”,为您讲述学习型家庭如何长成,如何再造家庭文化、规则与行为方式,重新赋能于每位成员。
“同堂对话”:代沟永远在缄默中扩大,共识永远在对话中达成。同一个问题,两代人辩论,看看我们的分歧,捋捋关键的症结,寻找可能的道路。
“学校说”:每一位家长陪伴着每一位孩子,一生要和学校相伴近二十年。我们需要听校长老师聊聊天,理解“学校的逻辑”,分解“成长的节奏”,拆解“教育的重心”。
“学习型家庭的中国未来”: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从视野格局、身心健康、沟通交流、家庭关系、人生价值等各个维度,讨论学习型家庭的底层逻辑和建设路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