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02.马长勋老师谈“开窍”

开窍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  王子鹏整理

学太极推手要“开窍”,王茂斋先生开窍于“促磨”。

早年间,武林中收徒,有个仪式,邀请本地各门各派有头有脸的名家、前辈参与。既是个仪式,也是给各家各派打个招呼,这个徒弟是我的了,以后大家多多关照。

在这个拜师仪式上,与会嘉宾循例会有一个助兴表演。那时候有一个功力很强的练家子,专业在北大教拳,力大功深。一到谁家表演的时候,专门点王茂斋先生推手。对方功力深厚,王茂斋先生学拳未久,推起手来,十分别扭,但又不能不接,感觉功夫需要提高一步,但一时不得其门而入,为此颇为烦恼。

王茂斋先生每到过年都要回山东老家。有一年,他歇工的时候,回到老家,就把村里年轻的小伙子找来,练练推手。推手之间,仍然感觉不够利落。能发出人去,但感觉拖泥带水,不够“脆”。

【农村石磨,网络图片】

那时节,过年家家都要磨面,蒸馍、炸绿豆丸子。这个时候,大家都磨面,村里的促磨的就特别忙。所谓促磨,石磨磨久了,石头磨平了,过于光滑,失去摩擦力,磨粮食就慢了。这时候石匠拿铁錾子敲击磨盘,在石磨上打出均匀纹路,使其磨粮食速度加快。那时候,一个村里有石磨的人家不多,但也不止一个。一个村里的人,都到这几家有石磨的人家来磨面。用磨不要钱,但磨出来的麸皮,还有牲口拉的粪都归有石磨的人家所有。所以,这时候大家都宁愿花点钱请石匠“促磨”,既加快了速度,还能多得好处。

一天,茂斋先生就在那里看人家促磨。促磨的石匠,手里拿个小錾子,一边打那个磨槽一边跟他聊天说话,眼不看手,叮叮当当,非常灵活利落。茂斋先生觉得好奇,心有所动,就说,我来试试。王茂斋先生拿过来錾子,一不留神,当的一声给人家石磨给弄下来一块去。促磨的人说:“老伙计,你不能使这个死劲,手把要活,打在石头上要有那个弹劲,不是死力,你看这样,叮叮当当的,就把石头渣给打下来了。”王茂斋恍然大悟,说原来你这是“活把”,我这是“死把”,再来。茂斋先生一放松,手上就轻灵了,叮叮当当的也行了。促磨的师傅说,这就对了,既省劲儿又好使,听着都脆生。

从此,茂斋先生豁然而悟,推手从此“开窍”。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网络图片

到了晚上,村里的小伙子们又来了。这回推手,王茂斋先生把这个新悟到的劲用上了,一放松对方就打出去挺远。这个劲,就是后来的“粘、化、打”,就像促磨那个錾子似的,一点一松再一打。一粘人,引起你注意了,你来劲我一化,你一惊我一打。道理就是如此。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二、三”。

开窍之后,如同佛家开悟,见性而已,并非一了百了,还需用功参研。王茂斋先生把这个劲在老家练得熟之又熟。

回北京不久,又有人收徒弟请客,茂斋先生笑道,这回行了。这一次,那位先生又点王茂斋先生推手。但这次情况就不同了,一粘一化一打,老先生被茂斋先生推出去老远。这一下他也乐了:“你长了,老伙计!”

【马长勋老师】

补充一点:这位功力十足的老师,原来是教拳的体育老师,后来练功受惊,双耳失聪。他家里有个四合院,窗户前头摆了几盆花,家里养只大猫。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他一个人在屋里打坐,一会儿就入静了。外头来一只蝴蝶,围着花转,屋里的猫看见了。玻璃擦的很亮,猫大概没有玻璃这个概念。这只猫隔着玻璃卯足了劲一扑,玻璃碎了,哗啦一响,一惊之下,从此双耳失聪,打雷都听不到。

“开窍”,应该属于顿悟之一种,从渐修积累而来,到一定程度豁然而悟。王子英先生对此专门讲过多次,开窍得靠自己,得多练。他打过一个比方,说这三间屋子,里头藏的都是太极拳,我开开门,把你推进去,你也学不会,看也看不懂。什么叫“开窍”呢?你整天想,我怎么就练不出来呢,脑瓜子整天就想这个。猛然间,用唾沫把窗户纸点开,看见一块,哦,明白了一块。原来这就是太极拳啊,这就叫“开窍”。开一次窍,就多明白一点。

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老师也帮不了,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惟精惟一,终于有一天豁然贯通。开一次窍,你就往前进一步。都得经过这一个阶段,包括盘拳,都需要这么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附:近期文章链接

1、闲情‖刀光夕阳下孤独的背影——座头市之歌

2、《南湖传习录》之《吴门立雪》

3、《南湖传习录》番外篇①——“吴门立雪”与师徒之道

4、关于《南湖传习录》的某些“注解”问题

5、赐我金锁钥  助我道门开

(0)

相关推荐

  • 【小小说】唐波清/石匠石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石匠石头 唐波清 在这个偏僻的山窝窝里,周围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这个小山村就叫石匠村.早些年代,村里老少爷们都是"一顶一"的 ...

  • 戴维的推手1

    我的老师吴文鑫,在推手中表现也是擒拿比较多,可能和性格有关,也可能和年轻时学过.练过擒拿有关.不过,当初我跟他学拳时,他是这么跟我说的:你要学擒拿我也可以教你,不过,没什么用.老师说没什么用,我当然听 ...

  • 五台人忆 | 故乡的石头

    作者简介:檀艾筠,男,54岁,五台县台城镇东龙泉村人. 石头的记忆 文/檀艾筠 凌晨三点多,忽然醒了,梦见故乡居住时的石头,浮想联翩,随记. 我的故乡山西省五台县台城镇东龙泉村,小时候借居在村东北土崖 ...

  • 随笔:渐渐消失的乡音

    [作者档案]张军,正宁人,现居湖北.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诗词><诗潮><星河><华夏散文><散文诗><北方作家> ...

  • 唐石匠

    小时候,寨子上流行细錾栏槛.所谓细錾栏槛,就是石匠在山上开采长达数米的长条石,把长条石抬回家,然后用錾子在长石条上錾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安放于院子外沿.寨子上来过很多的石匠,都是外地的.李石匠偷懒,经常 ...

  • 【灵璧记忆】那渐渐远去的记忆(4)锻磨石匠

    那渐渐远去的记忆(4) 锻磨石匠 文/胡桃夹子     石匠分有好多种:有修桥的石匠,建房子的石匠,山上采石头的石匠--我这篇文中要说的是锻磨的石匠.     锻磨石匠是专为人家锻磨,修磨的.磨又有水 ...

  • 【原创】回顾与顾留馨先生的推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 ...

  • 农村正在消失的6种手艺人,曾经是“座上宾”,如今却难觅踪迹

    今天就和大家来说说农村正在消失的"老手艺人",你们村里还有吗? ①老篾匠 在我们这里,但凡哪些会用竹子编制箩筐.背篓.簸箕等竹制品的手艺人,都被称之为篾匠. 他们都有一双十分灵巧的 ...

  • 农村俗语:“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为何石碾不能安在家里?

    在以前的农村,几乎每个村里都有石碾,老人们说:石碾安装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村里比较热闹的地方,而且石碾一般与山头相对,据说是为了压住煞气.因此石碾一般是不会安装在家里的.有句农村俗语叫做:& ...

  • 【佳作欣赏】| 陈默作品:情敌(二)

    家,那个遥远又贴近的家. 那是刻在她心上的一幅水墨画,平淡.温暖而纹路清晰.  八百里太行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姿态.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大山峰峰相连,延绵逶迤.绿树成荫,溪流湍湍.山这边牵河南,山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