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疫苗之殇,怎么证明你爱孩子?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疫苗之殇无论是旧闻还是新闻,与毒害孩子有关的丧尽天良,注定都会引起全民公愤,集体诛杀。
文/如海
对于一个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给出不一样的见解,足以在自媒体时代成就一篇10万+的爆文。可能和菜头也免不了脱俗,他及时地来了一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收到了意料之中的效果,这篇文章达到了10万+。然后就有人嘲讽他的俗气,但打赏的人也达到了1000以上。这就是爆文的好处,骂的人越多,阅读的人越多,越骂阅读。而和菜头推波助澜,把那些痛骂的留言纷纷呈现出来。我浏览这篇文字的时间可能只有10秒,而留言则逐条细读,仿佛那才是精华之所在,精髓之所在。
应该说今天转疫苗之殇微信的人,都是深爱孩子的人,大多数人已为人父人母,当然还有一部分是二胎大军阵营的。听闻毒害孩子的不法之徒,丧尽天良灭绝人性,自然义愤填膺,恨不能诛。而和菜头纠结于殇之文字,甚至认为这不过是旧闻组合重新报道,是有人策划的爆文,以达到巨大的访问量和流量之目的。毋庸置疑,每天都有这样的文章在微信里流窜,这是一个博取眼球和流量的网络时代。
于是有人开始痛骂和菜头的铁石心肠,孩子都被毒害了,还有什么比孩子更大的事情,你还唱着反调,说大众得到了什么?不刷疫苗之殇,你还是人吗?一场关于转发疫苗之殇的道德绑架,就这样蔓延丛生。想想看,大众当然有收获,集体转发、评论,对那些制造假疫苗的恶人进行口诛笔伐,让政府加大惩治力度,集体口水的讨伐,总会有效果的。
但,每一次舆论的集体运动,都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河山,来势汹汹,往往超不过48小时,就偃旗息鼓无人问津了。就像马航消失一年后的那天,刷满朋友圈的绝不会是哀悼和反思,而是转移到了新的焦点之上;都在关心如何睡宋仲基,如何让太阳的后裔超越来自星星的你了,谁还记得曾经凭空消失的马航和那些活生生的生命。善于遗忘,是我们的天性。
和菜头说疫苗之殇不过是旧闻组合,遭罪了万千人的谩骂,因为那是关系着成长的孩子们天大的事情,是人都应该附和和支持,除了去指责那些千刀万剐的坏人恶人,怎么还能够有其他的杂音言论呢?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你和菜头还有心思卖弄文采,“伤”与“殇”有什么区别还重要吗?当然,槽边往事不在乎取关几个粉丝,就像和菜头屌屌地说的那样:不服,你咬我啊!所以,他干脆放出咄咄逼人的留言,和文字一起形成了更为热门的整体,这样的文章反倒成为了最大的爆文,他依然是最大的赢家。
人出名了,越出格越离谱,越惹人留意,要是再出轨出家,必大红大紫。鬼脚七不是已经出家行走,刚到了成都了吗?当然,琴深如海团队的人还没有想好出什么,你们可以给点建议。
当下,对于任何一个公众事件,我们越来越雾里看花,弄不明白来龙去脉,看不到真相。很多时候我们懒得知道真相。但和菜头认为一直存在的疫苗问题,远不是今天才有的,这样的辩解似乎无可厚非。我一直对于一句话有些惶恐,但很多时候又觉得无比的真实:“公众舆论往往在拉低我们的智商”。
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都是建立在一些堆砌的信息之上,然后随着舆论的呼声而改变。公众舆论谴责的或褒奖的,不自觉地成为了自我的判断标准。然后我们不再独立思考,不再仔细分析,轻易地屈服和妥协。而公众舆论偏颇的导向,逐渐地让我们丧失理智、清晰和缜密,随波逐流,就连我们的智商都变得混沌不堪。
我们以为自己越来越聪明,其实越来越大众和从俗。明辨是非,早已经是天方夜谭。我们的祖先推崇至高无上的中庸,今天被我们发挥的淋漓尽致。仿佛这世界上早已经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东西,我们都有足够的理论去自圆其说。
当然,我们有足够的良知和善心,在面对伤害孩子这样的悲剧上,能够同仇敌忾地团结起来发声,这是国人不能同甘却能同苦的最大优点。无论是曾经的还是现在的,多一次揭发和呐喊,终究不是坏事,至少能够引得有关部门的关注,给不法分子以威慑和震动,终究也是好事。
不盲从和冲动,更理智和睿智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公众的悲天悯人,更要有是非曲直的公道之心,我想这才是做人的崇高。在这个浮躁和功利的时代,当我们倍感信仰丧失的时候,或许拥有独立的人格,才会让我们在物质的重重包围之中,挣脱开来,得到清新、自由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