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三年,半月得到治愈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使病人倍感痛苦,甚至引起焦虑、抑郁。现将湘江世纪城门诊部近期一失眠验案分析如下:
黄某某,女,32岁,湖南长沙人
初诊(2020年6月6日,湘江世纪城门诊部)因失眠3年就诊。
诊时症见:失眠,入睡难,约半小时方能入睡,但睡后多梦,易醒,恶声光,醒后需很长时间方能再次入睡,白天精神疲乏,兼月经量少。舌苔薄白,脉细。
辨证: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选方: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0g,西洋参5g,黄芪30g,白术10,茯苓15g,茯神15g,当归6g,炒枣仁20g,制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20g,珍珠母30g,炙甘草10g,14剂,水煎服。
二诊(2020年7月5日,河西门诊部)失眠已愈,因端午假期外出未能赶回长沙复诊,停药后睡眠亦佳,月经量可,色正常。但脱发,头皮渗油,较常人易疲乏。舌苔薄黄,脉细。改用神应丹合苓泽饮养血祛风,利水渗湿(处方略)。
后电话随访,诸症显减,失眠已愈无复发。
归脾汤是补益剂里气血双补的名方。由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神(茯苓)、酸枣仁、远志、龙眼肉、广香、甘草组成,常加姜、枣同煎,能够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常用的变化方是《银海指南》里的黑归脾汤,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上熟地,能够更好的补益精血。
方中参芪术草,俗称补气四大金刚,又叫“河间四君子汤”,性味甘温可以直接补脾益气,这里体现了中医“补气以生血”的整体观——益气健脾,脾健则能化生气血,气血充足,心血亦充足使心有所养,故能安寐。又用当归辛甘微温养肝生血、龙眼肉甘平补血,合用共奏补血养心之效。再用酸枣仁、远志、茯苓来养心安神:其中酸枣仁甘酸性平,我们说甘补酸收,入心肝胆经,因此既能益心之营血以安心神,又能收敛肝之阴血以通心气一药两用。陈士铎就盛赞枣仁为“安心上失眠之圣药”。清代名医傅山还在他的《大小诸证方论》里告诉我们:生枣仁可使人“日间不卧”,熟枣仁可使人“夜间不醒”,如果临床上有病人埋怨说:“医生,我晚上睡不着,白天直犯困”,我们就可以生、熟枣仁一起用,让他白天不瞌睡,晚上睡得香。
远志能交通心肾,根据精血同源的理论,被调动入心的肾精可以化血,故能养心安神;远志还有另一个作用化痰通络,脾气虚时,运化功能异常可以生成痰湿,痰湿可以阻滞阴阳沟通的通道,使阴阳失交,加重失眠,这时重用远志每有良效,必要时可以用到30g。
茯苓、茯神则具有补脾宁心的作用,五行之中,盖因土主镇静,土气不足亦致失眠,非大补脾土难以奏功,也要用重剂,用到15g-30g。这里怎么又是茯苓,又是茯神,到底该用什么?因归脾汤版本较多,在《重订严氏济生方》中用的是茯神,而在《正体类要》中用的是茯苓。茯苓甘平,色白入肺,其气先升(清肺化源)后降(下降利水),功专益脾宁心、利窍除湿;茯神甘平,抱木心而生,善走心经而宁心安神。茯苓以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为主,茯神以导心经之痰湿而安魂宁神为要。
方中还佐以广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全方具有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同治,重在补脾,补中有行,补而不滞的特点,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
临床还会随证加减,常加龙骨、牡蛎、龙齿、珍珠母等镇心安神之品,或与孔圣枕中丹合用。此外,老年人失眠兼有便秘时,可以加用柏子仁既养心安神,又润肠通便;而失眠兼有夜尿频多时,可以加用益智仁既养心安神,又暖肾缩尿,诚如《药性赋》中所说:“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
合欢花
萱草
临床很多病人喜欢药膳食疗。《养生论》里有一句话叫“合欢解忿,萱草忘忧”。合欢花具有清心解 郁安眠的功效,不但可以入汤剂还可以单味泡水代茶饮;萱草其实就是蒸晒后的黄花菜。《本草纲目》里说:“其苗花甘凉,作葅利胸膈,安五脏,令人欢乐无忧”可见经过蒸晒以后的黄花菜具有理气安神的功效,不论对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还是失眠的老人入药、煲汤食用都很合适,这两味药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失眠还应注意精神生活调摄:作为医生开完药要记得叮嘱病人,减少思虑,清淡饮食,睡前不吸烟, 不喝酒,不饮浓茶、咖啡,规律作息,保证卧室环境舒适安静,这些对失眠的治疗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