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诗评集(诗歌类)】李悦岭评刘跃兵作品《我的树不会开花》(39)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诗评人简介】李悦岭:1965年出生,山东日照人。诗人、学者。《中诗报》诗评中心诗评。中国诗歌网湖北频道及《湖北诗人》微刊纸刊编委会诗评。凤凰诗社亚洲总社诗评部诗评。主要从事《金瓶梅》作者及文本研究,曾应邀参加2015年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
【诗歌作品】
我的树不会开花
文/刘跃兵
一座山的荒芜即是我的荒芜
像一棵树呈现的一样
树枝叉开的,都是它的言语
树的表现力,是释放出来的形状
它不规则的影子,有时呈现
灰蝴蝶。有时呈现出熟悉的脸庞
在向神的祷告里,我和树是虚构的
树是树的房子。树
住在里面。死盯着叩门的人
藏身之地。山不是我。
我即是我
【李悦岭品诗】
刘跃兵的诗不好评,《我树不会开花》这首诗晦涩难懂的确给现代诗提出更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什么样的诗才是诗?可以这样问,现代诗的出路在哪里?令人疑惑的是,有浪漫抒情、有思想精神、有唯美意境的传统诗在刘跃兵这里全不见了,相对呈现出的而是诗人深度体验向异向空间过度的自我言说。尽管句子异常抽象,它隐身的痕迹还是有迹可寻的。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向。我还是愿意走进诗人的诗里,作一次深刻的实验性剖析,看看能否找到破译“意向诗”的心灵密码。
“我的树不会开花”可以说是诗人刻意打造的一部情感哲学,耐人寻味的句子,而是赋兴、比拟、暗喻或逆向性的逻辑思维架构起来的。这样的诗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生命形式,以诗人超体验感悟,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陌生的,可是,被意象语言盘活了的语境告诉我,新的象征主义已经来临。
一座山的荒芜即使我的荒芜
像一棵树呈现的一样
树枝岔开的,都是它的语言
一上来语境不凡,诗人刻意走进树的物象里,以一树的感觉找出人的自尊。一棵不会开花的树终于说话了,甚至语出惊人。“一座山的荒芜即是我的荒芜”,诗人的感觉极其敏锐,充满了灵性,连树枝在诗人授意下,也有了语言功能,“树枝叉开的,都是它的语言”。与其说是树的感觉,不如说是诗人的真情流露,这样的“意向诗”精神上的特指 ,不可言说象征表示,是该诗的特点。“意向诗”的结构并不是呆板僵硬的,也不是机械线条的,而是多变、外延,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形式展现。看看下面一段诗能说明“意向诗”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由诗人慧眼发出的指令,让不会开花的树,再度复活,“树的表现力,是释放出来的形状”。象征人类精神的“释放出来的形状”,以其丰富多变的想象,说出了人性的自由和可爱。
它不规则的影子,有时呈现
灰蝴蝶。有时呈现出熟悉的脸庞
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宗教意识存在,否则,我们的灵魂将无处可放。生命中的意识形态融合宗教思想体现出的诗的含义,多变、沉思、又有仁爱的人情味,和自我领悟的觉醒。下面的这段诗就说明一个问题,刘跃兵的诗性探索完全进入精神结构的神秘地带。
在向神的祷告里,我和树是虚构的
树是树的房子。树
住在里面。死盯着扣门的人
从这里看出,诗人是隐于智慧内部的光明体,它的炫丽,只不过是冷静的事物中透出的一束光而已。正是这束从生命中透出来的光,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用虚构的树,架构起诗的哲学精神,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意境。同时显现出诗人超凡的另一面,点出了《我的树不会开花》大隐心境。
藏身之地。山不是我
我即是我
以退为进,“藏身之地”即是灵魂栖息之地,也是“山不是我”精神境界,诗人的目光似乎看得更远,从“我即是我”本源中,挖掘出生命意识和隐藏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的觉醒,也是诗的“自醒”。
这首诗整体还是不错的,用一种心境把诗的内涵挖掘出来了,显得大气。不足之处,抽象的意象多少增加了人的审美疲劳。
【诗人简介】刘跃兵,安徽省砀山县人。诗歌爱好者。作品曾在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叁花,台湾大海洋诗歌杂志,台湾蓝星诗学等发表三百多首。安徽省作协会员。获过奖。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全体编辑人员
总监:海底月
主编:幂闻
副主编:冯福君 赵元苍
编辑:张林
编辑:张志河
诗歌编辑:李海楫 李悦岭 柯羽 村邻 舟儿 赵富有 左秦 白丁 二木 张志和
诗词编辑:陈勃 赵云翔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