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杨澄甫之——匠星陨落,祸起萧墙

作者:李通国

大师杨澄甫在广州的日子踌躇满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人生巅峰逡巡的大师,教拳生涯却在这里戛然而止。大师病了,病的很蹊跷,也许在今天不算什么大病,可是1935年对中国医生还是棘手的难题。

壮硕的杨澄甫

一 夺命之患

到广州之后,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杨澄甫原本壮硕的身躯开始日渐发福,毕竟已经是五十出头的年纪了,早先苦练累积起来的肌肉,而今没有了相应的应力刺激,开始萎缩膨胀。广州湿热的气候也让杨澄浦不能很好适应,他患上了疝气。

引起成年人疝气的原因有很多,腹内压增高和腹壁抵抗力薄弱可能是其本质因素。少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腹壁变薄,容易被器官冲破形成疝气。这与患者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导致的。

疝气也有比较极端的情况,个别患者会因急剧腹压增高等情况出现嵌顿,如未能及时处理会发生绞窄、肠坏死等严重情况,甚至可导致死亡。从杨澄浦发病的情况看,可能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形,1935年的广州,竟然群医束手无策。中医治疗疝气并没有特殊的方法,在西医手术治疗方法传入中国之前,中医用草药治疗疝气只是起到减缓疼痛的作用。美国人乔纳森·斯潘塞在《改变中国》一书中记载:林则徐于这年7月通过大商人伍浩官转给伯驾一封信,请求“开具治疝气处方”。后来林则徐的反馈是“疝气带好极了”,这是1835年的事情。[1]1935年的广州距离林则徐在广州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医学水平并没有长足进步,杨澄浦不得不返回上海治疗。

返回上海后的杨澄浦,终因医治无效于1936年3月3日(民国二十五年农历二月初十)病逝,终年53岁。也有传闻说杨澄浦的一个好心表亲戚,在他治病期间,为他找到一个祖传的民间秘方说是按方洗洗就可痊愈。杨澄浦家人即按此方抓了草药进行治疗,结果患处出现了红肿,然后很快出现感染,导致急性中毒,后抢救不及而死亡。无法知晓传闻的真实程度,但是古代中国医学不发达不普及,人们创造出的民间秘方却比比皆是。这些所谓的秘方,可能是由于及其偶然的原因治好了某种疾病,于是就被其信奉为秘方。至于秘方治病的原理成分,及具体对应的症状,这是古人不曾思考过也没有能力思考的事情,所以“秘方”有时也会成为危害人的方子。

不过,人的命运或许自有天数,天道和人道总是受到无形运律支配。

广州市政府欢迎杨澄甫等国术组人员,有杨澄甫、傅钟文、傅振嵩、杨守中等。

二 祸起何方?

从成年人疝气发病诱因,我们尝试推测一下杨澄浦患疝气的可能因素。

其一,1935年杨澄浦52岁,就是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之年,1930年代的五十多岁在中国就算是跨入了老年人行列吧。

其二,杨澄浦的身体肥胖壮硕。杨澄浦自身饭量很大,据说,一顿饭可以吃一只整鸡十几个馒头。这些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48岁以后杨澄甫已经体重达到了240多斤,从这个年龄拍的拳照能够一睹大师体型。用现在的体重分类那已经属于身体“肥胖”之列了。到广州执教之后,处处受到尊重,衣食无忧,身体更为肥硕。这可能是杨澄浦患上疝气的激发因素之一。

其三,拳术中的发力因素。我们今天看到的杨氏太极拳松柔缓慢,毫无技击功能之征兆,但是杨澄浦练习的太极拳及兵器以及在与人推手中,还有大量发力技术。发力就容易使腹腔内产生过大的压力,这是否也是激发它患病的因素之一呢?

其四,以教学太极拳为职业的武术家,以我们今天的想法是经常锻炼或者把体力活动变成了自己职业的人。保持健康的运动量或许是他不缺少的吧?现实是,杨澄浦在广州教学时虽然有众多人慕名追随学习,但是他有多个助教。[2]我们无法确认他究竟一天有多大的活动量,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他身体在一天天发福,不过,这也许也与他很大的食量有关系。

尽管我们对杨澄浦患病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基于现象的合理推测,并无任何实证之依据。

武术大师也是平常人,只是精通一门技艺而已,却常常被后人幻化成无所不能的“武侠”。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患病的因素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万物自有轮回。

年轻时法傅钟文,杨澄甫助教之一。

三 祸起萧墙?

在杨澄甫大师去世七十年后 ,突然一个自称“亲历者”的陈天申提供了关于大师之死让人匪夷所思的说法,杨澄甫大师死于同室操戈。纷纷扬扬的“杨萧比武”出现在杭州网《一代拳师陈天申》。浙江省国术馆首届学生陈天申在事件发生七十多年后的回忆。

“1931年的一天早上,当时正是南拳名师萧聘三在国术馆内教师范班学员们打黑虎拳。……

30余名学生一起鼓掌大声叫好,声音惊动了还在睡觉的太极拳名师杨澄甫。杨当时是国术馆的教务长,有较晚起床的习惯。他披衣出门大声责问:“什么事,这么吵?”萧聘三回答说:“是我在教学生练习黑虎拳。”杨说:“这种东西有什么用。”这句话惹恼了萧聘三,他当即提出要与杨比武。杨说:“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
……萧聘三运足劲一拳打在杨的肚皮上。我们看到杨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状态。萧打第二拳后,我们仿佛察觉到杨的嘴里有血腥味。萧打出第三拳后,杨右手紧捂肚皮,左手一掌飞出,击在萧的心窝处。萧聘三瞬时跌落在地,口吐鲜血。”[3]

这是发生在“1931年一天早上的事情”。它确实成功地解释了杨澄甫为何作为浙江省国术馆的教务长在1931年辞职的缘由。它也被拿来解释杨澄甫英年早逝的原因,“不久就传来萧聘三逝世的消息。而杨澄甫先生也在1936年病逝。两位武艺高超的名师,就是为了这样一桩小事,而遭受重创,并都过早地去世了。”[3]

但是,会是真的吗?

一些疑问:

(1)一个懒散的杨澄甫?

“声音惊动了还在睡觉的太极拳名师杨澄甫。杨当时是国术馆的教务长,有较晚起床的习惯。”而此时学员们已经上八点多的课了。莫非浙江国术馆是杨澄甫私人武馆,可以任意妄为?

(2)一个不称职的教务长?

“‘什么事,这么吵!’萧聘三回答说:‘是我在教学生练习黑虎拳。’杨说:‘这种东西有什么用。’”作为国术馆的教务长,是指导、组织、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领导者,对于萧聘三上课时学生兴致勃勃、反应热烈的景象,似乎应该是表扬鼓励,会因为受扰而恼怒?但杨澄甫看来十分生气,一出门就大声责问。上午八时多被学生上课的声音吵醒,谁人会如此恼怒失态?

(3)让人费解的比武方式。

“这句话惹恼了萧聘三,他当即提出要与杨比武。杨说:‘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杨澄甫擅长太极推手以及兵器格斗,萧聘三擅长南拳,不知道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诡异的方式决胜负,实在让人费解。传说中的比武方式,现实中真有?

(4)五年后内伤发作吗?

尚若杨澄甫真是1931年因为比武受了内伤,1936年去世一定与那一年的比武有关吗?而萧聘三当年就已经离世了。这不会是当事者牵强附会的联系吧!

事情蹊跷,如同武侠小说在现实中重演!研究太极拳民国历史客观且公正的金仁霖[4]先生在其所有著作中也从未提及杨澄甫此事。

无论真相是什么,斯人已逝!

匠星陨落,一代大师溘然长逝,历史在这里留给后世无尽的迷思!

四 大师之死竟猜疑

杨澄浦患疝气并因此而过早地去世的事实,使许多人开始怀疑太极拳是否真正能健身养生,这种兴起于清末民初关于太极拳“延年益寿”的说法是否有足够的科学的证据?萦绕在现代人心中的疑问是:既然太极拳可以健身养生,身为一代太极拳大师的杨澄浦何以又是如此的短寿?这岂不是与太极拳鼓吹者所说自相矛盾吗?如何解释这些看似十分矛盾的事实呢?

首要问题是,怎么看待“健身养生”。现代养生学认为,“健身”就是,通过一定的锻炼形式使人健康,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命的质量。养生,最初是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从现代意义上说,养生就是既要能够提高生命的质量,又要延伸生命的长度。

民国时期人们试图把道教的养生体系引入到太极拳系统中,以说明太极拳也可以有健身养生的功效,而这种说法在清末著作中仅仅是粗略概括地提出来,“武杨”体系有“张三丰”这么一说,可是并没有人特别在意这件事,至陈微明开办致柔拳社之时开始大张旗鼓地宣扬。它也许有迷信的因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先进知识阶层试图通过国术振奋民心的希冀,因而逐渐成为那个时期多数人的认知。

道家试图用各种功法的演练和服用“丹药”使人身体强健,也使人长寿,不过道家一直没有“样本实验”或者“双盲实验”这样的现代医学思想,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大多是理论意义上的。太极拳也是如此,在陈微明著作中宣称能够治愈多种疾病,仅仅是极少的样本数量,或者说只是少数人主诉的主观感觉。要知道的是,信仰佛教或者服用“安慰剂”其实也能治愈一些疾病。从此意义上说,能够使人“延年益寿”的所有功法是否都是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呢?不过,今天的高校及科研单位,正在使用现代方法验证太极拳的功效,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次,怎么看待健康与长寿的问题。

人们常常把养生同长寿混为一谈,确实养生能够发掘个人身体里潜藏的天赋或者古人称的“先天之气”起到延寿的作用。但是个人天赋有高有底,有多有少,那么通过养生所带来寿命长短也就不会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即便认真虔诚地养生,也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活到一百好几十岁。这就像,教练训练一群百米运动员,同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但是最终总是成绩不一,有那么一两个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甚至成为世界顶尖级运动员的,一定不会人人都顶尖。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所谓的“天赋”因素,比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等特征、红白肌的比例、神经肌肉的协调性等等甚至于还有今天我们还没有发现的因素。

即便不能做到人人都很长寿,养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养生就像是教练员的训练手段方法,无论潜在“天赋”的多少,它都能一定程度发掘了你的“天赋”。话也说回来,一切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也不都是完美无缺一成不变的,许多时候,某种手段和方法对于你没有什么效果或许是它不适合你的缘故,或者说,训练手段没有涉及到影响你提高的本质原因,只是在不重要的因素上在打转转,那么训练就会变得毫无效果。过度训练有害无益,养生大约也是如此。一切适合你本质因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这最好的方法需要悉心探索才能够发现得到。

太极拳能够大力推广普及一直以来就是作为老少咸宜的健身养生术,在群众中极具影响力,练习人数之众是任何一个拳种都无法比拟的。

无论怎样,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养生术都具有恒远的价值。

其三,养生可能是个系统工程。

今天,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明白,希望通过一套功夫就一定能延长寿命的方法或许是不靠谱的,“长寿”更可能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作为健身功能的太极拳是“养生”的部分而不是全部。

太极拳只有不断练习才有价值,无论是太极拳大师或是太极拳爱好者,作为一种功夫,并非太极拳大师就是神灵附体,一旦成为大师就能终生受益。古人云“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功夫必须在不断地练习中提升,在不断的练习中保持。上天并不刻意善待某个人,也不轻易地冷落某个人,它永远瞩目那些热爱它人,遵从事物发展规律的那些人!说到底,太极拳大师也都是肉体凡胎之人,也都逃不了规律的制约。

杨澄浦成名之后,身体发福得厉害,这从他后期的照片从能够看得出来,尽管在许多的他的弟子的回忆中说他功夫如何了得,但是我们从有限的资料中也知道,他在教学中也时常由弟子做师范自己只是做些讲解和指导,就是说,大师动的少了,有许多的繁重劳动可以有弟子们代劳了。

“福兮祸之所倚”,古代中国人常常把钱多事少足够清闲的工作当做是“享福”,可见人人都有离苦得乐的向往,可是又有谁见过四体不勤的人能够长寿有健康呢?这正是当你开始享受清福的时候,“祸”都已经从中滋生了!作为一代武术家的杨澄浦成名之前能够刻苦练习,身体承受了巨大的负荷,而一旦减少了运动量,而又不注意饮食控制,身体便会出现剧烈的反弹。我们不能说太极拳没有用,“有用”体现在永不间断的练习中,无休止的自我修炼中,直到把它变成自身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做为太极拳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开创者,杨澄浦不失为一代大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来者应吸取前人教训,让太极拳在新时代发出更大的光华!

注释

[1]乔纳森·斯潘塞(史景迁).改变中国(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0

[2]杨澄甫的助教有杨守中、傅钟文、董英杰等。季培刚.太极往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

[3]岳海智.都市晚报.

2010,11.30.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0-11/30/content_977826.htm(J/OL)

[4]金仁霖(1927-2018),太极拳家,太极拳研究者,著有《太极传心录》等。

(0)

相关推荐

  • 你没发现!杨澄浦前辈太极拳起式的玄机

    你没发现!杨澄浦前辈太极拳起式的玄机

  • 杨少侯离世说法的真假论证

    对于杨少侯先生之死,多有文章叙述,主要由两种说法,分别是由童旭东先生提出的比武自杀说和颜紫元先生提出的受辱自杀说,这两种说法的传播比较广泛.但仔细读来又觉经不住推敲,杨少侯先生究竟因何而死注定又是武林 ...

  • 杨澄浦定型85势杨氏太极拳

    杨澄浦定型85势杨氏太极拳

  • 太极拳大师杨澄甫的“神秘”训练术

    作者:李通国 出生于1908年经历过民国国术擂台赛的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先生曾经说过,太极拳训练门内搞一套,门外教一套.[1]这不禁让人回味,太极拳门内搞的一套与他们普及大众的一套东西在训练中最重要的差别 ...

  • 太极拳大师杨澄甫之——冉冉升起

    作者:李通国 杨澄甫不仅有高超的功夫,也有一个好品性.好功夫让人称道,好品性让人容易接近.一个武术高手或许有精湛的绝技,他可以称谓功夫大师,可是孤傲的性格容易让人敬而远之,他的功夫就很难流传:当然一个 ...

  • 太极拳大师杨澄浦的《自序》:一幕穿越剧(1)

    作者:李通国 杨澄甫在浙江国术馆执教时拍摄的拳照 从人们的直觉印象中,"自述"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个人历史,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某种利益.目标或目的往往会从下意识中不自觉地扭曲事实本 ...

  • 太极拳大师杨澄浦的《自序》:一幕穿越剧(2)

    作者:李通国 杨澄甫拳架成熟期的拳照 三 杨露禅跨越时代的时髦用语 以手抚余曰:"居,吾语汝.吾之习此而教人者,非以敌人,乃以卫身:非以用世,乃以救国.今之君子,祗知国之弊在贫,而未知国之病 ...

  • 太极拳理 ‖ 杨澄甫口传郑曼青太极机要,花钱也买不来的宝贝!

    一.曰松.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者易於 ...

  • 杨氏太极大师杨澄甫口授曼青练拳秘诀

    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眎人.所谓传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 ...

  • 杨家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弟子王旭东先生80岁时演练杨式太极拳

    武术人 4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拳推荐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 ...

  • 杨澄甫、郑曼青、郝为真……10位太极拳大师解读太极真谛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用太极拳 八段锦 站桩打坐进行百日筑基,身体出现了惊人的逆转. 杨澄甫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 郑曼青 吞天之气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