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瞅瞅!专家教你玩转大明宣德炉收藏
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金碧辉煌、型色多样的铜香炉,成为明代金属工艺中的典范。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使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三年(1428年)初,明宣宗收到泰国王进贡来的数万斤精美的“风磨铜”,敕令工部及礼部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官员,利用贡铜铸造鼎彝之事。据说,为了保证香炉的质量,炼制时加入了金银等多种贵重金属,与铜一起经过十余次炼制,制成了数百种色泽精美的香炉,史称宣德炉。.
现代仿。有三种情况,一是采用江南一带以黄杂铜翻砂铸成,粗劣至极,炉身不加纹饰,双耳上翘如桥形,体轻薄而多砂眼。二是采用现代的失蜡法浇铸技术,此类仿品可以说在造型、重量上与真品相伯仲,但细看铜的质地、皮壳、包浆、打磨的光洁度等,两者差异就大了。现代仿品用的是电解铜,色紫红,手抚之而无细糯之感,唯苯而已,且仍生涩浅薄,在打磨方面现代大多借助抛光机械,由于转速太快,光泽过分的激烈,“火气”亦大。
宣德炉宣德三年的铜器没有标准器,回顾一下历史文献,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这一说并没有被可靠的历史文献所记载。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官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件(一说为5000件)香炉。
明宣德后即明中期、晚期和清代制作的宣德炉质量比早期的要好,这一点可以从现在大量留存的宣德炉中得到印证。
明朝万历年间,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后人炒作并抬价宣德炉的原因之一,还因为宣德皇帝下令铸好这批铜器后,就封窑不铸了,七年后宣德皇帝驾崩,使之成为绝品。宣德炉等宣德铜器,都铸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铭文,其字体工整规范、气韵连贯、刚劲有力,应当是当时书法大家手书。
从明末崇祯年开始由于官贪民怨、战争四起、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宣德炉的存世量也急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