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三)【专题训练】
【咏史怀古类诗歌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江怀古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⑴“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①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②“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1分);
③“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1分)。
④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分)。
⑵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6分)
①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
②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写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星)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
A
4.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2)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3)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4)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5.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
残败凄凉。
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而不应归罪西施。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
6.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
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
(答虚实结合、比喻、借古讽今,只要言之合理,分析正确也可)
【点睛】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各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5、三山:山名。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