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隐士:唐代金银器
西汉时期,西方的金银器及制造工艺就开始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人们在对外来金银器制作技术和装饰工艺进行更多模仿和学习的同时,也试图将它们与中国传统的器形融合。唐代由于对外交流更为广泛,西方金银器物的捶揲工艺、造型艺术和装饰纹样在大量传入的同时也逐渐与唐代的创新融为一体,使中国古代金银器风格突变,并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
在制作工艺上与西域技法融会贯通,同时在金银器物的造型方面也能看见许多异域元素。比如龟兹文化,波斯文化以及拜占庭文明,他们漂洋过海,都在大唐的金银器物中闪闪发光。
金银器图案中有乐器图案是很新颖的。箜篌是在隋唐时期西凉、高丽的乐器,但在何家村出土的乐伎纹杯中,不管是乐伎还是弹奏的乐器箜篌都是粟特文化的产物。所以,乐伎纹的金银器亦是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在乐伎纹出现不久就被植物纹所替代,从此以后,中国人物纹金银器有了自己的风格,运用中国典型故事和人物为图案的时代到来了。
在与金银器的对话中,唐人对茶具的偏爱,丝毫不亚于酒具,我们的目光,不妨再投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法门寺地宫的发掘。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 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 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当时重要的手工艺品。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内已发现唐代各类 金银器皿 530多件,分别出土于窖藏、地宫、墓葬之中。
唐代金银器造型精美,工艺复杂精细,经鉴定证实,当时已普遍采用了镀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等工艺,制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器物成型方面,除了铸造的以外,唐代多使用锤击成型法。这种技法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已出现于西亚地区,唐代匠师接受了这种技法,遂使金银器制造工艺发展到新的阶段。唐代金银器无论在形制及装饰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波斯萨珊、印度、粟特等方面的影响。
唐代金银器不仅是贵 族豪华生活中的重要用品,而且皇帝也用于颁赐臣下及民族交往,大官僚为了得到皇帝的宠幸,还用金银器作为四节进奉之物,所进金银器还要刻上官衔姓名,如西安北郊发现的唐代双凤纹银盘背面錾刻有“浙东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大中大夫守越东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裴肃进”字样,以后陆续还发现錾有李勉、刘赞、敬晦、田嗣莒、李杆等结衔勒名的金银器,均属向皇帝进奉之物。有时皇帝还向各地下令宣索,使地方官吏不堪其扰。唐宝历元年(825)七月,敬宗李湛要浙西造银盝子妆具二十事,浙西观察使李德裕说:“金银不出当州”、“今差人于淮南收买。旋到旋造,星夜不辍,虽力营求,深忧不迨”。可见其情况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