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注】

诸浮数脉,谓寸、关、尺六脉俱浮数也。浮脉主表,数脉主热,若是表邪,则当发热而洒淅恶寒也。今非表邪,应当发热,不当恶寒,若有痛处,乃当发痈之诊,非表邪之诊也。

【集注】

周扬俊曰:病之将发,脉必兆之。夫浮数阳也,热也,浮数兼见,为阳中之阳,是其热必尽显于外矣。而反洒淅恶寒,证不相应,何哉?必其气血凝滞,荣卫不和,如经所谓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况其身已有痛处乎。夫脉之见者阳也,其将发而痛者亦属阳,故曰: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注】

诸痈肿者,谓诸阴阳痈肿也。不论阴阳,凡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当以手掩之肿上,热则能腐化成脓。故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也。

【集注】

周扬俊曰:师之所以教人,知痈已成欲其溃,未成托之起也。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

痈生于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腹皮急似肿胀,但按之软,询之腹无积聚,审之身无表热,诊之脉数,非有外证也。此为肠内有痈脓也,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流通肠胃,消痈肿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一名苦菜)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集注】

徐彬曰:薏苡寒能除热,兼下气胜湿,利肠胃,破毒肿;败酱善排脓破血利,结热毒气,故以为臣;附子导热行结,故为反佐。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详发其证,以明其治也。肠痈者,其证则少腹肿硬,按之即痛,可知痈在内也;溺时如淋,尿色自调,可知肿碍之也。时时发热,汗出恶寒,似有表病,而实非表病也。其脉迟紧,则阴盛血未化,其脓未成,可下之,大盒饭有血也。若其脉洪数,则阳盛血已腐,其脓已成,不可下也。下之以大黄牡丹汤,消瘀泻热也。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芒硝三合瓜子半升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集解】

李□曰: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注】

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故曰:法当亡血汗出也。设无亡血汗出等病,则必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集注】

李□曰:汗出亡阳,则脉微;亡血伤阴,则脉涩。微与涩皆阴脉也,设不汗而疮疡全疮,虽不亡阳而亡血,故亦见微涩之脉也,总是荣卫虚衰之故。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金疮,谓刀斧所伤之疮也。亡血过多,经络血虚,风寒易得干之,故用王不留行散,一以止血出,一以防外邪也。小疮粉之,即外敷也。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八月八日采)十分蒴藋细叶(七月七日采)十分桑东南根(白皮,三月三日采)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除目,及闭口,去汗)三分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二分厚朴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干百日。

【集解】

徐彬曰:此乃概治金疮方也。盖王不留行,性苦平,能通利血脉,故反能止金疮血、逐痛;蒴藋亦通利气血,尤善开痹,周身肌肉肺主之;桑根白皮最利肺气,东南根向阳,生气尤全,以复肌肉之主气,故以此三物,甚多为君。甘草解毒和荣,尤多为臣。椒、姜以养其胸中之阳,厚朴以疏其内结之气,芩、芍以清其阴分之热为佐。若有风寒,此属经络客邪,桑皮止利肺气,不能逐外邪,故勿取。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注】

浸淫疮者,浸谓浸浸,淫谓不已,谓此疮浸淫留连不已也。从口流向四肢者轻,以从内走外也,故曰可治;从四肢流走入口者重,以从外走内也,故曰不可治。浸淫者,犹今之癞疠之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按】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黄连粉方脱简。

【集解】

尤怡曰: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

(0)

相关推荐

  • 陈慎吾讲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347.疮痈脉证 [原文]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讲义] 疮痈化脓时期,有似表证.若有痛处,言局部病影响全身病也.内有壅结之毒,自当发散结气,盖疮痈之发热恶寒,乃白 ...

  • ​毛德西十六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十六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1.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肌肤甲错 治验: 女性,19岁.于七八岁即出现四肢及肩背部皮肤甲错,甲错部分呈盘状型,痒甚.每至夏季症状基本消失,逢冬又发 ...

  •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笔记

    卷中·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20201107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阳和汤,麻黄3钱,炮生姜3钱<不放东西干炒成黑&g ...

  • 18.人紀金匱-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我们继续介绍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l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大家看这个条辨,他说脉是浮数的,应当发热,诸位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唉,老师这个脉是浮是数 ...

  • 『医宗金鉴』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 □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注] 呕家,呕吐或谷.或水.或痰涎.或冷沫,今呕而有脓,此内有痈,脓溃而呕,非呕病也,故曰: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集注] 赵良曰:经云 ...

  • 『医宗金鉴』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 □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按] 此条是『伤寒论』厥阴经正病,与杂病消渴之义不同,必是错简. □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 ...

  • 『医宗金鉴』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 □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注] 趺阳胃脉也,当缓而和,今见弦脉,是肝脉也.肝脉见于脾部,是木盛土虚也,法当腹满.今不复 ...

  • 『医宗金鉴』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 □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注] 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 ...

  • 『医宗金鉴』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论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成痉.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项 ...

  • 『医宗金鉴』痉湿病暍脉证并治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搏,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按] 诸家以刚.柔二痉,列为首条,今以此为第一 ...

  • 『医宗金鉴』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 □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 ...

  •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 ...

  •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朗诵 解读】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