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南疆行(5) ▏香妃故园展新貌 维族文化谱新曲
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20201.06.10 塔什库尔干-喀什
现在是仲夏时节,可是清早的塔什库尔,气温只有6℃!
今天的主要安排是返回喀什,如果有时间可在喀什游玩一二个景点。
塔合曼湿地
清早全团再次集结完毕,0930时离开塔什库尔干。貌似不到1小时就该休息了。
原来这里是我们行程中计划停靠点——塔合曼湿地观景台。
这个氧气二号便利站在网上地图里都能搜到,快成网红了。
小店里无人值守售货,只需手机扫描支付即可,但值班的人是在外面摆几个纸箱卖石头。
观景台下有羊群经过,其中一只贪吃的羊跑到观景台上的垃圾箱找吃的,看来是“轻车熟路”,一溜烟地就上来了。看到游客也不怕,牠不是第一次来了。
翻完垃圾箱,不肯罢休,寻寻觅觅原地打转。刘导见状到大巴车上为其找吃的,这下牠开心。
这次看到了塔什库尔干县的第二个口岸——卡拉苏,也是我国陆路一类口岸。
这个口岸是2004年应塔吉克斯坦国的要求开通的,于2007年成为我国一类陆路人货口岸。这个口岸对接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以至俄罗斯。
卡拉苏口岸以前是临时口岸,现在每年的5月1日至11月30日为全天候口岸,其能有效促进新疆乃至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成为连接中亚、西亚以至欧洲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运输通道。
树洞公路
前行不久又要停车了,这里有“树洞”可看。这个树洞是在老国道G314上,新路就在其旁边。
长在公路两旁的树,其顶端的枝叶已连接在一起了。
此地海拔3200米,我们几位团友在分辨这些是什么树,还上网核对,最后好像有了结论:银柳树。
1230时左右,再次经过白沙山和白沙湖,今天天气好,也给自己留个影吧。
午餐再次到来时路上这家餐厅用餐。
能看到农田,说明离喀什不远了。
香妃园
1730时左右,我们抵达香妃园景区,与我当年来时不一样了?
看过介绍知道了,2014年7月后景区从70亩增加到了300+亩,打造成了“香妃”文化为主题的“香妃故里文化旅游景区”。
景区分前后两部分13个单体,而后半部分才是原始景区的5个单体(上图红色圆圈部分):即阿巴克霍加墓(香妃墓)、讲经堂、加满清真寺、高低礼拜寺和门楼,也是我当年来时看的。
新建了游客中心(以前根本没有),大屏幕在滚动播出介绍新疆及喀什的风土人情的纪录片。
新园区门票不菲,疫情期间优惠价的全票120元/人,好在是没有景交车了。我们团队请了一位景区讲解员。
香妃石和阿巴克霍加墓(香妃墓)一北一南构成了新园区的中轴线。
胖胖的讲解员,腿快嘴更快,急匆匆地带着我们在园区内“窜来窜去”。
这里试图再现香妃出生成长的环境,同时展现维吾尔族的民俗等。
这里经常会有演出,例如香妃迎宾、故居婚礼、香妃剧场等。我们进来时貌似正在表演的节目是故居婚礼,婀娜多姿的维尔吾族少女翩翩起舞,俊朗帅气的维吾尔族男青年热情奔放。小院子里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好不热闹!
清朝乾隆有40多个后妃,其中一位是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也就是容妃。香妃(1734-1788),和卓氏,名为巴特玛,喀什噶尔人,台吉和扎麦之女。和卓氏家人配合清军作战平叛,立下战功。随家人进京后,和卓氏27岁时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后逐步晋升为容嫔、容妃。这是乾隆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为什么称为香妃,通说是因为其身体散发着香味,根本无从考证。但是,香妃来自异域,可能因为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与满族人多有不同,香妃有别于满族姑娘的体味(据传是沙枣花香)又恰巧被乾隆所喜欢,再加上传说的渲染,就构成了香妃的“香”。
但香妃被送给乾隆,以示维吾尔与满族的联姻联手,后来为民族和解还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
不同于会客厅,贵宾厅主要用来接待外国客人。
整个园区民族风情浓郁,除了建筑风格外,园区内随处可见身穿维吾尔族盛装的少男少女,美不胜收!
闻香亭里的香妃戏蝶铜质雕塑。
胖胖的讲解员越走越快,我们中一半人已看不到她了。后来有团友叫停她,让等等后面行动迟缓的团友,毕竟多数团友是老年人,可她一点儿也不体谅我们。
她嘴上说先听她讲,然后大家自由活动时再去拍照。
终于到了重点景区了!阿巴克霍加墓,亦即阿巴克霍加麻扎。“麻扎”中国新疆伊斯兰教谢赫、贤哲及显贵之坟墓或纪念冢的通称,意为“拜谒之处”,引申为“先贤之坟”、“伟人之墓”。新疆著名的麻札有40+座,阿巴克霍加墓(始建于1640年)即其中一座,1988年1月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处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陵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但有好事的人曾认真数过,仅有大大小小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
玉素甫霍加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
由于玉素甫霍加的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但是,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乾隆的爱妃(容妃,后被称香妃),其名声又超过了玉素甫霍加,所以现在这处陵墓也称“香妃墓”。
里面不许拍照,讲解员介绍,在众多灵柩中宽大的是男性,女性的是小的。不过,指给我们看的所谓香妃灵柩,比一般女性的要稍大些,也说明其地位比家族其他女性的要尊贵些。
讲经堂是这里最早的建筑(1640年),是当时玉素甫霍加和阿巴克霍加讲经的地方。从上图可以看出,讲经堂分内外两部分,冬季在内殿讲经,夏季在外殿讲经。
加满清真寺,始建于1873年。是一座平面三合院式建筑,由近百米长的敞廊和后殿组成。最神奇的是这里的62根木柱分别由62位能工巧匠精雕细刻而成,且每根木柱上的图案和彩绘花纹没有相同的!
这棵老榆树是经过嫁接的,前后已有400+年!
高低礼拜寺,紧邻门楼,从外观上看,该寺并不大。高的是供夏季做礼拜用的,而低的供冬季做礼拜用的。寺内是进不去的。据说寺内木柱也是精雕细刻的。不过此处整个建筑群,包括香妃墓、讲经堂、加满清真寺和门楼,无不是维吾尔建筑之精华,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和审美意识的结晶。
虽然历经风吹沙蚀,阿巴克霍加麻扎(墓园)已不像从前那样华丽,但从这些建筑物外观的木雕、砖雕和彩绘等仍可以看出其曾经的辉煌,不愧为新疆维吾尔族宏大的古陵园之一。
顺便提一下,在2014年及以前,门楼这里才是香妃墓的入口处。
现在这里成了陵园的出口,而景区的出口还在前面。
群雕“喀什老巴扎”很有新意,集中展现了早年喀什大巴扎的情形,反映了当年淳朴的喀什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走到这里已经开始下雨了,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要走出去了。我们像被追赶的“羊群”,不停地往出口处“奔去”,哪里还有时间仔细品味呢?岂有此理!
匆忙中冒雨随手拍了几张就出去了。
喀什大巴扎
说到大巴扎,导游带我们到喀什大巴扎来看看。此时雨下得更大了,路面已有大量积水。
一看外观就知道了,这里与乌鲁木齐的国际大巴扎差远了,但这里是中巴友谊公路的起点,也是南疆第一大重镇啊,毕竟比去乌鲁木齐要近多了!
感觉最多的还是花帽店,各式各式,真正地琳琅满目。这是因为维吾尔花帽是维尔吾族人民精心制作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新疆少数日常生活中也喜欢佩戴的一种用于装饰的物品,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两个活泼漂亮的维吾尔族小男孩,他们面对镜头一点不怵,见得多了,好可爱!
今天要提一下晚餐,烤全羊、大盘鸡!
我们团共三桌,每桌8人,分享这只羊。味道是真不错,就是根本就吃不完!
典型的新疆菜——大盘鸡,里面的宽面是真好吃!
喀什夜市
用好晚餐已过2130时,我们再被带喀什夜市逛逛,怎么这么眼熟呢?
十几年前来过,就是小吃一条街啊!只不过今次改成晚上来了。
这里就是喀什古城的一部分,离艾提尕尔清真寺很近,仅隔一条大马路(解放北路)。
卖新疆馕的很多,但都没有炉子,好像都配送过来的?
一看羊杂碎腿就有点儿迈不动了,但是晚餐的烤全羊吃不少,实在吃不下了,忍痛割爱。
除了外地游客,有许多本地人也在这里享用美食。
清真寺多也喀什或新疆的特点,这条小街也有个清真寺,吾尔达西克清真寺,1999年就已是自治区重点文保单位。
烤包子也成了新疆特色小吃了。
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卖烤蛋的。站在旁边看了半天,制作过程挺复杂。
食材主要是鸵鸟蛋、鸡蛋、鸽子蛋,全是高蛋白食材,大补啊!辅料有鹿角、人参、玛卡、红花、蜂蜜等。
规定的集合时间到了,我们从地下通道过马路,来到艾提尕广场的路边等车回酒店。明天还要来古城逛逛,并观看古城入城仪式。
-The End-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理学会编: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六).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网http://www.xinjiang.gov.cn/
3. 喀什市政府网http://www.xjks.gov.cn/2018/10/07/lyjd/394.html
特别鸣谢:本文部分老照片由Z旅友提供
敬请期待2021仲夏南疆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