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境下的乡土真情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0第三十三期)
新语境下的乡土真情
——李成运诗歌印象及赏析
文/王志彬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有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时光飞驰到2020年,我们进入到了“语音时代”“视频时代”“微信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停不下脚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条来去匆匆的“高速路”。大家写诗歌、用诗歌、赏诗歌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但诗歌作为一种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仍然不过时。读一首好诗歌,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如同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
一首好诗歌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判断:
诗歌第一眼看过去就应该让人动容、动心、动情,感觉到美。好的诗歌,首先是有好的语言。包括在用字、词语排列、造句上的新颖度、语感的迷人。好诗的语言会让人在瞬间感觉到一种动情的美。在我看来,《寻梦如意湖》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和娴熟的运用程度是非常惊人的,从这就能看到诗人雄厚的写作实力。比如,“风从《成安谣》的歌声里来,留下一串鸟鸣和花语”“南湖公园的阳光是甜的,足够照亮你们的花裙子,亲水平台的暖风万米长,能拉直大家的恰恰步”。
第二,好的诗歌经得起反复推敲和琢磨。诚然,诗歌要有迷人的语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想诗歌用字、造句应该合乎某种秩序,可以夸张、可以浪漫、可以无拘无束,但是都是合乎逻辑和想象的。其实,就是写作者在诗歌中展示的技艺。我们欣赏和玩味的,就是诗歌如何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对题材的处理,如何进行起承转合以及诗意的推进。或者说,如何把一个个恰当的词安置在恰当的位置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我们便能领略诗人的胸襟和风度。比如,在《时间上的音符》中有一首《给远方》,我们读完细细品味,给你一种思绪万千的遐想,给你一个充满诗意的远方。
给远方
今夜,月圆
我想写一封信,给远方
不写月色和月色里的秋凉
不写露珠和露珠上的聚散
不写眷恋和眷恋后的叹息
把叙事省略了去
把描写省略了去
把不该省略的全都省略了去
只剩下,那一段抒情
在素笺上徘徊、缠绵、缭绕
比月光还柔软,比思念还悠长
第三,好的诗歌给人以鼓舞,给人力量,越品越有滋味。一个优秀的作品,它不仅能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而且,能够让阅读者在读过后,时不时想起它,甚至忍不住把它找出来一读再读,并且会在这种反复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阅读者的心理。会变成一种精神和力量,让人向真、向善、向美。这也许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的。好的诗本身就是美和美的存在,尽管我们审美的角度会不同,但无疑,我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陶冶和感染。比如,在《寻梦如意湖》中就有一首《诗在南湖》,我就很喜欢。
诗在南湖
喜欢这样的日子——
三千公顷的阳光砸下来
把南湖砸成个玉如意
被十根历史文化柱所标注
一群“疯老头”,方块字一样
凌乱地摆放在观景台上
坐好了是90度
站起来是180度
绕着南湖溜一圈
就是360度
侃大山语言热到52度
一张嘴,散发出二锅头的浓香
无论平仄,不讲对仗
风一样的句子刮来刮去
遇到逗号就停一下
碰到句号便拐弯
如果把它们码在一起
用韵律做粘合剂
再配上一下午的闲时光
就是一首现代诗
近日无诗,我的诗
都让那座南湖收走了
作为一个年轻人,而且诗歌又不是专长。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对老领导的诗作评头论足的。但是,这段时间以来,读《时间上的音符》和《寻梦如意湖》,让我有很多感触和心得,作品里蕴藏的深刻哲理、透露出的浓浓乡愁,读来感同身受,似乎感觉,总要把心里话说一说,不吐不快。
热爱生活、眷恋故土是诗人诗歌的本色。在作品里,诗人的目光流连忘返于如意湖和生活的零零碎碎,以个人敏锐的眼光和触角,感知日常事物的诗意,或捕捉微妙的变化,或触摸历史的脉博,或融入成安地域风物,或刻画生活的点点滴滴,凸显着地方文化的鲜明特色。譬如,《十二生肖故事石》《南湖柳》《楹联广场》《音乐喷泉》《凤凰阁》等等,在诗人眼里、在诗人笔下,如意湖一草一木、一水一景皆入怀,丰富了诗歌内容、表现了对故土的真实情感,更充分展示了作家写作的多样性、广泛性,展示了他的写作实力。
纯净而美、意蕴丰厚是诗人诗歌的一种底色。表现在诗性思维上则是细腻、干脆,形态上兼有中西结合的意味,有古典与现代揉合的基本特征,值得仔细阅读与欣赏。譬如:《桥》, “桥建好后,建桥工人去了远方,留下一片乡音,却久久不愿离去”。又如:《湖边的长椅空着》中写到,“左边,湖水清澈/足够装得下你的潮汐/沿着一首诗的韵律/你就会像春天一样重新变绿/桃花一样的芬芳/小鹿一样的心跳/抬起头,看看天空/并轻声说出,今天天气真好”等。
在《恍惚》一诗中,用长镜头大角度,类似于当下虚拟现实的视觉呈现人生与文化的沉浮图景,以缓慢回旋的节奏和拟人对话的手法探讨生活的真相、文化的魅力。“她从汉乐府的韵律中走来/头上顶着蓝天的蓝,脚下/踏着风和露水,被一些/尘世的杂质和小情绪所包裹”。诗人以宽容的眼光看待往来众生,虽然诗歌隐含着人生哲理,但作为一名诗人,他以文字背后的思想统摄“乡音、乡魂、乡愁”意旨,以诗歌形象化的语言艺术地呈现诗意。
用大量的植物和眼前物象入诗,是诗人诗歌的一大特色。在诗人笔下,如意湖的草木、花鸟、虫鱼皆可入诗、入画、入怀。这些植物写进诗歌里,再加上蝴蝶和低语,湖水和藤蔓,池塘和游鱼,寺庙和钟声等等诸多元素,它们就构成了一幅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细读之下,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与情韵隐若可感。
掩卷而思,最让我感动的是诗人对故土的这份真情。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这两本作品集里,诗人以极其简朴和直白的写法,真情吐露自己的乡土情结和雅士情怀,是一种带有突围性质的和拓展式的文化呈现。坚持汲取古典诗歌的精髓,同时融汇现代诗歌的鲜明特色,以自己的耿直和坦率,表达了自己的真感觉、真性情。
其实,诗人特色和作品风格正如王冕的《墨梅》写的一样,“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祝老局长健康快乐,佳作不断!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
另:欢迎作者、读者扫码加入“成安文学创作交流群”成安文学创作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