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李忠娜:《捐赠随想》

【总第052704期】


捐 赠 随 想
作者:李忠娜


农场宣传部组织为贫困地区捐赠物品活动,看到通知后,我就抓紧整理自己的衣柜,边整理边想,这是处理家里多余衣物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有很多不怎么穿、甚至有好几年都不穿的衣服,扔掉觉得怪可惜的,毕竟都是完好无损的,送人吧,又不知道送给谁,身边熟悉的人,穿得都比我讲究多了;继续留着吧,还觉得占用有限的空间,把家里堆得太满。
于是,我就一边整理衣物,一边把计划捐赠出去的衣服放在一旁,不知不觉竟然找出了二十多件,看着这些计划捐赠出去的衣服,不觉间思绪被这些衣服牵引,其中,时间久远的,有上大学时候我最昂贵的一件衬衫、还有刚毕业计划找工作买的一套黑西服,这两件虽然很少穿,却一直留了二十多年,因为是属于我当年购置的大件,可能费劲周折获得的东西总还是能提高珍惜度。
时间新近的,有我前段时间看到商场促销、打折,冲动买回来的,我还记得促销员的话“有工钱、没料钱,谁买谁合算、买到就是赚……”当时觉得售货员说得在理儿啊,那么大一件外套,赶上促销买一件,能穿几次就值得,可真买回来之后,会发现促销的商品无论从款式和做工都是很草率的,一次都没穿过,于是从“买回来就是赚”变成了“买回来就开始厌”,就算如售货员所说“料”也值钱,可我能用上那个“料”吗?看着依然悬挂在衣服上的商标,我不禁上翘了翘嘴角儿,真诚地嘲笑了自己。
还有其他的衣服有的是因为过时了、有的是因为不舒服了、有的是因为确实穿旧了、还有的是同一个季节、相类似的太多了。
把这些东西装进大编织袋的时候,我在想,这些衣服运到了贫困地区的时候,那些得到衣服的人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孩子多,都是老大的衣服小了,补一补老二穿,老二的衣服小了,再补一补老三穿,以此类推,哪几个孩子是一家的,看一看穿的衣服就知道了,有的时候,老大膝盖上的补丁与老二衣服是一样的花布,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如果村里谁家有个城里的亲戚,逢年过节能拿回来一些旧衣服,都是被村里人极度羡慕的。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邻居指着自己穿的衣服说“这是人家不穿的衣服了,我们就捡回来了。”对这句话,我特别不理解,这样好的衣服为什么就不穿了呢?那他们穿什么呢?他们能“捡”,我能不能去“捡”呢?这样的疑问一直是放在心里,也没好意思问过别人。就像我第一次住在楼房里是串亲戚,正巧亲戚家隔壁的两口子吵架,吵得很凶,我能听得清清楚楚,当时一个大大的疑问就是“住楼的人还吵架吗?”
我还整理出来很多长期存放在柜子里的腰带和丝巾,腰带是宽窄长短、各种材质都很齐全,丝巾是各种颜色、大小各异,不整理不知道,竟然积攒了这么多。曾经的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腰带和丝巾,总觉得这样的小物品装饰一下,特别美,可是不知不觉随之时间推移、年龄增长,就把原来觉得装饰一下会扮靓自己的饰品,现在觉得是一种多余、一种束缚,从以前会专门买各种装饰腰带,到现在都不会买带腰带的衣服,从原来把丝巾小心地悬挂,到现在甚至把长丝巾当作了捆绑衣服的带子……
不禁感叹,原来我自己也有这么大的变化了,以后面对周围人与事的改变,也无需不解与惊讶了,我自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最后整理出的衣服装在一个大大的编织袋里,让老公扛去了指定的捐赠地点,我看着老公扛着大袋子晃晃悠悠地走在我前面,到了指定的捐赠地点,大门外面放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我猜想一定是捐赠者在开门之前来的,就直接放在门外了。走到室内,已经整齐排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编织袋,还有很多纸兜、塑料袋等装着各样捐赠的物品,看到这个场景,我又想到现在我们的日子都好了,真应该好好珍惜、知足感恩。
作者简介
李忠娜,女,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在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庆丰农场工作,先后在《黑龙江教育》《北大荒日报》《鸡西日报》等纸质媒体上发表稿件200余篇,网络媒体发表作品3000余篇。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