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学:吹牛皮儿
【总第068401期】
吹牛皮儿
作者:姜思学
喜欢吹大牛儿的人最好不要看这篇文章,否则伤了自尊我是不负责的!
吹牛皮的来源就不去考证了,什么“皮筏代舟”、便于“褪毛”等等。总之,吹羊吹猪可以,牛皮之大是万万吹不得的,能把牛皮吹起来,不是刻意地说大话,就是心理有了问题。
但是,吹牛皮儿的人却不在少数!政要高官“猛”吹,富商巨贾“狂”吹,专家学者“雅”吹,甚至连市井小民也不知所以地吹。
有一则笑话,说山东一农民哥们吹牛:“七百斤老牛戴八百斤铃铛,一走‘咣咣’的,全天下都听见了!”他大哥说:“俺咋没听见!”他说:“您没在家!”这哥们着实有趣,敢情他家就是全天下了!
专家学者的吹,似乎“雅”些——动辄将某些“证书”、“奖项”晒一晒,和某些“重要人物”的合影亮一亮,其实没什么大用的,甜甜蜜蜜,同睡一个床的夫妻都要离婚,何况只是合个影呢?至于什么“123”学者,什么“321”专家的名头,“真”的无话可说,假的吗?哈哈哈哈……没什么意思!但无论真假,我只记得“123”的别用是“使劲”来着!
微信的出现,更是吹大牛者的妙用工具,无需见面,无须说话,网上一发,不明就里,不好意思,或有意攀附的人点个赞,灵魂就离开了躯壳,飘飘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认识的一位高校校长似乎属于此类,不怎么会英语,讲话偏偏要夹杂几个英语句子,借以显示“哀家”也是懂英语的!但有一次却将英文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读成了类似于汉语“骂死你”的发音,贻笑于大方之家矣,惹得同僚和教师们见面就“骂死你”了好几年;到某个国家“访学”,廉价地授予了一个什么“黑克蓝”院士的称号,就欣欣然地以为自己就是当然的“院士”了!
富商巨贾的大“阪指”、大“金链子”有类于此吧,俗不可耐得很,但却来得“直接”,这或比所谓的专家学者们的“雅”吹要好些,因为毕竟是真金白银的东西套在脖子和手上,而雅吹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反倒很难说!
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智少而谋多,不“吹”怎么能唬得了一干众人,宣王不查,东郭先生滋润得很,湣王来了,走了就是!
这样的吹,危害似乎还小些,但政要高官们的吹就要不得了,严重者或有亡国之虞!“天朝上国”的自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胡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瞎吹等等,都是因“吹”而危害极大的实例!
当然,“诙谐”和“艺术“的夸张不在此列——“十年前,我能一掌打死你爸爸,十年后我照样能一掌打死你……去死吧,死蚊子!”这是诙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咏则属艺术夸张。这样的“吹”——吹得,让人喜爱,且韵味无穷!
绝多人自觉或不自觉的都有爱“吹”的毛病,但绝多人也并不讨人厌烦,亲人或好友间吹个小牛是无伤大雅的,但正式的场合,重大的事情,一定的身份等,还是不“吹”的好!
2018年12月7日
姜思学: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桦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