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皮痹(硬皮病)】
皮痹
是一种以皮肤初起肿胀发硬,久则菲薄如纸为特征的皮肤病。相似于西医的硬皮病。本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亦可见于各种年龄、性别。皮损可发于头面、颈胸、腰腹、背臀、四肢等任何部位。可单发,亦可多发。病程较久,进展缓慢。
诊断依据
1、系统性皮痹
(1)多由手指起病,渐及前臂、面部、躯干。初起患处发红肿胀,触之坚实,压之无痕,失去皮纹。
(2)渐扩大顽硬,紧张而菲薄,不能捏起,形似皮革,光如涂蜡,以致表情消失,唇耳硬薄,鼻尖似鹰,口开受限,手指尖细,手足硬挺,食饮难下,状如僵尸。
2、局限性皮痹
(1)初起仅有一至数块皮肤变硬,发无定处,形如豆粒钱币或似线带银元,界限鲜明,可逐渐扩大。
(2)皮面菲薄凹陷,其色黄白,似象牙色。发于头皮者,则毛发脱落,难以再生。常见于前臂伸侧。
3、患者多为女性,多有发热、牙龈萎缩,面、颈及手掌呈斑状纹,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4、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有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等自身抗体。丙种球蛋白升高。X线摄片见指骨末端骨质吸收或软组织钙沉着。
鉴别要点
1、系统性皮痹
(1)斑状皮肤萎缩:皮肤萎缩处柔软,按之有空虚感或呈泡样隆起。
(2)萎缩性扁平苔藓:皮疹呈白色点状,中间有微小凹陷。身体其余地方常有典型的扁平苔藓样皮损。自觉痒剧。
2、局限性皮痹
(1)雷诺病:无皮肤硬化和骨变化,但有部分雷诺病与皮痹初起症状一致,需边治疗边观察。
(2)皮肌炎:皮损为眼眶周围有水肿性淡红斑,并有多发性肌炎,24小时小便中肌酸量明显提高。
辨证论治
1、寒湿阻滞型
【证候】多见于局限性皮痹,其肿势局限,皮肤萎硬,捏之不起,蜡样光泽。舌质黯有瘀斑,脉象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通行经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黄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0g,丹参15g,姜黄10g,炒三棱10g,川牛膝10g,王不留行12g,路路通10g.
2、脾肾阳虚型
【证候】多见于系统性皮痹,其病势广泛,初起皮损处水肿,逐渐萎硬。肢冷恶寒,神疲倦怠,肢端发绀,面色晦暗,腹痛便溏,月经不调或闭经。舌黯或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助阳通络。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炮附子10g,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0g,炙甘草10g,丹参15g,黄精15g,生山药20g,干姜10g,当归15g,鸡血藤15g,桑寄生30g.
其他疗法外治法
1、系统性皮痹
(1)可由大黄、川芎、桂枝、细辛、红花、艾叶、透骨草、樟脑、肉桂等药物中选用多味,量约20到40g,水煎取汁,浸泡或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注意保温,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透骨草、川芎、当归、赤芍、红花各30g,川乌、草乌各15g,乳香15g,丁香15g,肉桂12g,共为细末,凡士林调敷患处。1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局限性皮痹
(1)初起,可选桂枝、红花、石菖蒲、伸筋草、制草乌、蜀椒各25g,煎水熏洗患处,1日1次。
(2)川楝子、蜀椒各20g,食盐炒后布包,趁热时温熨患处,1日1次。
(3)回阳玉龙膏以黄蜡调和,贴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