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金:肥料---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4002期】
肥料---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有句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使粪,等于瞎胡混"。可见肥料在作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1954年,毛主席总结了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倡导遵循八字宪法,注重改良土壤,增加肥料,发展水利,推广良种;还要合理密植、植物保护、田间管理和工具改革。"肥"被列为作物高产的第二要素。
以前的农村,房前屋后,经常堆放着圈肥土肥。这不但不是垃圾和污染物,而且是一堆财富。那时社员种地,主要施有机肥,可以节约开支,培育地力。包括动物粪便、腐烂秸秆等,占比最大的是养猪积的圈肥。
把圈肥施到地里,需要经过:起圈(把圈里的肥,放到空场上)、倒粪(变成小块)、推粪(将粪用推车运到地里)、扒粪(播麦种时把粪肥撒到耩子里)。
社员们也积土杂肥,如炕洞土、屋框土、锅底灰 、湾沟泥等。夏秋季里,生产队还鼓励社员拔草积绿肥。
学校也不闲着,老师时常安排学生参加拾粪积肥劳动,每个学生都派任务,女生也要持粪铲子,背粪篮子。那时的孩子劳动观念正,手能力强,不厌恶劳动。
1970年代,农村种菜一般是不用化肥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才使用化肥。
化肥是无机肥,包括氮、磷、钾肥及复合肥等。化肥肥效快,缺肥作物追喂化肥后,能迅速改善其生长状态。
当时,我国的化肥工业还比较落后。品种少,质量差。含氮类的,主要是氨水和碳酸氢胺,尿素都不多。
我国缺磷钾肥,国家只得拿出有限的外汇,从发达国家进口。像"美国二胺"、"加拿大钾肥"、在当时都是上好的化肥。
那时给小麦追肥,主要用氨水。生产队用马车运来氨水,盛器是橡胶囊、陶瓷坛子。氨水易挥发,对眼睛气管有极强的刺激性。若不小心泄露,会把人呛得喘不动气,像吃了口芥末。氨水用专用耧划到地里,需要两人操作。给玉米追肥,主要用碳胺,要在墒情好时追施,最好是穴埋。
世事沧桑。由于人工费的提高,为了增加肥效及施肥效率,现在种地都以化肥当家,靠机械播撒。大田作物基本不用粪肥土杂肥。
使用农家肥,花费了社员不少力气,但是也不自觉地养护了耕地,确保了农产品的品质,生产的蔬菜、粮食,按现在的标准都是绿色、有机食品。
2018.12.16
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名利随缘慎追逐,升迁进退两相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桦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