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宏:陪伴

【总第107402期】

陪  伴


作者:王树宏
2020年的新春佳节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令国人永生难忘的节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疫情来势汹汹,彻底打乱了人们原有的正常生活节奏。一时间,惶恐、惊慌等各种不安情绪迅速扩散、蔓延。
我所在的农场虽然地处偏远,但疫情防控形势与全国各地一样严峻。一夜之间,各住宅小区全面封闭,往日热闹的健身广场,人流攒动的商业大街,车水马龙的街道,仿佛瞬间蒸发,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宣传标语,流动的宣传车,不间断进行疫情播放的高音喇叭,各小区、主要路口设立了检查站,到处是带着红袖标的执勤人员及志愿者,整个场区瞬间变得空旷、寂静起来,有些令人猝不及防,让人不知所措。
由于担心独居在另一个小区的母亲,在农场全面戒严的前一刻,收拾了简单的洗漱用品及几件换洗衣服,匆匆来到母亲所居住的小区,开启了与母亲在疫情期间一个多月朝夕相伴的难忘时光。
说起来惭愧,自从自己有了小家后,受繁忙工作、家庭琐事牵绊,很少有与母亲单独相处的机会。母亲现已年过八旬,身体还算硬朗,只是2015年的一次意外,导致左腿粗隆间骨骨折,恢复后要靠拐杖辅助行走。我们多次提出要轮流照顾母亲,但一贯要强的母亲却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尚能自理,没必要让大家舍弃小家来照顾她。母亲向来如此,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轻易麻烦儿女,不愿因为自己的事而给儿女增添麻烦,处处替我们着想。正是从那时起,每到节假日、双休日,兄弟姐妹们就自觉自愿地聚集到母亲家,陪她一起吃饭、唠嗑、玩扑克、打麻将,风雨无阻,这也是母亲最高兴、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
母亲这一生很不容易,自五十年代中期与父亲结婚,千里迢迢地从河北老家只身投奔在北大荒工作的父亲,与父亲风雨同舟半个多世纪,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7个孩子。由于父亲工作忙,基本上没时间顾家。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是母亲靠勤劳的双手及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供我们上学读书,将我们养育成人。母亲常说:无论哪朝哪代,没有文化就难以立足,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只要愿意上学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完成学业。父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在生活最难捱、最拮据、最窘迫的时候,也没让一个孩子放弃学业,才使得我们兄弟姐妹步入社会后,均拥有一份儿相对稳定的工作。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是个超人,能量强大,无所不能。每天一睁眼,就要考虑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白天要到家属大队上班,下班回到家还要给孩子喂奶、做饭、烀猪食,洗洗涮涮,喂鸡、喂猪、喂鸭鹅;夜晚还要为全家人缝缝补补,做衣、做鞋,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一个9口之家来说,仅靠父亲几十元的工资,是远远维持不了一大家子的基本生活所需,是母亲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作以及精打细算的智慧撑起这个家。为了能让我们吃饱,母亲时常将自己的口粮省下来,贴补给挣工资的父亲、正长身体的我们,自己却经常饿得头昏眼花;为了让我们穿暧,母亲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才确保全家人从未有过衣不蔽体的尴尬。正是母亲的巨大付出,才换来全家人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母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依赖,每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总是第一时间回家去向她倾诉,以寻求她的安慰,这似乎已经成为常态。现在想来,觉得很自私,只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却给无辜的母亲徒增烦恼。1989年儿子出生,身体及其廋弱,经常生病。爱人在外地上学,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要经常跑医院,每天忙的焦头烂额。母亲心疼我,要帮着我带孩子。当时母亲家正养着奶牛,每天与父亲既要放牛、挤奶、卖奶,还要做家务,实在不忍心再给母亲添麻烦。最终还是没拗过母亲,孩子一直帮我带到两岁,有了抵抗力,才送去托儿所。这就是母亲,在我悲伤时,给予慰籍;在我沮丧时,给予鼓励;在我无助时,给予力量;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最强有力的支持……
母亲觉少,每天睡的较晚,起的较早。晚上与母亲一起看电视,她总是将遥控器递到我手中,随着我的喜好陪着看。早上,为不打搅我多年养成的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不良习惯,母亲总是蹑手蹑脚地起床。怕所拄的拐杖弄出声响,影响我休息,特意将拐杖头用棉花和布包起来,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这就是母亲,永远甘愿为儿女付出,不求任何回报。
每天陪着母亲看电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黑龙江新闻》,及时了解全国及省内的最新疫情动态。疫情严重时,我们的心情也跟着沉重压抑;疫情逐渐好转时,心情也随之舒缓放松,每天与全国疫情进展同喜同悲。看戏曲频道,欣赏各种戏曲名段,京剧、平剧、黄梅剧、河北梆子等等都是母亲的最爱,有时还跟着曲调与母亲哼上两句。看电视剧,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或激动或悲伤。有时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母亲竟然不知不觉地打起瞌睡,响起了呼噜声。
下午,多半时间是陪母亲唠嗑,唠她小时候及我们小时候的很多趣事,虽然许多事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但也不戳破,依旧认真地听着母亲一遍遍地复述。母亲与父亲的老家都在河北,两人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的家庭人口比较简单,只有姊妹俩,上有一个姐姐,比母亲大8岁,童年生活还算富裕,上过学,读过书,直到姥爷去世,平静安逸的生活被彻底打碎。姐姐出嫁,年仅12岁的母亲与裹着一双小脚的姥姥相依为命,用稚嫩的身躯撑起了一个家,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母亲年轻时,爱看老书,能写家信,接受新生事物快,聪明、智慧、勤劳、悟性高,只要是接触过的东西,无需专人指导,自己就能琢磨出来。在我们那个连队,母亲是第一个会使用缝纫机的人,第一个会修理缝纫机的人,第一个学会裁剪、缝制衣服的人,第一个学会烹制各种美食菜肴的人。总之,母亲会干的事情还很多,一直以来我都很为她骄傲。
母亲一辈子节俭,向来舍不得为自己花钱,给自己买衣服,即使现在生活富裕了,仍就沿袭年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疫情期间,人虽不能外出,但可向商店打电话预购各类蔬菜水果,送货上门。每当我有这样的想法征求母亲的意见时,她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拦,不让我乱花钱。我只好背着她偷偷地打电话,将生米做成熟饭。
从我记事起,母亲永远是那个为家人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报的人;是那个每天睡的最晚、起的最早的人;是那个忍辱负重、无怨无悔的人。与母亲相伴的日子里,每天早上,母亲都早早起来,做好早饭等着我,令我即感动又内疚。
每天与母亲宅在室内,站在窗前欣赏室外的云卷云舒,竟然成为了我们的靓丽风景。空旷的健身广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人影难觅;高耸的住宅楼区,只有带着红袖标的执勤人员,不时冒着严寒往返巡视的身影;阴晴不定的天空,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雪花飘飘;飞来飞去的小鸟,一会儿落到光秃秃的树杈上欢快雀跃,一会儿又飞到雪地上不停地啄食,令人羡慕。疫情前,每天上午与母亲相约在健身广场,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与前来健身的人们聊天,分享各种生活乐趣,很是惬意。宅家的日子里,每天都迫切期盼这场疫情早日过去,重新享受自由的呼吸,重新拥有曾经的美好,祈祷人们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各行各业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好在在党的正确英明领导下,在那些可亲可敬逆行者的不懈拼搏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笼罩在华夏大地的阴霾终于被逐渐驱散,迎来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刻。这也是无数个逆行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用生命代价、牺牲精神、无私奉献换来的,我们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记住那些为我们重拾岁月静好付出生命代价的烈士们,记住那些为我们始终坚守安全防线而默默付出的所有人。
随着小区疫情的解封,我的使命也暂告一段落,但还是很难忘与母亲相伴的一个多月时间,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美好记忆。蓦然回首,母亲已陪伴我走过了六十多个春夏秋冬,面对她的无私给予,感觉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对她的亏欠,无法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用实际行动去慰藉曾经、现在、今后依然深爱着我们的母亲,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她、孝敬她。
衷心祝愿母亲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快乐!祈愿能与母亲长久相陪相伴,同赏每个季节带来的不同风景!
作者简介
王树宏,1961年出生,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红星农场人,退休干部,爱好写作,喜欢随时将日常熟悉的人或事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先后有长篇通讯、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等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

  • 可惜了这一树金黄……

    这是一个成熟的小区,前前后后的经过几期建设才建成,经过十五年的光阴打磨,小区的树木可以很好的庇荫,四季花开也很美,我的家就在这个院子里. 小区面积还是挺大的,每天早晚院内散步,几圈下来能够满足锻炼需求 ...

  • 刘凯 | 桂花香处是深情

    桂花香处是深情 文|刘凯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了一次年度例行体检,报告单上提醒,不要做高强度的剧烈运动,适合进行一些漫游型的活动,抛弃了之前的打球与快跑,我选择了早晚八公里散步出行. 生命在于运动.耳边 ...

  • ​董素印 | 父亲的拐杖

    总第1251期 文字 | 董素印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治疗休养,母亲终于可以自行下地行走了,但毕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病后初愈,身子虚弱,总显得有点步履蹒跚.突然想起父亲用过的珍 ...

  • 入围作品|谢广森:父爱沉沉的小山村

    父亲不足100斤的体重,1.5米的身高,是小村出了名的小个子.小时候,我也真希望我的父亲,在我们的眼里还会长高.长大,长的同别人的父亲一样,在孩子们的身后一站,像一座山. 我们全家共有9口,9个人要吃 ...

  • 散文||留印2021年春节【征文】

    留印2021年春节 鲁莽||广西 岳父的过世,注定了2021年春节我们一家的不平静. 一月二十八号,妻子接到近千公里处的小孩姨妈打来电话,说岳父快不行了,希望我们能赶去见上他最后一面.妻子和女儿各自的 ...

  • 【中华圣母杯征文】文宏武:儿是娘的心头肉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散文||父亲的“拐杖”

    父亲的"拐杖" 自打记事起,父亲一直给人温和.忠厚的印象,从没有对谁急过眼,对母亲也不例外.但在上个星期六,父亲却因为一件小事跟母亲急眼了,还和母亲争得面红耳赤. 那天,我和往常一 ...

  • 耄耋老人出门不肯拿拐杖,原因是怕别人说年纪老

    ☆☆☆☆☆☆ 拐杖(散文) ☆☆☆ 我们去爬黄山,下山的路上,两腿酸疼.多亏我们上山时买了拐杖,否则真下不了山了.这支藤条拐杖,好像是天然生成的,又轻便又美观.回来时,我们给父亲买了一支,满心以为父亲 ...

  • 【“疫”期故事】李军宏:43张药品说明书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43张药品说明书 作者 | 李军宏 准确讲,是43张母亲吃了一年多的药品说明书,这药叫奥氮平. 母亲睡眠不好,从年轻就开始,我从当娃娃就晓得,但农村人谁把这当病,农村人衡量一个人病 ...

  • 王树宏:桃红花开又一春(散文)

    [总第141001期] 桃红花开又一春(散文) 作者:王树宏 我的家乡坐落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北安市东南,枊毛河畔.这里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进入五月,春姑娘才迈着轻盈的步履如约而至.当和煦 ...

  • 王树宏:我在春天里等你

    [总第075102期] 我在春天里等你 作者:王树宏 我在春天里等你, 等来万物复苏的一季. 冰雪消融, 春潮涌动, 大自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北归的雁群兴奋地划过天际. 我在春天里等你, 等来欢歌笑 ...

  • 【万家灯火】王树宏:《再叙同窗情缘》

    [总第054305期] 再叙同窗情缘 --为八五级党政班同学再聚首而作 作者:王树宏 带着昨天的青春与浪漫 带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带着33年同学情谊 2018年6月5日 我们来了 携着伴侣 相聚在美丽的 ...

  • 【万家灯火】王树宏:《话东北方言“整”》

    [总第038703期] 话东北方言"整"(杂文) 作者:王树宏 随着东北二人转.小品的日益火暴,许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东北方言也跟着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无论是名不见经转的小人 ...

  • 【诗说心语】王树宏:《再叙当年同窗情》

    [总第027901期] 再叙当年同窗情 作者:王树宏 时钟-嘀嗒作响, 岁月难掩流逝的忧伤. 为了再见的承诺, 期待在焦灼中疯长. 终于听到同学的召唤, 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 带着难掩的思念, 汇聚到 ...

  • [三江文学] 九月感怀(诗歌)|王树宏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3226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玲子 校稿 :王维新 九月感怀(诗歌 ...

  • 王树山书法 《红楼梦》春梦歌 警幻仙姑诗词赏录

    王树山书法 《红楼梦》春梦歌 警幻仙姑诗词赏录

  • 王树山书法《红楼梦》秦氏卧房对联赏录

    王树山书法《红楼梦》秦氏卧房对联赏录

  • 王树森||我的宅居抗战 朗诵||俏佳人

    我的宅居抗战 文/王树森 我的抗战 我不是军人, 我不是医生, 我不是干警, 我不是药械歼究人员员 我不是应征的哥司机 我不是提前上班的工人 我不是超市莒业的职工 我只是一个退休闲居的七零老人. 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