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大明宣德炉简单技巧
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
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 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这熏香除秽的观念和炉器的形制,都是受了神仙方士等流行思想的影响。到了魏晋玄风盛行后,士人们开始讲究姿仪,“薰衣剃面”成了士族优雅风仪的体现,于是香薰的样式更趋多样化,多由青磁烧制。唐时佛教大盛,香具的形制自然更加繁多。质地有铜制品、绞胎器甚至金银,到了明清,用铜制造的薰炉,更是出现不少。
在明代与景泰蓝和明式家私是最杰出的三种技能品,其间以宣德炉显得尤为珍贵,无价之宝。可是有些仿的技能也十分好,可是技能也不错,所以也有必定的价值,有的报价仍是很宝贵的。
不但宣德款的字体多种多样,关于字的写法也有很多传说。例如,“德”字是否有“一”,就有许多说法。底款中有的德字中间有“一”,有的没有那一横。这个说法比较靠谱。跟“馆阁体”有关,也与明朝大书法家沈度有关。当时皇帝喜欢“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风格,沈度的书法风格也是类似,皇帝也非常喜欢沈度的字。相传如今位于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的经文,乃沈度所书。沈度的书法作品中“德”字就没有中间那一横,古代也是上行下效这一套,皇帝喜欢这样写,下面的人也都照搬了。
在2003年中国嘉德专场时以166.1万元成 交,在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 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倍。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有3件宣德炉的成 交价格超过1000万元。就这一批宣炉中的20件,在2010年匡时秋季拍卖会“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成 交额达到9844.8万元,成 交率100%。
冲耳炉的造型是宣德炉中最为经典的,明清时期以此形造炉者最多。其中,明炉扁宽而沉实,清炉饱满而略高。据此炉之造型,应为明器焉。此炉壁薄扁宽,重 心垂中压手,弧而圆满雅致,双耳椭圆,孔如蚕豆,垂腹鼓沉,三足适中;足、款、双耳平行相对,内膛平滑有弦线,内沿舒展有回廊,与《俪松居遗珍》一书中“顺治比丘”炉形相近,且又多了许多古拙之气。此炉皮色枣红,盖朱砂、硼砂等矿物颜料烧炼着色也。岁久,浅淡相渗,参差烟岚,沉浓蕴光,凝肤润脂,怡目怡神养性焉。
香炉是古代一种鼎炉形器物,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有盖的香炉可内置香料,点燃后香雾 烟气自盖孔中袅袅升腾弥漫、时聚时散,给人以无限遐想。最初人们用香炉仅仅为了礼仪,将所穿衣物薰香;也有文人雅士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 香夜读书”的意境;后来无盖香炉出现,逐渐演变为用于焚香祭拜。在古代,焚香祭拜时通常用的都是三足香炉,而在汉代前,我国就出现过以陶、瓷、铜、铁、瓦 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到了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制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 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