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2) | 世界道学网

智者在呼吁,圣者在行动,传播道德经,天下有和平,要偃武修文,人类才文明。

老子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身在战争之中,心存道德仁义。不得已佳兵利器,不得已惩恶扬善,不得已除暴安良,不得已误伤无辜。事已如此,怎么办呢?只有“哀悲泣之”,一定要“丧礼处之”。

众生皆贪生厌死,君子有好生之德。由于阴阳的循环,太极的旋转,世事的变幻,人心的善恶,武斗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些自然规律,有道的君子早已洞悉,怎么办呢?“俭武”、“偃武”。用弱不用强而守柔;用和不用刚而守慈;用朴不用奢而守俭;用气不用意而无为。无为者,重视道德文明教育,无量度人贵生养生。

有因果规律,就有感应原理。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有原动力就有反动力,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定律。华山论剑,你杀我砍,英雄豪杰今安在?九真论道,你功我德,仙佛圣真在莲台。唯有无极的道德之气,才是吉祥之气,祥和之气,浩然之正气。正气流行,风光明媚,春风梳杨柳,莺歌伴燕舞,天下有和平,众生有文明,人间就是极乐天堂。

老子是人类的大道德家,大知识学者、大善士、大教育家、大成就者。老子留传下来的《道德经》,不但是道教的正统正宗,道德家的源流根本,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而且是世界人类的知识宝藏,天下共有的智慧结晶,天下人类太上的文明指南。

修行者,不要违背自身的自然规律,而去盲目的行气导引,人为追求,就是自认为得气愈病有了功疗效果,也不能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然的话,轻则造成走火人魔,重则形成神经伤残,若如此,岂不悲惨。养生不成反伤生,魔林又增一妖精。大家修行练功习法,最好就近请教行家指导。道贵师承,法贵精专,百练而不如明师点拨。

偃武修文,制动守静。修行者的意识一经萌动,就是太极,太极生八卦,越聪明越智慧,越巧思越作为,就会离大道越来越远。因为,大道在虚静之中。

第三十二章    圣德

老子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意译]大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她常久不变,道无形无象,是不好称名的;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天资,她虽然纯朴而又小而无内,天下谁也不敢凌驾于朴之上而称其为臣。

诸侯君王若能够遵守道的自然法则去治理天下,天下的人将会自动的归顺服从而相敬如宾。

天地间阴阳二气如果交融和合,大自然就会降下甜美的雨露,民众谁也没有去指挥和命令她,她却自然地均匀地布施到大地上,以滋润群生。

事物一开始形成,就受万物之灵的人的制约而有了名称,既然有了名号称谓,事物就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和生发,智者应该知道该停止的时候就应该停止。知道停止,事物就会长久而不早夭败坏。这大道的自然法则就是普遍的存在于天下的,就好像百川溪谷江河自然的流归到大海之宗一样。

[札记]百川归海,万物归道,这一切都是自然。自然的法则,这是平常之道,平常的人所从事的平常之事,都是逃不出这自然规律的平常之道的。非平常者办非平常之事,非平常之人及其事与物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长久存在的。非平常之人,就是仙佛圣真。办非平常之事,就是修行。修行者,夺天地之造化,摄日月之精华,借自然之玄机,育无形之圣胎,成道林之真人。

动乱之时,魔妖横行,道显圣德,不得已标新立异,以名正言顺。玄门九真应运而生,自是而出,随时代的脉搏隐显沉浮。动乱之时,各种名目纷纷成立。

静安之际,道德流行,社会和谐,人类文明,名立后就要止住,不可执著名相,要使有名归无名,返乎自然原始之大道。玄门九真之名也要止住,天下已由八卦返九真之时,九真之名也就终了。静安之际,各种名目将纷纷消失。

动乱之时讲无为,将会损身破家,祸国害天下;静安之际论有为,同样也会害身坏家殃国坑众生。要审时度势,知火候,晓进退。动乱之时讲平衡,用数术;静安之际论无为,用道德。所以作者先著《中华数术家气功》,以建功立业,有守有为,后写《道德真经学》,以积德行善,为而不争。

道一本散为万殊之时,社会和人间需要九真图,万殊复归道一本之际,社会和人间需要修真图。

修行炼丹者,先炼精化气。精者,人身之精微物质。如生殖之精,涎(xián)液之津等等。将精津化为精气(载体),将呼吸之气化为元气(能量),将识神知识化为神气(信息),三气合一,积精累气全神于丹田。丹田气足自然化为神,神则自然还于虚空,还虚则自然合于大道,合道则自然成真。调心调息守丹田,坎离交而产大药,水降火生育元婴,这是后天有为之法。

有为之极自无极,乾坤交融金丹显,阴阳和合景象新,后天返先天,有为化无为。练功勿追求,功到自然成。功到此境,修真图初显。

精要满,气要足,神要全,自转行周天。督自升,任自降,返还丹田再温养。功到此境,中极图成。道士游了方,神仙开了光。八卦化九真,七情六淫难得生。淡泊的生活能清心,清凉的甘露能沥心,到此时此境,浑身软绵舒泰,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心平静,意不驰,心安身安,逍遥自在。功到此境,九真图成。九真图现天机显,大显神通在人间。

时运至,天数到,阳寿满,圣德圆,正觉超脱,白日飞升,九真达全真。功果至此大圆满,修真图大成。

第三十三章      辩德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译] 能够认识和知道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把握和知道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降服和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控制和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能够知止知足就是富有,能够身体力行就是志气。不迷失方向和不丧失根基的人可以长久,有为者立功立德立言于世,身虽毁而精神却永垂不朽,这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仁人、志士、大德,才是真正的长寿。

[札记]人生于世,要有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什么是明智,什么是强力,什么是志气,什么是长久,什么是真长寿,能够分辨出来者,就可以称为有德。有道才有德,有德就有信义智仁礼,有了信义智仁礼才能返德复道。

修行就是一种内向性的运用意识的养生技术。怎样内向性的运用意识养生呢?共分为六步:

一、要有自知之明。聪明其内,糊涂其外;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每日省悟,是否违道失德,有无利欲熏心,不可邪思妄为,要言行举止不离好。

二、要有自胜之强。严格的控制自己的心猿意马,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降伏杂念,坚定道心,凝神入静,精勤修行。

三、要知止知足,满足物质生活的现状,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要体道返朴,恬淡寡欲,安贫乐道。看淡红尘世情,珍重脱俗道心。不怕贫困亏损其身,只要康乐圆满其心,道心显现凡念退,性光闪耀不同俗,修行者,乐在其中。

四、既要有志气,又要自强不息。艰难险阻志更坚,百折不挠(náo)要强行,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圆金丹誓不休,无限风光在险峰,真人前程似锦绣。

五、不失道德,不忘根本,有源有流,源远流长。天上天下,唯道独尊;地上地下,唯德最贵。唯有修道行德,建根本,复我本来见天真,这才是久居之地,应止之所。

六、死而不亡,正气长存;肉身虽死,精神永存。修行者一旦功圆果满,就会由九真达全真。全真者,与太虚同体,与造化同寿,与天地合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形质虽化,性体永存。

健康优于财富,长寿胜于名利。常人有为,皆以追求事物的表象为满足。须不知这是以消耗生命本能为代价的,得不偿失。如此这般,都是意识场势的极化并向外耗散,所以人就会有病患和早衰及短寿。只有心神内向而中和才是对生命的节约。作者著书立说,建宫观道院,有守有为行其常道,这是天使之命,天命之令,岂敢有违天道自然?一切顺其自然,相辅相成。因势利导,圆其外功。待到业消障除愿还之日,再满其内功。

真人不露相,时时借形显其圣。露相非真人,处处感应非常人。非常人无为无不为,留下正气布乾坤。

非常人内向性的运用意识,意守丹田,自观自静。自静自观,静观其妙。百日无漏筑基成,基成性平漏尽通,修行其道自然,即人人成仙有高寿。后天心死,先天性活,神通玄妙,真人一个。如此则死而不亡,万寿无疆。

第三十四章   任成

老子曰:大道泛①兮,其可左右。万物恃②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生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 ①泛:音fàn,指水的流淌。②恃:音shì,指依赖。

[意译] 大道像春水一样广泛的浸润流淌,可左可右,不拘其形,任凭万物之需而成其要。万物依赖水以生存,而水却永不推辞,有求必应,水使万物生长成熟但从不言自己有功。水生养了万物而从不去占有索取和主宰。

大道是无私无欲的,可以说是十分的渺小,小而无内;万物最终都回归了大道,而万物却还不知道大道是自己的主宰,大道是十分的伟大,大而无外。因此,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始终不称其为伟大,而最后才成就其伟大。

]道德之体现,在自然界,水德是代表;在人群中,圣德是表率。圣德因为“任成”才“成其大”。任其成长,任其成熟,任其成功,道法自然。

圣人效仿水之德,任其成而成其大。水,柔软静顺,广泛流行,无所不达,无处不至,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下左右行,纵横顺逆通;无定向,无定形,能方圆,能污净,任其物之形与性,而成其形与性。遇至冷而为冰,逢至热而为气;还有云霞雪雹、霜露雨雾等,这都是水的变通幻化。水利益万物而不称功,所以才有大功。

常人效仿圣之德,任其成而成其大。圣人,虽然立功、立德、立言,但为而不争。圣人利益众生而不居功。所以才成其功。

修行者,要有水德和圣德,不要地位要爱心,不要尊贵要奉献,不要名利要功德。伟大出于平凡,为公就是圣贤。学大道无私,倡天下为公,社会自然会和平进步,人类自然有康乐和文明。

有春风森林,自有鸟语花香。有大海汪洋,自有鱼游虾行。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水不言自流,人不言自能。圣人居渺小而成其伟大,修行者居卑贱而完善人格。在红尘中脱其俗,在贫贱中成其道。

失去有形,得到无象;失去无形,拥有万象。心外一切皆归公,真心献给天下人。我者非我,人者非人。心者非心,神者非神。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宇宙万物是我,我就是宇宙万物。修行就是修心,修心要修到心包太虚,心就是太虚。真我左右和主宰人之心,由人心复道心,道心才是真人之真心,唯有真心才是仙佛圣真。

我在气中,气在我中。气我合一,真意神通。气盛则生,气衰则死。气聚成形,气散成风,神仙一阵风。学神仙,练气功,一阵风来见神通。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全真。修其行,任其自然达九真,九真自然成全真。

第三十五章     仁德

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①,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②。

[注释] ①饵:音ěr,指食物。②既:音jì,意穷尽。

[意译] 把握住真理大道的人,天下的人都会皈依向往。皈依向往不但不会有任何妨害,而且还能得到安宁、和平、康泰;皈依向往的人,快乐得就像饥饿的人,正吃着美味可口的食物一样,连过路的客人都不得不止步羡慕(xiàn mù)地观赏。

仁义道德之士谈玄论道,她平淡无奇没有趣味。大道无形无象,看是看不到的,只有体察得出来;大道无声无臭,闻是闻不到的,只有感应得出来。如果要运用大道的话,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穷无尽,无限无量的。

[札记] 只有慈悲博爱的仁德之士,才能“执大象”,而“天下往”。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顺民心者顺自然,顺自然者顺民心。人民之心,就是道心,修道要修出人民之心。同心才能同志,同志才能同道,同道才能同事。同事而不相害,自会得到安宁、和平、康泰。

论道者论导,道士者导师。道士就是导师,是专门导人向善,导人讲仁德的。导师者导引之师,导引天下人类,皈依太上无极大道,人人都是仙佛圣真,人间就是极乐天堂。

无欲无为,道赐玄德;虚空寂静,大道安居;恬淡素朴,功德渐增;精诚信义,心安神宁;中和平衡,安神养生;闲居静处,修养心性。

道在日常生活之中,真人就在凡人之中,居于民众之中而隐于民众之中。大隐有时在都市,小隐有时在山林。隐士隐士,不隐不为士。修行修行,修了就要行,不行不是真修行。

道的奥妙虽然无穷无尽,但是道的妙用就在日常生活之中。纯粹、素朴、清静,无为的自然真理之大道,这是我们每一位修行者,必须把握和实施的。“执大象,天下往”。执大象,我们就会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天下往,慈悲度尽天下众生,而成为道林的一代真人。

#p#分页标题#e#第三十六章    微明

老子曰:将欲弛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①弛:音chí,意松开。有的版本是歙,音xi,歙指吸气。有的版本是拾,即收的意思。作者选用弛,因弛与张可相成。不管是弛,还是拾与歙,希望读者要得其意而忘其字。修行者,有时候非常之形的倒行逆施,恰是为了成全非常之神的圆满。因此,请读者领悟老子的微明本意是要,而不要去纠缠和拘泥于个别文字的对错。当然,严肃而又认真负责的文字先生考古察今者例外。

[意译]将要松弛的时候,必然是为了更好的紧张;将要削弱的时候,必然是为了更好的增强;将要废除的时候,必然是为了更好的复兴;将要夺取的时候,必须先要给予。这些都可以叫做微妙的明智。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鱼儿不可以脱离水渊。国防上的佳兵利器和武装战备,千万不可泄密而让他人知晓。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弱者可以强,柔者可以刚。废者可以兴,与者可以取。不阴者不阳,不弛者不张,不弱者不强,不柔者不刚。不破不立,不废不兴。废字当头,兴在其中。欲兴故废,废者为兴。宇宙万物皆太极,阴阳之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无阴阳不成世界,无阴阳不成万物。

相辅相成;相反相成;阴极必阳;物极必反;物质不灭;太极原理;定律精神。微明者还要根据时空去作为,而切忌执著于一切名相。

直中难取曲中求。运动和步行需要左脚右脚,左脚右脚的迈步才能向前。殊途同归,阴阳共根。非太极不能运动,无阴阳怎能变易。无极为体,太极为用。体用一体,无极太极难分离。但是,一点就是一点,一片就是一片,实事求是,切忌以点代片。微明者,精微之处见高明,     高明者微明,微明者有真知灼见,能明白精微之处。明明者为知,明不明者为智,明不明之明者为慧。戒而后定,定而后慧。慧者,仙佛圣真。可见,微明之路,从戒、定、慧中来。

微明的修行者深知:天有盈虚消长,地有春夏秋冬,人有寿夭穷通,事有成败顺逆,物有生长收藏,这都是气数之常。气数只能定凡夫,而不可以律圣人。

圣人者,乾坤都在一掌中,天翻地覆大逆泰,万物生化有自然,逆言逆行逆心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顺而取之,逆而施之。夺天地之造化,阴阳循环而生生不息;盗自然之玄机,死里求生有中极修真。

中极有德道自立,中极有心道自行。有心有德有悟有道者,自有神天护佑,真师觅徒。神仙传密诀,天机在心头。隐修密炼,勿泄天机,勿传匪人,勿示世人,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心虚道居,道居德显;虚心实腹,实腹功成。辛苦二三载,快乐千万年。修行者,乐在心中。

修行务道,这是一种特务活动。天机泄,劫难至。修行者,道心在危,道心在微,道心在明,道心在悟。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藤,修行者离不开天地人。在世出世法,是天上妙法。在家出家修,神仙在人间。魔中隐真道,魔中显真道,魔中之道是真道,真道在魔中。

心底无私天地宽,心里清静有道德。只要能心平气和,立身之处就是世外桃源。清静无欲,心平气和,身心就会自然康泰。

第三十七章     为政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为静,天下将自正。

[意译]大道之体常常是无所作为的,而大道之用则是无所不为的。诸侯君王如果能遵守这大道的自然法则,天下万物将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得到自生自化。如果自生自化超常生长发作之时,我将适当节制,镇压平衡,使之重新返还到自然的平衡和纯朴。

这自然的纯朴,是不会有贪欲和奢(shē)望的。没有贪欲和奢望称为安定和平静,如此天下则自然中正太平。

[札记] 一理通,百理通,理理通,无理不通。自然之大道,诸侯君王守之,是为政之道;修行者守之,是养生之道。自然之大道,这是真常之道,真理大道。唯有真理大道,才是放之宇宙万物而皆准的哲理和永恒的度量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这大道真常。

道者不易,德者变易,魔者交易。道之不易,千古不变,这是真易,真易无形无象,她是千变之宗,万化之祖,所以说,老子天下第一。

德者变易,纵观历史,夏有连山易,连山易守艮止住不用。商有归藏易,归藏易归还收藏不用。周有周易,周易复始返本还原不用。不用则静,静则天下将自正。而在动乱时期,治易成风,越治越易,越易越变,变得世风颓坏,浩劫流行。大地无完土,人间无净土,魔者还在大易特易。正是,不到交易誓不休,易道为魔咎(jiù)自取。太极八卦泄天机,才知人心太险恶。

学易者,正用是,丢掉神器用利器,利器最后换凶器。如此,哪有不孤、贫、夭之理?唯有反用是真易,真易不用。太极复无极,八卦还九真,这就是“不欲为静,天下将自正”。

天数茫茫不可逃,以毒攻毒,以魔治魔。百家诸技演为数术,唯有数术才能显神威,振玄风,复纯朴。数术功导引出一条中极正道通九真,九真者,天下自然中正太平。

天下中正太平,其保泰持盈之法,长治久安之术,尽在道德真经之中,为政者不可不悟。

人生身心康乐,万事顺利而又吉祥如意,其数术尽在道德真经之中,修行者不可不明。

易学和数术学的精髓和主旨,就是尚中正,中和则中正,中正则天地定位,纲常有序,“万物将自化”。

中正者心正,心正者魔是佛,心邪者佛是魔。心正者言行举止不离好,时时日日月月年年有快乐。心正自然好,心好自然乐,学习道德真经学,好不快乐!

修行者,就是修中正之心,修中和场势和中和场效应。中和场势,就是无极道场,无极道场可以中和一切场势而无不为。中和场效应,就是中极道场,中极道场又叫德场,唯有德场才能为而不争。德场自化自静自正,自然回归于道。

修行者在功态中出现的任何感触,如热、麻、凉、酸、胀、困、轻、重、滑、涩、飘、坠、沉、浮、引力、斥力、浑圆等等,以及高山、流水、春风、杨柳、鸟语、花香、荷花、仙境、日月、星辰、金丹、仙佛圣真等等,这都是修行入门时,太极场自然调理和转化不平衡的身心所致。一旦这些感触消失,太极场就自动易变转化成为了中和场。中和场,中和之气场,这是养生修真最好的道场。

[札记] 这些微妙的明智,常情常理,常人不一定个个知晓。鼠目寸光者不会有远见卓识,井底之蛙者很难有高瞻远瞩。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导读(七)——德经(38-43)

    道德经·下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56

    第三卷修内篇 A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 世界道学网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第五十一章     养德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 ...

  • 金字塔的古井现奇怪生物,考古学家当场蒙了,难道真有地底世界?

    古埃及金字塔时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尽管近些年来科学家不停地对它进行探索,可是并没有取得可人的结果,它依然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最近,美国一些科学家对处于墨西哥地区的玛雅金字塔进行挖掘探索,虽然玛雅金字塔的存 ...

  • 清虚道德真君是可悲的,但他也帮元始天尊办了几件大事

    清虚道德真君是可悲的,但他也帮元始天尊办了几件大事

  • 道德与人生-什么是人生的解脱?-道德真源

    道 德 与 人 生 十.什么是人生的解脱? 生命的解脱在于精神,而不是肉体.因为人的躯体是物质体,而一切的物质体都有生灭,有质变,所以人们寻求肉体的快感和解脱,就会心随物转,陷在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当中. ...

  • 清虚道德真君为何抛弃杨任?

    杨任因为纣王造露台,他宁死直谏,最后落个剜去二目的下场. 清虚道德真君救他上山,并用二粒仙丹放在他双目之中,让他眼中长手,手中又长眼. 那么杨任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他是在于袁洪战斗时,被袁洪利用元神出 ...

  • 道德真经传卷之一

    道德真经传卷之一 经名: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类. 道德真经传序 序曰:大道隐,世教衰,天下方大乱,当是时,天必生圣人.圣人忧斯民之不底于治,而扶衰救 ...

  • 道德真经传卷之二

    道德真经传卷之二 吴郡陆希声传 经: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怳惟惚.惚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

  • 道德真经传卷之三

    道德真经传卷之三 吴郡陆希声传 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

  • 道德真经传卷之四

    吴郡陆希声传 经:治民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传:夫治民事天之要莫如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