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边区根据地是怎样形成的 前言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八年艰苦的抗战中,在华北敌后创建的最大根据地。
根据地北起正德铁路,南至陇海铁路,西起平汉铁路,东至津浦铁路。包括直南,冀南,冀中南部,鲁西,鲁西北,鲁西南,豫东,豫北、苏豫皖、苏鲁皖等地区,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人口两千万,约120座县城。超过太行,太岳数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最大根据地,辖13个军分区。
冀鲁豫边区的革命斗争故事应追溯到李大钊在北平组建的北方区委,开封组建了豫陕区委,豫东特委,直南特委,鲁西特委等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工人、农民、学生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支持北伐的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北方局,顺直省委的领导下,冀鲁豫革命运动遭到了军阀及国民党政府的屠杀和镇压,华北各地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唯独冀鲁豫边区中共直南特委,依然在黑暗的统治环境中坚持着革命斗争。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把军事战略目标指向了华北,在瓦窑堡会议上,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总方针。于是,派遣刘少奇出任中共北方局总书记,在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下,刘少奇以直南特委为骨干,中共山东省委,保南,直南,豫北,冀鲁豫,直甫,鲁西,津南(鲁西北),豫东等特委,中心县委,工委相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西安事变后,按照刘少奇的部署,冀鲁豫边区诸多学校成立了救国会,乡村成立了农协会,民族抗日先锋队等组织。不到一年的时间,冀鲁豫边区地方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丢掉了河北,韩复矩丢失山东,毛主席以他睿智独居的军事战略思想,把华北平原看作围棋盘。并采取了“山雀满天飞”的办法,派出了大批中共干部,到华北敌后棋盘中“做眼”,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要求“眼”与“眼”之间相连,做“活眼”,方便持久的抗日作战。
1938年,刘伯承执行毛主席的作战计划,派遣陈再道出太行东进到冀南南宫创建根据地,萧华到冀鲁边区创建根据地。
1939年,杨勇在鲁西,张国华在巨南,杨得志在直南,豫东,鲁西南创建根据地。赵承金南进到直南创建根据地。
1941年之后,由于日军对冀中,冀南,冀鲁地区大规模的扫荡,蚕食,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党政机关被迫转移到直南鲁西交界的濮县,范县,观城县,三县中心区。从此,濮范观中心区成为了冀鲁豫边区抗战的政治中心,毛主席军事战略棋盘“棋眼”的中心。
为了固守濮范观中心区,北部有元(城)朝(城)边区根据地,东部有运(河)西根据地,南部有郓北,鄄北,巨南,苏北,睢(县)杞(县)太(康县)根据地,西有内黄沙区根据地。沦陷区成为了八路军游击区。
濮范观中心区面积仅有4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经历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最终没能让日伪军占领中心区。致使后人称铜墙铁壁濮范观,冀鲁豫边区“小延安”。
1944年,根据毛主席扩大解放区的命令,杨勇,宋任穷率领八路军向周边县区的日伪军据点开始了反攻,收复了濮阳,清丰,朝城,莘县,寿张,包括南乐县东部,元城东南部,郓北,鄄北大部分地区,解放人口达到700万,根据地面积扩大到一万多平方公里。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10多万人,民兵10几万人,农民支前队伍20万人。冀鲁豫边区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路军在冀鲁豫边区占领二十余座县城,解放村庄2万余个。毛主席认为,只有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才算是真正的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动农民从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于是,冀鲁豫边区开始了土改运动,充分调动起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1946年,冀鲁豫边区正规军队发展到20余万,民兵30余万,支前队伍60万人,为解放战争大反攻打下了基础。
夏天,国民党军队向冀鲁豫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国内战已迫在眉睫。同时,冀鲁豫边区也遭到顽固地主的反对,组织地主武装还乡团,勾结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暗杀共产党土改农会干部,收回土地。
面对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对土改运动的破坏,1947年冀鲁豫边区爆发了“保田反蒋”运动,同时也出现农民青年及学生踊跃参军的新景象,村村有支前队,村村有民兵担架队,解放区真可谓全民皆兵。
有将军说,“淮海战役是冀鲁豫边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到1949年全国解放,冀鲁豫边区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兵源与干部基地,参加解放军人数达百万人,南下干部3万多人。
毛主席曾对冀鲁豫边区做出了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说:“没有冀鲁豫边区根据地,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