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电影怎么拍?本片提供了一种可能
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基本上熟悉电影的人都会这么说。这种熟悉属于普罗大众的熟悉,真正研究电影的人通常不会这么坚决的下这个定义。因为定义本身只不过是电影的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表达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并非是一尘不变的。就好比电影硬件的改革发展之路一样,早先电影是默片,后来就加了声音,再后来就成了彩色电影一样。这个过程如果具有局限性的话,那么电影也不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
当然,影视作品的表达形式多样性来源于创作者本身对于影视认识的多样性。有的人认为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那么他就会对于视听语言中的重点,画面以及声音加以琢磨;有的人认为应该对于故事进行雕琢,那么在他的影视作品中,就会加大作品本身的故事性,从而让观众动容。
然而还有的人对于影视作品的呈现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在这样的观点的加持下,他自然而然就会衍生出来一种新的论述,而这种论述本身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杀掉它,然后离开这个小镇》。
这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并不是给小孩子看的。本片说实话,如果你本着视听语言以及故事性的观点去看待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十有八九就会失望。这种失望是系统性的,并非是集中于某一点。
对于视听语言来说,本片的晦涩难懂不仅仅局限于台词上,而且体现在构图以及色调上。对于故事性的晦涩点不在于故事的曲折,而在于故事的跳跃。因此,通过一个固定的逻辑脉络来梳理本片,显然会失望。
那么换一种思路来呢?这应该算是观看本片时候所需要的一种敬告。如果你要用传统的观影逻辑来套用的话,十有八九就会失望,然而换一种观点,你将看到什么呢?
因为本片不具备故事性,因此,我们了解一下大概的故事就行,一个成年人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经历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不断地交织在自己的脑海中,汇聚成为一种画面,最终,这种画面推动他的思绪前行。再简单点,那就是这个人通过回忆,做了一个梦。而本片的关键就在于梦。
不用视听语言以及故事性来观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还能怎样看?回答并不难,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情绪的起伏以及梦境的框架来读一读本片。依靠情绪的起伏其实说的是我们传统的喜剧表达的形式。国内的传统戏剧就是依靠情绪的起伏而非完整的故事,从而让折子戏,这种全剧的几分之一火起来的。
而这种折子戏的核心就是人物在这一片段内的情感的起伏变化。本片如果这样衡量的话,想来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全片结束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并非是一个走向终点的故事,而是一个情绪渲染到最高点的情感顶峰。开动的火车,启航的船舶,当然,这一切预示着主人公营造的这个环境的破灭。破灭之后,自然是现实中痛苦的来源。
依靠情感的不断起伏,本片最终在情感达到顶峰的时候戛然而止,这算是一种结束。套用梦境的话,还可以看出来本片的另一些东西,比如说视角,如果用梦境来解释本片,那么里面出现的很多看似无法衔接的内容其实也是合理的。比如说人与动物的视角的互相转换,人与动物的身份的互相转换等等。这些看似荒诞的呈现无外乎是因为我们的视角变了。
之前的影视作品呈现出来故事性的原因,完全是由于人们站在人这个角度去看待物。然而当你站在物这个角度去看待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本片的构筑者给出了一种解答,而这种解答套用我们的梦境,这个时候看上去是多么的合适。
同时,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人所站的位置不是食物链的顶端,而是中间部分或者底部。那么这个世界该是怎么样?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必须要有一个这样想的基础,这样的基础就是梦境。在梦境里,一切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呈现,都会一一展现,且能展现出来一定的合理性。这就是梦境的意义,本片将这种意义很好的呈现了出来。
梦境不是连贯的,通常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在本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为诸多片段之间的连贯性被打破之后,完全沉浸在本片当中,就会有一种梦幻的错觉。绵延不断的火车以及毫无关联的人群等等,这些元素集中起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本片体验一种能展现出来的梦境。
影视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千万不要被既有的经验之谈所局限。如果真那样的话,本片就会让人一头雾水。多接触,多包容创作形式,或许就不会在新形势下展现出来手足无措。本片很新颖,不止于内容。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