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地的农民减少不可避免,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里的农民工,都有一种很不安的情绪,那就是都害怕一件事,那就是五十年代的人老了不能种地,八十年代的农民不愿意种地,九十年代的农民不会种地,零零后的人不认识小麦、水稻和玉米,以后谁来种地。
另一种声音认为,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会种地的农民也有很多人放弃了主业,从事着建筑业、旷工、服务业、操作工和各种业务等,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农艺师老周 认为,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中国的粮食安全胸有成竹,目前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在今后一个时间段,会有各种矛盾出现,但也会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而解决很多隐性问题,农村的耕地也会有人去耕种,而不是现有的农民都去种地这是必然的选择和未来趋势。
首先,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农村人口逐步下降已经持续很多年,而且也一定会继续下去。原来十亿人口就有八亿农民,现在14亿人口,农村人口也只有5.6亿。再过几年,人口会达到15亿,农村人口反而会降低到3~4亿,这是大势所趋,杞人忧天没有用。
那么以来,农村剩下的人口当中,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重疾、妇女和小孩子,也只有一亿左右的18~60岁劳动力。如果算上农村60~75岁有劳动能力的人的话,应该有3亿左右的准劳动力。
纵观全世界,其实都是以50岁以上的人从事农业,年轻人都和中国一样奔波在大城市。既然外国人能够依靠中老年人种植出大量的粮食,还能大批量出口,中国也一样能够做得到。
实际上,中国现在的粮食主要依靠粮食主产区供应,国家也一如既往地给了这些地区足够的种植补贴,比如东北地区和内蒙地区的玉米补贴、大豆补贴、长江流域的水稻补贴等,有了这些主产区,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
中国因为地区的不同,机械化程度不一,特别是丘陵山区也只有通过小型农业机械来进行规模种植,也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来平整土地,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山区耕地质量差,立地条件差,水利资源差,适合种植果树、山野菜、中药材、特色种植等,如果依靠人力种植粮食,成本太高,不适合运营,只适合满足自身需求即可。
农村的耕作需要机械化,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去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