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历史的书写者
学校里编撰校史,要寻找杰出校友,奋力寻找的同时,也惭愧自忖:从小上过的学校,虽然不曾有过听说寻找校友的消息,就算是有,估计也找不到普通如一粒沙的自己。
赵徐小学,南关中学,旧址已经踪迹皆无,阳师也已面目全非,只余两排房子,一丛蔷薇还在,其他不是瓦砾场,就是崭新的大楼,一切都与阳师无关。
这些学校消失了,仅存的记忆也会于某一天消失,只有永恒的文字,可以传承。
或许这些学校会有简单的记载,恐怕难以有系统的校史,至少没有听说过。
名噪一时的职业学校,实在应该有个史料记载。毕竟在那个时代,他几乎包含了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
记得毕业留念册上是有过介绍的,印象里也是多次迁址,多次易名。都怪自己当时贪图便宜,没买学校统一的十元一本的纪念册,在外面小书摊上花几块钱买的广谱性的纪念册,当然没有单独的学校介绍。当时是想把师范的介绍抄在扉页上的,你猜怎么着?少年性急,居然都没有耐心抄完。于是,那简短的介绍,也不完整。
最可怕的是,抄写半拉的留念册也不知去向,有过几次寻找的念头,找了一遍大光面儿上,没有看见,也就罢了。就当丢了一样对待吧,如果侥幸找到,便是意外的惊喜。
这个小小的简介,虽然也说不上什么校史,当然也不曾说过要寻找杰出校友,即便寻找,估计也找不到我这沙粒儿一般的小人物身上去。
听说不少老师来过小城,但是从未接到过通知接待,实在是不起眼儿到老师记不得、同学来了也会忘记的地步。
虽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但就一个群体而言,历史缔造者却是少数人。所谓杰出,就是异于平常人,超越平常人的,一提起某个学校或者单位,就有人想到你,说到你,就滔滔不绝的谈论你、夸赞你。
就像下午97级三班同学口中的李栋,虽然不曾教过他,但哪一级的老师都认识他,骄人成绩取得得轻松自若,个性活泼,爱玩,会玩,而且还成绩拔尖,上哪里说理去。
如今学历是博士,就职于师范大学,副教授。看朋友圈,都是某某地方欢迎李博士指导,真是玩着就把事业做成的样子。一说起这个班级的杰出校友,大家首先想到了班里的李栋和两外一个在中国科学院的博士。
提倡团队协作的今天,也许,越来越多的人会成为群体历史缔造者,但是和一个轮船人员构成是一样的,船长,舵手,大幅,二副,三副,水手,分管不同职位,共同努力让航船平稳航行,但是,核心人员依然有所侧重,谋划统筹、具体实施和听命执行是不同的。
有的人离开了,轮船就不能航行,别人不可替代;有的可有可无,随时可以替代。
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就要有不可替代的本领,就要付出别人做不到的辛苦努力。比如,李子柒,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平常的四川妹子,硬是将艰苦的山区生活过成了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世外桃源,看她粗糙的手知道,不经历辛苦的操劳,很难有这样出色的各种技术,所有的一鸣惊人,都是在不鸣则已的时候,暗暗演练。
事实证明,我们是极为平常的大多数,最多成为自己历史的书写者。这一点上,过来人失败的最深感触:应该在很早时候就明白早规划、早布局、早努力的重要,人生赢在早规划。
中师生盛行的时代,我们都想着毕业上班早挣钱,从不曾有过升高自己学历的想法,也不清楚未来要成为什么样子。
每一级同学都会有一人通过考试到山师大上全日制本科,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大概因为这百里挑一的难度,直接pass掉了这个机会,连争取的想法都不曾有过。
一个学妹,当时是县里的中专状元,没去入学时,就接受了高人建议,在校要拿下自学考试。誓言立下,前半个自修,后半个完成中师学业,每个学期都忙得不亦乐乎。虽然错失了多次同学一起出游,但毕业时,十多个科目的自考,仅有一科未过,几乎是中专、专科同时拿到学历。
尽管如此,她说,三年里,没学到什么东西!
如此丰收到99%学历已经到手,还认为没有学到什么。忽然感觉自己的浅薄,只按部就班的上课、吃饭、织毛衣,还从来不惭愧,还感觉没有荒废学业,这真是天地般的差别。
就是书写自己的历史,有庄重沉静的,也有浮皮潦草的;有认真严谨的,也有随便应付的。
如果自己的历史三言两语后就无话可说了,乏善可陈,历史不免苍白,从这一点上看,人这一生还是需要奋斗的,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是需要奋斗出点儿成绩的。
要成为自己历史的书写者,给自己的一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需要早早给自己立下高远志向,制定人生规划,并按规划一步步实施,这样,你走的每一步路,都会很踏实,每一步路,都会留下痕迹,成为你自己的光辉历史。
奋斗虽然永远都不晚,但,仍然希望都能够在年轻时候就有书写自己历史的想法,为那浓墨重彩,先勾勒线条,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