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石店村的老街巷上,有一张1960年的生产计划表

壁报,是过去很流行的一种宣传方式。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企业还是学校,都经常把要公之于众的信息张贴或者书写在墙壁上,以此称之为“壁报”,其中以毛笔在白墙上书写的形式较为常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学校里的“黑板报”之外,其他的壁报大多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让位于各种各样的电子显示屏或者公开栏。不过,在一些村庄的老街巷上,还是能看到它们的痕迹。而在胶东半岛的腹地,威海乳山市崖子镇境内的马石店村,就有这样一条老街巷。
马石店是乳山西北部的大村,也曾经是同名的乡镇的驻地,胶东有名的马石山就在附近不远。这个村庄大致分为两部分,东边是比较新的建筑区,银行、邮政、电信等机构都在这一区域。西边则是老房子片区,在中间有一条老街巷。
老街巷南北两侧自然都是老房子,北侧的房子都是门朝街,南侧的房子多数是背朝街。背朝街的这一连片的白墙,在过去就是书写壁报的理想场所。
笔者第一次去马石店村的时候,就从这条老街巷上走过。当时虽然也留意到了墙上的黑字,但并没有仔细查看。前段时间再去的时候,认真阅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上面的主要内容是1960年的生产计划表,距离现在已经过了60多年了。
因为年代久远,墙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不过仍能看出大概项目,五列的抬头分别是“作物名称”、“亩数”、“单产”、“总产”、“备注”。前三行的内容分别是:小麦、豌豆和(春)玉米,当时小麦的亩产量写的是320斤。
除了生产计划表之外,墙上还有预算分配计划表,农业、林业、果业、蚕业(马石店丘陵多,柞树多,过去养蚕)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分配情况,在上面都有记录,只不过具体数字已经看不太清了。
生产计划按说在大集体时期每年都有,为何马石店村壁报上的信息只停留在1960年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暂时没有打听到合适的老人,暂时不得而知。推测可能是村里后来都写在纸上了吧。
在那个年代,生产队的会计,算是农村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做计划、写壁报的活也一般由他们来做。老辈人都有毛笔字基础,即便是村里的会计,写出来的字也相当耐看。
60多年前的壁报虽然还在,但曾经读过壁报的人们却大多已经故去。壁报所在的这条老街巷大概有百米左右的长度,沿街约有二三十栋房子,如今很多已经空了出来。此情此景,令人慨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