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一百一十(怎样从集体体会修养)
一百一十、怎样从集体体会修养
集体是“公”的代名词,是相对于一个人所在的较稳定的周围世界,成员间基于认同而有着很强的文化联系和利益关系。这种联系和关系,小到宗族,村街,组织,团体,群体,机构,学习和工作单位,大到社会、省市县和国家。
通常情况下,集体是个人无法离开的劳动场所和属性所在,又因为集体利益总是与除了个人劳动权利以外的过分自私自利相冲突的,故在同一个集体内,集体利益总是大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利益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一个集体才能把各个成员最大程度团结起来,所以集体的特点又是以凝聚力为特征的。凝聚力即团结力,有认同力,号召力、向心力、共识力等几个方面,其中认同力是基础,号召力是核心,向心力是保障,共识力是体现。共识力即合作力,协作力、战斗力。
一个集体没有共识,则什么都谈不上。即使再相互认同,大家意见不一,也没有号召力和向心力。有认同力、号召力,如果缺乏向心力,说明存在共识上的矛盾,认同力和号召力同样会大减,毕竟被动下的服从号召和认同,是缺乏凝聚力的。
因此,一个集体要能尽量多的把每个成员团结起来,家长式作风只能是强权下的产物,这在中国虽有着古老的封建传统,但已经不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离了强权,集体的凝聚力就只有通过民主协商来实现。也是这个原因,民主是集体的灵魂。
灵魂是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是可以通过人的移情意识,转化成具体的人、物和思想的,但这样的转化不可偷换概念,还是要以体现民主为宗旨。
比如,一些有民主精神且德高望重的人,一些带有分配规则的物,一些有共同信念的理想和信仰,等等,都可作为精神支柱的象征,然而一旦破坏了其中广泛认同的精神、原则和信念,则意味不再有承担精神支柱的作用,这种转化便意味不合理,也意味灵魂同时遭到了破坏。
现在有些人因受资本主义意识影响,反对高度趋同的集体意识,倒认为越散越叫多元化,殊不知,集体主义精神之所以在当今中国越来越看不到了,也正是这种资本主义意识侵蚀的结果。
多元化不是散沙化,是多元体现而向心不变。多元化的特点,是在有统一共识的前提下,呈现不同的研究方向,且这个方向是尝试性、探讨性空间,时刻有着回旋余地,并非挤占向心力而成了盲目自由发展空间。
任何自由发展空间,都必须在严密关注下进行,以避免冲击向心力。这不仅是科学发展的态度,也是客观规律使然。任何自由发展一旦失控,都势必首先与向心力冲突,否则也不叫自由发展,一旦向心力遭到破坏,必然造成的就是集体内部的结构矛盾。
任何结构矛盾不但属于自相矛盾,因总是由不协调向不可调和发展,更是具有剧烈震荡性的破坏性矛盾,否则也不叫结构矛盾。这种矛盾如果疏于管理,便如坏汤的老鼠屎一样,导致向心力彻底被打散,而至集体不复存在。
集体是个人的灵魂,也是家国联系的象征,在社会主义中国就必须以社会主义向心力为准绳。只有在保证这个共识的前提下,才能有个人的发展空间,不然人本身处于集体内就意味与集体的结构矛盾,既不利于集体的团结及其凝聚力、号召力,又怎么能为集体做出贡献?
这样的人处在集体内,是好事还是坏事?若是好事,为什么与集体有曹汉之心?若是坏事,为什么还要待在集体内?这恐怕非以别有用心便无法解释。
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中国人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受益者,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这个大集体和各种集体的一员,也就没有权利搞自私自利的自由化,来分散社会主义向心力,也不可借“多元化”来偷换概念,除非受贪污腐败所坑害和受暴利集团剥削,尚感受不到制度优越性,而引起一时糊涂和误判,但这正说明,制度优越性下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性质不协调的结构矛盾。
实际上,这也无需再怎么证 明了,现实就摆在人人眼前,贪污腐败和少数人占有绝对利益是最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些事实,除了自身就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矛盾,也必然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势必与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结构矛盾。
可见,资本主义侵蚀已经借一些人妖言惑众,在找到代言人的同时,又靠这些人通过自身所攫取的巨大利益,而形成的与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性矛盾,以示范效应的形式,在中国站稳了一块土地。
不得不承认,少数人的发言权和示范效应很厉害,在褪去了中国人的主人翁权利和意识之后,又轻而易举地拆散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这能证明是对资本主义侵蚀有利的,也是对少数人有利的,但能否证明这是对大多数中国人有利的?
也不得不承认,好多中国人都被此时的富裕,要么冲昏了头脑,要么满心欢喜正到处消费,已经看不到了哪些人比他们更富有,哪些人还很贫穷。这就是短视,乃至睁眼瞎的表现。
集体主义是不该扔掉的,扔掉了,中国人就做不成主人翁,即便再富裕,不是主人翁,又意味什么?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集体?或曰集体在哪里?
集体不是空洞的抽象概念,而是有着实体意义的现实概念,故集体主义不属于追求,而是真真正正应有的遵循,集体不存在,集体主义也就不好说。相比之下,抽象概念是能够以各种各样虚无的形式存在的,可以任人去追求,然后变为实际的精神和信仰,但集体这个概念不是,这就要求先有集体才能有集体主义。
过去,集体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同工同酬为原则,以平等和公平劳动联系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单位,现在除了劳动联系本身,其实质早已因生产关系实际情形的变化,造成了集体的名存实亡。
实际是,私有制系统中私人利益最大化和一切由老板说了算,让按劳分配、同工同酬不复可能,公有制内由于广泛受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同样不可能做到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即使从个人能力大小差异考虑,由于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也无法体现出分配上的相对平等和公平。
这又提示了,集体主义正在走向某种程度概念化,越来越远离实际生活而变得越来越空洞抽象,也因此,少数人才由于缺少了集体主义的监督和斗争,越来越容易从任何集体形式中,快速占有众多人的劳动,并最大程度攫取绝对利益。
至于有些人热衷把集体等同于“大锅饭”、“大家拿”、“浮夸风”,事实反而证明出的是,谁这么看,谁恰恰是贼喊捉贼的,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人人可明。集体与“大锅饭”、“大家拿”、“浮夸风”没有必然联系,而与人的素质才有必然联系,其中就包括管理和接受管理的素质。
人的素质跟不上来,才会以自私自利之心成为败坏集体利益的“老鼠屎”,反过来又把这种行为赖到集体的头上,其实任何埋怨集体的做法,姑且抛开受蒙蔽的人不说,不仅是主观主义现象论的,更都是居心叵测的,往好处说也是智慧不足的。
想一想,为什么有时集体做不成的事,交给个人反而做成了呢?凡个人能做成的,集体更能做成,之所以做不成,正是落后意识在背后搞鬼,没有落后意识搞鬼,又哪来自私自利?又怎么会让集体名存实亡?
集体永远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走向的组成形式,没有集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试问,人人都以单打独斗的面目出现,与资本主义所谓“自由世界”有何区别?能否会有真正社会主义民主和共同富裕?
这提示了,不能把该用智慧引导和纠正的事情,变成从现象到现象对号入座似的简单化,最终又让简单化泛滥为主观主义急功近利的各种弊端,造成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干的却是短视不能再短视、到处违背规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