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写的一首女儿出嫁诗,流传千古,有女待嫁的父母快看

自古至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按照老习俗,迎娶媳妇的婆家是兴高采烈的,因为把媳妇迎进了门,自己家又多了一口人,往后传宗接代才能家丁兴旺。但娘家人的心情就大不一样,父母在高兴的同时,内心也非常的失落和不舍。虽然古时重男轻女,但父母对女儿是疼爱有加的。尤其是做父亲的,女儿出嫁,心里更是万般伤心。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妇人早逝留下两个女儿,而韦应物后来并没有续弦,而是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但大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再伤感不舍,也要为女儿找一个好归宿。出嫁那天,韦应物满腹惆怅,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一首诗,读后让人心酸不已。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古时嫁出去的女儿,以后就随婆家姓了,所以韦应物称女儿为杨氏女,也表现出父亲对女儿的留恋。同时担心女儿到了夫家受人欺负,反复叮咛嘱托。并告诫女儿身为人妇,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这种舔犊之情,是每个父亲都有的亲情。诗人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不忍分离的情景,感人至深。
“戚戚”表示忧愁悲伤的样子,“悠悠”形容出嫁远方。开篇就把难过的心情描述出来。整日高兴不起来,愁眉不展,因为女儿将要嫁到很远的地方,不能经常回家看他。三、四两行,写女儿远行时的画面,更加渲染了悲伤的情绪。这句“大江溯轻舟”表明,远行一路坎坷艰辛,千山万水,女儿以后回来一趟不容易啊。
第三到第五行,主要回忆女儿长大不容易,两个女儿很小就失去母爱,做父亲的韦应物对女儿特别的疼爱。当姐姐的体谅父亲的难处,尽心尽力照顾年幼的妹妹,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也是父亲最好的帮手。如今就要出嫁远方,姐妹情深难舍难离,早已泣不成声。看到此情此情,韦应物也心如刀割,可是女大当嫁,不能把女儿挽留。
韦应物借姐妹两人哭泣的情景,隐喻自己对女儿的爱之切,离之愁,但在女儿面前,还要表现坚强一些,这样才好让女儿安心出嫁。
第六行和第九行可看成一段,主要是写韦应物对女儿的训诫,担心女儿嫁到婆家,开始不适应,和姑婆的关系怎么相处不知道,可能会引夫家人的挑剔,这段是提醒女儿要遵从礼教,孝顺长辈,遵守妇道,礼仪周全。让女儿做一个品德俱佳的贤内助。从中可以看出,韦应物平时对两个女儿要求比较高,既是慈父也是严父。只有女儿能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才不枉他这么多年辛苦的培育。有了好的品德,才会让夫君和婆家满意,不至于受到委屈和伤害。
最后三行,与也是最后段落,与首句相呼应,韦应物再度陷入和女儿分别的愁苦心情。女儿早晚要出嫁,自己也曾做好了准备,但真到了这天,还是控制不住心中的悲愁,望着远去的船帆,泪眼早已朦胧。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读着这一句,有女待嫁的父母更是心碎。送走女儿返回家中,两个女儿,只剩小女儿独自一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情,父女俩抱头痛哭,泪流满面。
这首嫁女诗感染力特别强,写出了古今父母相同的感受,父爱如山,女儿最受父亲的宠爱,有的父亲平时不怎么表露对女儿的爱,但女儿一旦出嫁,最先受不了的就是父亲。全诗句句体现骨肉亲情,一个悲喜交加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敬佩又感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