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35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宪问第十四

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

石门,不是指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旧称,而是指鲁城的外门。

晨门,负责早晨开城门的小吏。

小吏对孔子的评价很对,也可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对孔子的评价。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蔑)之难矣。”

磬,石制打击乐器。

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子,击磬也是跟师襄子学的。师出名门,有一定的功力。

荷,肩扛。蒉,kui,4声,草编的筐子。

鄙,俗气。硁硁,keng,1声,击磬的声音。

厉,是穿着衣裳过河;揭,撩起衣裳过河。

果,果决。末,通蔑,无的意思,没有办法。难,辩难。

孔子在卫国谋到一个岗位,但是并不满意,过得不快乐,在家击磬,抒发情怀。有个担草筐的人从他门前经过,听出了孔子有心事。他说,听你的磬声,是有心事吧。听了一会儿又评论说,硁硁之音,太俗气了。没人了解你,你不就那点事嘛。《诗经》里说,涉世如过河,深有深的办法,浅有浅的办法。

孔子听到后说:“果真如您所说呀!我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高宗,即殷高宗,即武丁。

谅阴,指孝子服丧所居的“凶庐”,即遮凉的草庵。

子张所问,即三年之丧。孔子的解释是,旧君死了,新君要服丧三年,三年不说话,不听政。百官之事都交给冢宰(统理政务,总御群官的最高长官)代理。

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3.4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层人,为政者,崇尚和遵守礼仪,老百姓就会尊敬他们,就会听从他们的命令。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里,子路问孔子,三问三答,是讲做人的三种境界,一层比一层高。

第一层,子路问孔子,怎么做才合乎君子的标准?孔子答,提高自己的修养,敬重别人,就是君子。

第二层,子路问,如此就可以了吗?孔子答,更高的要求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也能使身边的人安居、安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君子,但已经超出了一般君子的范畴,达到了仁人的层次。

第三层,子路又问,如此就可以了吗?孔子答,更高的要求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也能使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生活安定。但这件事,就连尧、舜都头疼。这个层次,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人,指的是上流人士。众,或百姓,指的是下层大众。

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鲁国原氏。他是孔子的老朋友,从小就熟,即所谓的“发小”。但此人放浪形骸,不拘礼节,实与孔子非同道中人。

孙弟,亦作“逊弟”或“逊悌”,是敬顺长者的意思。

原壤在家里等孔子,他不是跪坐,而是两腿平伸。这样当然舒服,省力气,但模样不好看。他一个人在家休息这样坐也可以理解,但孔子要来,他以这个样子迎客就太不礼貌了。

古人所谓坐都是跪坐,屁股放到脚跟上,叫做正襟危坐。危坐就是跪坐。

原壤这个样子,古人叫做“箕踞”,也叫“夷”,腿和脚伸出来在身前,并且张开两膝。

俟,等待。

无述,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此“述”可是“述而不作”的“述”?

孔子到了,一看他这副模样,太不像话了,破口大骂,说你这个家伙,小的时候不尊长爱幼,长大了也没什么被人称道的,活到这把年纪你还没羞没臊,简直是个老混蛋。

骂还不解气,使劲拿棍子打他的小腿。

胫,jing,4声,不胫而走的“胫”,就是小腿的意思。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欤)?”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里,里名,是孔子的姥姥家,即颜氏聚居的地方。

阙党就是住在阙里的乡亲。

童子,是20岁以下的未成年者,但不是小小孩儿,而是半大小子。

这个年轻人,是个爱出风头的人。他在礼仪场合负责传达辞命。

有人问,他是个追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呀,与长者平起平坐,与长者并肩而行。他不是个'上进’的人,而是个'躁进’的人。

孔子很看不惯这样的人。在孔子看来,这个人少调失教,不懂规矩,没有分寸,没有礼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