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倾心打造的国宝,被道士拿去腌了300年咸菜,乾隆看不下去,花巨资赎回,如今对游人开放!
忽必烈哭了:3吨半玉石打造的镇国之宝,竟被道士腌了300年咸菜!
1/镇国之宝
十年前,有媒体曾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评选出我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这九大镇国之宝,是按材质的类别来分的,其中,金银器为商周时期的太阳神鸟金饰、青铜器为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石刻壁画为秦始皇时代的秦石鼓文、文献书简为西汉的《孙子兵法》竹简、书法为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绘画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工艺品为北宋年间的真珠舍利宝幢、陶瓷为北宋的定窑孩儿枕、玉器为元世祖忽必烈的渎山大玉海。
在入选的九大镇国之宝中,就数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最为特殊,因为,它是唯一一件未曾入土的宝物。渎山大玉海虽然不是“出土文物”,但是,元朝末期它却神秘消失了。近300年来年,渎山大玉海只存在于文人墨客们的记忆与文章中,其去向却不为人知。
直到清康熙年间,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上英水村的真武庙重修庙宇时,才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发现——原来,被明清文人膜拜的渎山大玉海,竟然被真武庙的道士用来腌咸菜了。
渎山大玉海之所以被专家评为镇国玉器之首,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传奇经历与悲催遭遇,更是因为它在我国玉器雕琢史上的特殊地位,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专家们绎综合考虑,才将其作为镇国玉器之首的。今天,老黄就带你一起认识一下这件弥足珍贵的中华玉器中的王者。
2/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材质为产自南阳的一块巨大的、黑质而白章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自河南省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而得名,又称“独玉”、“南阳玉”。独玉质地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彩斑驳陆离,常常是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的多彩玉。颜色绿、白、红、黄、紫、蓝应有尽有,能分成九大类100多种,其多彩性是其它玉种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国人将其和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由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出自元大都皇家玉匠之手。其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
渎山大玉海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忽必烈之所以要耗费巨资打造渎山大玉海,其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彰显元代国势的强盛。
3/释名释器
那么,渎山大玉海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忽必烈用它来做啥?在此,有必要对“渎山”与“海”这两个词稍作说明。
先说“渎山”。渎山大玉海原来被放置在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广寒殿(殿毁于明代后期)中。根据《日下尊闻录》记载:“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琼华岛是远古河道残留下的水泊中的山,故有“渎山”之称,所以大玉瓮被称为“渎山”大玉海。
再说“海”。“海”本义是指大海,后亦指大湖或大池。另外,又衍生了许多引申义,比如,有指来自海外的(物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鲁迅《看镜有感》:“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红花、海棠之类。这里海即现在之所谓洋。”
此外,“海”字还指大的容量,比如海量、海碗;亦可指大的器皿,如《红楼梦》第二八回:“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尽。”“渎山大玉海”之海,就是指这种大的器皿。
这样一解释大家就明白了,原来“渎山大玉海”就是用一整块大玉雕刻的巨型容器。那么,这个容器的用途是干啥的呢?
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说白了,就是一个盛酒的大酒缸。所以,渎山大玉海,又名“大玉瓮”、“酒海”。忽必烈斥巨资就是为了造一个酒缸啊。诸位,你可别小看了这酒缸,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国宝。13世纪,有个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经到过北海,并见识了渎山大玉海的“富丽堂皇”。关于渎山大玉海,他在《东游录》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
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此瓮尚有上垂的以大珠缀成的网缒,而这缒宽为一扎。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
渎山大玉海价值所在,忽必烈时代到访元大都的另一位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就曾做过形象地类比。他说斯里兰卡国王拥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当时已是天价,但才仅值一座大城,而渎山大玉海却价值四座大城。渎山大玉海也随着马可 · 波罗的文章先后被翻译成法文、英文,而名扬整个西方世界。
4/失而复得
但是,就是这样一件国之重宝,元朝末年却神秘消失了。忽必烈当初制作大玉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历史的车轮却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元朝在中原坚持了98年,就被安徽乡下的一个穷小子朱元璋给灭了。元代灭亡后,渎山大玉海也不翼而飞。
300的年后,人们才发现,原来不翼而飞的渎山大玉海,却流落到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成了道士们的腌咸菜缸,在真武庙中做了近百年的酸涩配角。直到清康熙年间重修庙宇时,才被辅臣高士奇发现,可是当时并没有立即追回宫内,仍旧留在真武庙中。
元朝灭亡后,渎山大玉海竟经历如此“悲催”遭遇,如果元世祖忽必烈泉下有知,肯定会是副哭笑不得的表情,自己用3吨半重的玉石打造的国之神器,竟被有眼不识泰山的道士们拿来腌了300多年咸菜!
清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以千金相赐,才将渎山大玉海赎回宫内,安置在团城之上,并建玉瓮亭。其后,乾隆还令40多位词臣各写诗一首,一同刻于亭柱上,乾隆皇帝也亲自写了一首《玉瓮歌》以示纪念。
清代乾隆皇帝的《 玉瓮歌 》及序文,被刻于渎山大玉海腹内。其序云:“玉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曾置万岁山广寒殿内,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作菜瓮……命以千金易之,仍置承光殿中。”
5/结语
渎山大玉海不是深埋在地下的文物,从元代开始就一直在民间流落的,后来被误当成了泡腌菜的坛子,但却幸运地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动荡危机和惨烈战争,最终得以以真面貌示人,这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闻所未闻的,渎山大玉海无疑是幸运的。如今,去北京北海公园游玩的游客,跑到玉瓮亭前,还能一睹渎山大玉海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