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俞梦彦

俞梦彦,祖籍浙江杭州,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造于西南师范大学全国高师工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逸仙艺苑画院院长。曾在台湾高雄、安徽合肥、山东潍坊、福建福州等地举办个展。

1996年,由国家教委选派前往芬兰瑞典理工学院艺术系进行讲学与学术交流,并在瓦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1996年,福州电视台、东南电视台专题片《追寻艺术的源泉》介绍了俞梦彦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2015年8月,福建海峡卫视拍摄了《海峡艺术名家俞梦彦:线条勾勒人文诗意》。

出版有《工笔人物画技法》《俞梦彦画集》《俞梦彦速写选》《俞梦彦专辑》《书画家俞梦彦》《兼工带写人物画》,并出版多部连环画。百余幅作品发表在《美术》《国画家》《美苑》等国家重要学术刊物。《香港大公报》《中国政协报》《中国艺术报》《世界新闻报》《收藏快报》《福建史志》《福建日报》《福建画报》《中国名家书画报》《海峡消费报》《美术纵横》都曾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巴扎驴市闹兮兮》187×135cm 2004年

在融合中开拓新境

——俞梦彦的中国画创作

□邵大箴

读俞梦彦先生的画,感觉到他是一位有很好造型功力和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在当今画坛,不少画家不能说没有造型功力,他们的技巧基本功相当扎实,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艺术修养,限制了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艺术上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画家需要造型功力,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同的,至于要不要有艺术修养,人们口头上也都不会反对,但实际上很多人只埋头于技巧的熟练,而对读书、观察和体验生活,往往认为可有可无。俞梦彦的过人之处是他既重视造型功力的完善,也关注绘画创造原理的硏究。他在努力实践的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思考当前艺术创作问题,并吸收各家之长,努力探索自己的个性风格。

《母子依依乐融融》180×49cm×4 2016年

俞梦彦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深造于西南师大全国高师工笔研究班,长期担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是从工笔人物画步入画坛的。他的工笔画创作路子很宽,既长于现代题材又能自由地处理历史题材。面对当代工笔人物反映现实生活的课题,他经过反复研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创新思路:在描写现实人物时,重点在探寻有艺术表现力的画风。他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和提炼艺术形象。他作品中的人物一般是他熟悉的农村妇女和儿童,常常取材福建地方特色鲜明的畲乡人物和闽南惠安女。他重视写生,积累生动的绘画素材,捕捉现实场面的生活气息,同时硏究如何创造令人动心的艺术形象。

《悠悠海湾渔舟如梭潮起潮落惠女欢歌》180×90cm 2009年

来自现实,又有异于现实的别样美,这是俞梦彦艺术创作的特点。工笔人物以写实见长,但艺术的真实应该与生活的真实有异,如果艺术创作一味追求酷似生活真实,便会失去艺术作品的魅力。对此,俞梦彦有清醒认识。经过提炼、加工,他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有趣。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工笔画如《素心浓香》、《溪旁》、《畲乡山妹图》、《迎端午》、《十里谷香人醉图》、《鸟语》、《飞针走线结红心》等,都以气象新和有艺术境界受到好评。他的历史题材画如《宫女蹴鞠图》、《仙乐图》等,也因具有文化意味而引人入胜。他创作的汉舞系列《长巾舞》、《短巾舞》、《踏鼓舞》,以飘逸与庄重于一体的构思不同反响。

《畲乡山妹图》138×68cm 1994年

不论现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俞梦彦都很重视画面的形式美感,在语言上力求突破一般程式。他从整体画面的经营出发,避免工笔人物画容易出现的繁琐和面面俱到,在繁中求简、求单纯,力求以精练取胜。在造型上,他巧妙地处理方圆关系,圆中求方,并把构成原理运用于画面,造型别具一格。在色彩上,俞梦彦解决的是工笔画容易格调低俗的难题。他力避艳丽色,多用柔和、淡雅的色彩作为主调,有时以鲜亮的色彩点缀,画面雅致、沉静而富有音乐的韵律。

《家常事》69×68cm 2008年

传统的工笔画虽然运用的是写实手法,但它同样属于写意体系,同样重视意境的表现。工笔画向前发展大致有两种趋势:一是保存甚至强化自己不同于写意水墨的独持性格,在“保守”中求拓展;二是吸收写意水墨的某些因素使其融合在工笔的表现语言中,以丰富工笔画的表现手法。俞梦彦选择的是第二种途径。他的工笔画“工”中有“写”,在工整中求灵动和神韵。事实上,他在从事工笔画创作的同时,也在写意水墨领域进行探索,把工笔的一些元素用在写意水墨中。尤其近几年来,他创作的许多兼工兼写和小写意的作品也颇有个性特色:在严谨和随意的结合中追求生动性和显示一种意境美。

《织网小调》68×68cm 2011年

俞梦彦这种融合工笔与写意两种技巧的做法并非出自偶然,这是由于他有开阔的胸怀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所决定了的。在他看来,各种艺术门类的融合是艺术之所以不断变化、丰富的基本原因。融合本身是一种探索,融合能创造美。他写过一篇题为《融合之美——中国画人物探颐》的文章,阐述了他的这一观点,也以此表达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他的艺术创作,我们不仅看到他对融合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的兴趣,而且在融合中西、吸收民间艺术营养方面,也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他把传统西画的素描造型、速写法和西画的现代构成用于人物塑造,加强画面语言的丰富性,并运用民间艺术的元素使画面富有装饰感。

《渔区早市拾趣》68×68cm 2020年

在绘画创造中融合各种风格和技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相当难度,为避免融合中出现不和谐的糅杂现象,艺术家需要有胆识、智慧和悟性。我们仔细观察俞梦彦的艺术创作历程,会发现他在融合各种艺术观念和技巧的过程中努力求风格的统一和格调的纯正。他的艺术创作雅俗共赏,他在适应大众欣赏水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大众审美趣味。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艺术上永不自满、不断有所追求的俞梦彦,始终把创作看成探索的过程,相信这位精力旺盛的艺术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有所突破和拓展。

俞梦彦人物画的人文诗意和语言特性

马鸿增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历届全国美展中,我就观赏了俞梦彦饶有兴味的工笔人物画,最近又看到他一大批以绘写闽南惠安女为题材的独具风神的小写意作品,并读了他颇有见地的《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的艺术思考》、《融合之美》、《工笔人物画技法》等论著。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对他的艺术分量和个性认知也逐渐明晰起来。

俞梦彦人物画给我的总体印象,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鲜活淳朴的人文诗意,工写俱佳的艺术语言,雅致和谐的艺术格调。

《晓妝图》68×68cm 2016年

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精神,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优良传统,但在当今却有缺失之势。然而俞梦彦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关注民生,倾注激情,乃至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因。他以就近的闽南山乡渔村为生活基地,在长期深入的写生、感受、感悟、感动中,他对畲乡人物和惠安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艺术表现。

可贵的是他的作品绝非琐碎的衣物装饰炫耀,而是提升为富于生命诗意的传神和写意,犹如一曲曲欢快明朗的闽南民歌,充满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无论《晨风吹拂金沙滩》中海边担水女们的行进韵律,《山路原无语.空翠湿人衣》中竹林挑笋女们的踏歌倩姿,抑或《所思非远》中伏杆遐想的女童,《路遇知音》中停步交谈的农夫,《海湾渔歌》中满载而归的渔姑,《花季》中相依花丛的少女,都是那么淳朴清新,情趣横生,美妙动人。

《花季》136×68cm 2011年

无疑,这些洋溢着人生诗意的画面,都是俞梦彦人文精神和写意精神的体现。不仅小写意,工笔画也是如此。《乐兮兮》、《畲乡山妹》以及古典题材的《宫女蹴鞠图》、《汉舞》系列等,同样富于抒情意趣,绝无僵化刻板之弊。应当说,这源于他对传统人物画“传神”论和意象造型论的深刻理解。同时,俞梦彦以惠安女题材作为“主打”,可谓得天独厚,其艺术价值中所包含的“愈有地域性也愈有普遍性”的意义,也不可忽视。或许可以说,这一审美取向对于构成俞梦彦人物画的不可替代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吉祥日》180×90cm 2006年

俞梦彦人物画的语言形态,不论工笔还是“写意”(此处作为技法运用,或称减笔、简笔、意笔),均有出色的艺术创造,可谓工写俱佳。工笔繁而不琐,繁中求简洁;写意简而不空,简中求丰富。具体特征有三:

其一,充分发挥“线”的表现力,具有灵动、轻快的节律。他的画并不强调素描或解剖关系的写实,而以线描作为意象造型的主体。线是中国画语言的核心支柱,甚至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俞梦彦的线描多半采取由传统演化而来的“速写式”,常有欲断还连、意到笔不到的意趣,保持了一种生活中写生的现场感和生动性,这是与他所要表达的轻松轻快的时代氛围和地域风情相和谐的,我很同意前辈郑乃光的评论:“俞梦彦的线描既不故弄玄虛,也不是单纯的状物描绘,而是将对象的结构神采化为线的结构韵律,又在线的节奏韵律中孕含对象的结构神采。”事实上,俞梦彦的笔法融合了情感和状物双重意义,同时具有独立审美兴味,是有别于古典传统的现代形态。

《黄金掛树 姑娘踏歌》68×136cm 2020年

其二,由装饰性和团块结构而强化的韵律感和现代感。他的人物画作品中,往往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审美气息。我最感兴趣的是那种既具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意味的艺术美。古典题材作品,以《汉舞》、《官女蹴鞠图》为代表,凸显出团块结构的装饰美,这种看似内敛的人物组合结构,恰恰有着强大的视觉张力,人物神情动态的相互呼应,线条运转动律的彼此映照,自然地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审美感受。

《真羞人》68×68cm 2008年

现实题材的作品,以《晨风吹拂金沙滩》、《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为代表,凸显出人物情态同中有异的规律性的组合韵律之美,犹如音乐的舒展起伏,越发增强了惠安女的天生美质,也反映出画家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乐兮兮》、《畲乡山妹》则借鉴了民间艺术的竖式结构和略带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同样在运动的节律中来创造整体性的美。我以为,这些作品最能展现俞梦彦人物画的艺术个性。

《塘边晨韵》68×68cm 2011年

其三,人物与环境背景相互映衬,拓展画面意境和审美意味俞梦彦是一位全能画家,不仅精于人物,而且擅长花鸟、走兽山水,这不仅使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融合皴擦点染等多种笔墨技法,而且为他创造多样的意境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在他的作品中,数株花树,丛丛竹叶,几只羔羊,三五鹅群,艘艘渔舟,往往发挥着“绿叶托红花”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有助于揭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情,更拓展了人物的时代环境和生活背景,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这种将人物、山水、花鸟融为一体的画面构成,恰好适合于俞梦彦以绘写人物风情为主旨的人物画创作。

《惠女心曲》2020年

综观俞梦彦的人物画,其艺术格调可以用雅致和谐来概括。艺术格调取决于画家的人格层次和艺术品位。诚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这里的俗不是庸俗、低俗,而是通俗,即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通俗而雅致是需要苦心经营的。俞梦彦作为一位大学教授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他选择了一条融会古今的艺术道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人文诗意,以传神写意为主干的意象造型,以传统元素为根基的现代语言,以柔和淡雅为标志的色彩基调,正是这些基本特征,构成了他雅致和谐的艺术格调。

俞梦彦人物画以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丰富和充实了现代中国人物画坛。

《妯娌情》68×136cm 2020年

《春歌常在百花时》68×136cm 2020年

(0)

相关推荐

  • 尚辉:在文化自信中凸显中国画艺术变革

    最受美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如期揭幕了. 这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以600余件的体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整体状态,其在表现生活的宽广度,贴近人民情感的真挚度,凸显当代社会的 ...

  • 传统与现代的演绎

    在资讯繁复的当代,一个画家如何定位自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面对如此难题,画家们都非常重视个人风格的建立,并寻求着各自的选择,力求冲出藩篱与窘境,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演绎,给自我以突破的 ...

  •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百杰画家俞梦彦

    [艺术简历] 俞梦彦,祖籍浙江杭州,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造于西南师范大学全国高师工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特聘画 ...

  • 俞梦孙院士团队签约龙栖湾新半岛国际康复产业基地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共2901字 约14分钟) 炎方南国,春潮正涌.在千帆竞发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好形势下,从大三亚健康旅游经济圈传来又一重大利好消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俞梦孙院 ...

  • 俞梦琪 | 稻者,道也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者,道也 一等奖作品 杭州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  三(8)班 俞梦琪   指导老师:孙小地 外太婆,即我妈妈的外婆,家住 ...

  • 清末著名画家――金梦石 国画欣赏

    金梦石 金梦石(1869-1952左右)名龢(又说禾,疑为讹写),字梦石,以字行,江苏吴县人(又说为浙江人).清末民初书画家,上海书画研究会会员,海上画派代表之一.工人物.花卉.翎毛.写意画,苍莽间率 ...

  • 俞梦孙院士:展望人类健康系统工程 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人类健康工程的提出 当前的医学模式主要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这种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医学的现代化.专门化.精细化和商业化.医学的现代化体现在医院的信息化和规模化,导致高新技术的过度 ...

  •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俞红

    [艺术简历] 俞红,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2005年获硕士学位,2007-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洛阳市美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不健康是因为输入没有做好

    俞梦孙院士是淄博人民的老朋友,他曾多次来到淄博,就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日新材料论坛开幕式上,俞梦孙院士作<人民健康系统工程--新时代中医现代化工程方案>主题报告,将听众关于 ...

  • 俞梦孙:人类健康工程原理概述

    (转者按:俞梦孙1936年3月9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下面是我根据俞梦孙演讲视 ...

  • 俞梦孙:实现14亿人民健康的原理和途径

    聚焦健康中国人民健康(第一健康报道编辑部) 6月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在青岛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全球健康博览会主题论坛上,发表题为<怎么样实现14亿人民健康的原理和途径>演讲报 ...